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精神哲学中的精神究竟指的是什么?
精神好比电脑的操作系统
你的意识行为都被精神规定
知道精神是什么
你才能说
做自己
前言;
如果你要做自己,你就必须明白,究竟我们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意识、行为都被它规定
也只有了解了精神,你才能做自己.
一句话概括精神:
当我们去认知万物的时候,万物其实都已经是我们精神中的统摄之物了,也可以说我们感知的外物都是被我们的精神扭曲过的.
比如说:你在郊外看到一只孤零零的野猫,你觉得它很孤独、很可怜,但你一定是以你自身所感去判断这只猫是怎么想的,而它本身究竟是什么样,你根本不知道,这就是万物都在我们精神的统摄之中.
精神就是一个整顿外物可感属性的逻辑系统.,也就是客观本真的事物以及被我们的精神扭曲为我们能够理解的样态,精神也称为一切万物感应属性的总称(唯独在人类这里表达为精神).
要真正弄清精神的含义,我们继续往下看.
01、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本体或始基质料?
本体论是古希腊哲学阶段的核心,主要就是追究组成客观万物的那个组成质料(组成单元)、客观本体是什么?
分为两路进行探究:
一路是“质料因”(即唯物论)
也就是把任何我们主观所感知到的实物进行无限切割(这里忽略主观意识),一直切割到不可切割为止,由此追究到分子、原子、粒子乃至现代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
但直到追究到现代,那个绝对的客观本体也没有真正追究到,于是暂且定“奇点”(即现代物理上所说的那个无可言说的奇点)作为那个始基本体,但这个奇点只是一种基于当前人类认知的极点而武断假设的,因为奇点还可以分
--此可称之为自然哲学.
但就算是如此追究,也只是基于我们人类的主观精神统摄进行的追究,最终还是逃不脱人类的主观思维逻辑,也就是说永远都找不到那个绝对本体究竟是个什么
另一路从“形式因”追究(即唯心论):
形式因也可以理解为万物都是属性存在,比如结构属性、感应属性等,因为人类的主观精神只能观照属性存在,而绝不可触及无属性的存在,于是在古典哲学时期甚至明确指出客观本体不存在,万物都是人类精神感知中的属性存在,因为那个客观本体的质料根本找不到,所以人类只能从不变的属性中去寻找客观世界的本真究竟是什么样.
(属性:对一切外物能用言语形容的都叫属性)
如毕达哥拉斯的数论、欧几里得的形论、柏拉图的理念,都是对本体存在的表达,但根本仍旧是我们的逻辑形式,只不过此时的外物已经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变成了我们意识中某种认知图景.
--此可称为逻辑学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去追究本体,我们始终都无法触及本体,在此我们就可以将本体理解为一个无法用任何言语、逻辑、形似去框范的一个存在,也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触及真正的存在.
对任何本体的认知只能通过对其可感属性来进行认知,真正的本体根本无法直接触及,也根本找不到本体的组成质料和组成单元究竟是什么,这样也证明任何存在都是受到规定的.
02、精神与本体的关系
任何万物都有自己的“属性”,比如一个篮球,是圆形、褐色等等形容词去形容它,但是抛开这些人类的用语去形容外,他确实是一个实际的本体存在,但是它的客观本体却不能用言语去形容.(不要去深究我字面的意思,而是去感受字面背后的那种体会、感觉)
如果实在难理解,你将精神可以理解为就是一层附着在本体上的附着物,任何物类只能观照这层附着物,也就是只能去观照这个存在物的可感属性,而本体是决然触及不到的.
为了方便理解,我再举一不恰当的例子:
“比如我们人类识别一串钥匙,人类可以分为主体本体和精神,钥匙也分为客观本体和可感属性,但是主体本体与客体本体之间是无法进行直接对接信息的,精神与客观本体也无法直接对接信息,唯一的方式就只能是人类的主观精神去识别钥匙的可感属性,也就是我们目光所及、触及的都是钥匙的颜色、大小、性状等,却根本不能触及钥匙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就因为人类只能去观照精神中的存在者,于是古典哲学一直在“知”与“在”的漩涡中挣扎而不得,从笛卡尔到康德也从未说清楚精神的源头是什么,既然无法说清楚精神,那本体也绝触碰不到)
在这里,对精神的理解,大家不要因为这些例子、用词产生误解,而要真正的琢磨这个逻辑背后的精神是什么?
因为哲学上的精神是很难用言语去表达清楚的,我只能用这个不恰的例子来稍微对精神进行一个不是很恰当的表述,以方便理解.
03、精神是怎么来的?
这是古典哲学家,包括笛卡尔、康德、休谟等一批哲学家一直在追究的,但是直到黑格尔用辨证论武断的提出精神是绝对精神,对精神的来源讨论由此终结为止,也从未说清楚精神的由来、渊源,也根本不了解其规定性.
但是今天
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一书,明确的指出,精神来源于本体自身的存在性,也就是客观本体本身的存在性一步一步延伸出了精神,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发生源.
精神的发生源在书中表达为:“感应属性代偿增益”
什么意思?精神存在”或“感知能力”的自然发育历经了如下的渐进过程:
感应(理化阶段)→感性(原始低等生物阶段)→知性(脊椎动物阶段)→理性(人类文明符号化以后);且在任一后项之中都无例外地包含着各前项,并以全部前项作为自身的基础和支配项.
不同层次的物类都有着不同的感应外物的方式,而这些感应方式背后都有自己的逻辑整顿系统,而人类的精神就是这些物类感应属性的总和在人类层次的共和表达,只是因为符合简一原理,而形成自动化,就无法直接呈现.
这就是精神的发生脉络,精神是前体物类感应属性一步一步叠加、整合、变异而成的结果.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
精神是存在本体的存在性延伸、生发,是客观本体为实现求存而对应派生的一种属性,精神绝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先有“在”,后面才有精神,也就是说精神在这里已经不是跟本体的对立,而是一系演化出来的,是存在本身的性质逐步演化出来的.
04、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如果你对精神的理解还是有一些理解偏差.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给电脑不是只输入的“0”和“1”?但是我们居然可以在电脑上看到非常逼真的画面,各种山山水水、人类万物等都能有非常具象的表达,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我们仅仅输入的是“0”和“1”,所以为什么会呈现逼真的画面?就是因为电脑背后一个电脑系统,它将“0”和“1”整顿为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样态.
而精神同样是如此.
我们收集到的无非是光量子、不同波长的震动波,但是它将这些信息整顿为一个炫彩缤纷、鸟语花香的世界,而假如我们的眼睛是一光谱仪、震频仪,那么我们的世界该是多么暗淡无色,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生存,所以精神是有先天规定性的.
就此可以将精神理解为一个逻辑整顿模型.
比如你看到一个杯子,这个杯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在你脑子里形成的图景,就是你这个逻辑整顿的结果,但是这个杯子本体是什么?你根本无法触及,但是这已经不重要.
人有人类的精神,蝙蝠有蝙蝠的精神,海豚有海豚的精神,精神是任何生物的一套主观逻辑整顿模型,而这个逻辑整顿模型是以维护载体存在为其规定,所以你的世界图景一定不同其他动物的世界图景,哪怕就是人类,由于自身的文化的局限,对世界的图景也都是不一样的
但无论是谁的精神,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定都是局部的,绝不可能真正绝对客观.
你精神对世界的认知图景也将直接决定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万物;如何处理你所接触的任何事情.
由此你会发现不同的人的行为、意识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其精神是不可能一样的,而精神本身的组成是多因素构成的,但无论怎样,只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无论你的精神是如何的一个逻辑整顿系统,它最大的目的就是维护你的正常生存,也就是你精神所发出的任何一个指令都是为了让你能够正常的生存.
对此,我们对古典哲学一直追究的“知”有了一个明确的发生渊源的,纵向深度的理解,从此不再陷入“知”和“在”的二元对立之中,而此刻的西方仍在“知”和“在”的泥淖中不停挣扎着.
对于这个突破,我们不得不致敬我们的王东岳先生,他将哲学真正的推上又一个前人无法跨越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另做文章分析.
由此,真正属于中国的哲学时代也即将到来!
注:关于哲学上术语要靠读者去感受,而任何对哲学具体的术语的解读,都无法真正完整的表达出原意,所以这篇文章我希望各位不要去深究具体的言语、例子,而是去感受那个背后的含义,那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哲学感.
一定不要去在意具体的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