• 精选
  • 会员

第三章 知识的实体

2020年7月10日  来源:知识的边界 作者:(美)温伯格 提供人:kangtao76......

互联网本身并不拥有创造知识实体的要件,知识不存在于书籍之中,也不存在于头脑之中,而是存在于网络本身。

本书其他部分的介绍

《圣经》中的亚伯拉罕(Abraham),在盛行偶像崇拜的土地上,认为知识就是超越你眼前所见而“看”到的东西。雅典人认为知识就是真实的观点,是因为正当的理由而为人们所信服的。笛卡尔(Descartes)[54]认为,知识是你在任何可想象的环境中都不会怀疑的事物。科学家们认为知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反复的实验能够使我们确信它。我们从来就不缺乏对知识的定义。但同时我们也从没有达成一个整体的一致意见。

然而知识所具备的一些恒久的特点贯穿了整个西方历史。首先,知识是信条的子集。我们相信很多事物,但是它们中仅有一部分是知识。

第二,知识是由我们有理由去相信的信条而构成的。不管那是因为我们通过实验确信,通过逻辑证明或是上帝揭示给我们的。

第三,知识由大量的真理构成,这些真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世界的真实本质。

前两点特征受到了知识网络化的影响。而第三点则正在被抹去。我们正在失去知识的实体,即知识是一个可理解的、可控制的观点和工作的集合,这个集合可以反映世界的真实本质。在一个又一个领域,我们见证了“教规”的衰落。这教规包括:存在“新闻”这种东西,可用来填充日报或广播;存在公认的文学名著,阅读这些名著可以提升人的素养;存在合理的方法可以将百科全书分解为仅仅6.5万个词条;存在一种途径甚至可以使我们理解文明的构成——所有的这些观念受到一代又一代的冲击,而互联网盖棺论定。

一方面,我们将会想念知识的实体。我们喜欢将知识描绘成真理的集合,通过了睿智的看管人的筛选。这个集合——形象一点说像一个图书馆——随着我们学习得越来越多而不断增长。我们从中学习,也许某天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会加入其中。

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将不会再如何想念它。我们仍然拥有可以使整个世界运转的知识。公车时刻表仍旧会是比较准确的。我们仍然拥有可以信赖的影评,不管它们是被刊于报纸,还是被上传到博客。我们仍然拥有那些理所应当的事实——二加二等于四,奥尔巴尼市是纽约州首府——而且这类知识比以往更容易获得。营销者们还是宣称他们售卖的衬衫“如微风般柔软”,而我们也清楚地知晓它并不是那么柔软。需要争论的问题是大写的知识,即那种经过检验的、权威的、被小心翼翼放置于知识殿堂的知识,不论是那些科学原理,那些有关自然和人生目标的普遍的、不容辩驳的道理,还是知识碎片如何汇聚在一起的基础认知框架。真理依然是真理,但我们却越来越不知道再如何去建造那种确定的、牢固的、毫无异议的而且比宇宙本身要小得多的知识殿堂。

因此,想象这样的一刻,我们放弃了打算,不再认为自己能够分辨出哪些被精心挑选的说法是不容争议的,且重要到应该被写入“人类知识大辞典”。我们仍然会将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条,也就是有正当理由相信它们非常有可能是真理。我们仍然能够将观点分类,赋予它们不同的可信度,从公理般的知识如二加二等于四,到证明性的真理如开水打破了氢和氧的结合,到可操作的可能性如骗税会让你有麻烦,到可争论的假设如要求公司合理经营可以减缓全球变暖。我们仍然拥有事实。我们仍然拥有专家。我们仍然拥有学术期刊。我们拥有除了知识作为整体之外的全部。也就是,我们拥有一切,除了我们认为是知识的东西。那我们失去了什么呢?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实验,它揭示的是互联网究竟对知识产生了什么作用。互联网本身并不拥有创造知识实体的要件。网络中没有编辑或者是看管人来决定什么进来、什么在外。没有众皆认可的高墙指示我们知识从哪里开始,而在高墙之外则是不确定性统治的王国——至少不存在每个人都接受的高墙。知识实体要求并且暗含着永恒性、稳定性和社会忠诚度,而这在互联网上很少甚至丝毫不存在。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看管员,所有的东西都是相连接的。

传统的知识以纸作为媒介。这一点也不神秘。比如,如果你所使用的媒介不允许你轻易地纠正错误,知识就会被十分小心地审查。如果印刷十分昂贵的话,你就会创造出某种机制,将竞争者们分出高下。如果你印刷在纸上,你会创造集中的场地来堆积书籍。以经审查的著作作为实体的知识财产的特性直接地与纸的特性相关。传统的知识是纸的意外产物。

在这本书剩余的部分,我们会追寻一个思路,该思路从一个假设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这一假设——在网络世界中,知识不存在于书籍之中,也不存在于头脑之中,而是存在于网络本身。这不是说网络成为一个超级大脑,开始产生自主意识。它不会如此。[55]这是说网络比任何其他个体都更能促进群体发展思想。这使得知识从个人的头脑移动到群体的网络。我们仍然需要最大程度地从智者、知识渊博的人那里分享所得,但我们通过使其网络化来实现这一点。本书第四章即着眼于专家的网络化(the networking of expertise)。

但是互联网本身包含丰富的多样性,存在太多的分歧。我们需要在人们对任何事都无法达成共识且将来也无法达成共识的世界里探索如何获得知识。本书第五章即着眼于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超链接挑战了传统的聚集观点的方式,即将其按页码顺序排列在书中。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将观点以某种方式集合在一起,以导出最终的结论。本书第六章即着眼于长形式的思考方式(书籍)与超链接网络。

然后我们会通过对两个领域的观察检验这些观点。在这两个领域内,知识看起来必须是落地的、远离经常性的争议和网上的喧嚣而保持真实的。本书第七章着眼于网络时代的科学。科学,这个最以事实为基础的学科,在链接产生的混乱中当如何自立?

接下来,我们探讨当知识必须去引导行动的时候,它会发生什么变化。本书第八章着眼于网络世界的决策和领导能力。

最后,我们不可避免地想要了解知识的网络化到底是好是坏。虽然连这个问题的条件都非常难以清晰界定,但我们仍然渴望了解答案。本书第九章即探讨,我们如何才能将网络变成知识的更好的基础设施。

所有章节都是在讨论,在传统知识媒介的缺陷不断加强的时候,该如何获取知识。即使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就是房间本身,房间也无法神奇般地将每一个进入其中的人变得聪明。我们需要了解旧有的系统里,哪些东西需要坚持,而新技术的局限性又会如何诱捕我们进入新的圈套。一套新的认知世界的策略正在形成,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它的到来。

知识 / 实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