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
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可爱与不良行为,背后都映射着对价值感与归属感的追求。那么当他的不良行为出现时,我们是否问过,是否是自己剥夺了他们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归属感
归属感,是一个人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
在群体内,一个人可以与别人保持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人与人之间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同一个群体的成员在一致对外时,不会发生矛盾和摩擦,彼此都体会到大家都同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当群体受到攻击或群体取得荣誉的时候,群体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有归属感的人一般也有责任感,而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又会反作用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父母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对其他一切事物的渴望。当孩子找你一起做某件事时,就已经向你发出了寻求“连接”的讯号,此时TA希望得到你的注意,与你建立连接。如果你与孩子建立了连接,那么孩子的观念会是:我是有所归属的;但是如果你以“妈妈很忙,等会再说”或者“你找爸爸去玩”、“你自己玩不行吗?”这些话拒绝孩子,他们会感到沮丧,伤心,由于他们不会更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很可能就选择了打扰、捣乱等糟糕的方式,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此情感体验者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孩子对价值的需求,通常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当孩子感到自己很重要时,这个时候TA的观念是:我能改变自己、我能改变周围、我能改变世界。
如果你的孩子会经常对家人发脾气,甚至拳打脚踢自己的家人,那么家长可以自检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没能让孩子感受到重要性的情况(比如: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将精力放在了老二身上,忽略了老大)。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重要时,TA会变得容易愤怒,会经常对家人发脾气,甚至会对家人做出攻击行为,因为他想要反击、报复,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的不公正、不公平。
家长在帮助孩子重新找回重要感时,可以赋予孩子职责,给予孩子帮忙的机会(比如:有些孩子会在妈妈做饭时候缠着妈妈,你可以邀请她帮你洗菜,或者计时),孩子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会觉得自己被需要,蛮重要,他们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你给他们的工作,也会瞬间变得“乖巧”。
往后,对孩子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要先考虑孩子的感觉——是否有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