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学校本可以不用存在,前提是父母本身便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让其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的情况过去有很多,例如手工业者会教孩子掌握先人和自己的经验技巧。不过,当今社会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有必要接受更多教育,由学校承担父母的部分教育责任,便成了大势所趋。
美国学校没有经历欧洲学校的各个发展时期,但传统的权威在教育中仍有残留。过去,欧洲只有对社会有价值的王公贵族才能进入学校,其他人毫无出人头地的机会。宗教团体掌管教育后,宗教、科技、艺术和专业教育仅限于经过特殊遴选的人,范围变得更加窄狭。
教育在工业技术迅速发展后,开始普及化。在乡间小镇,皮匠、裁缝之类的人成了老师,他们本身学识不高,常要靠教鞭让学生驯服。过去只有宗教学校、大学才有艺术方面的教育,有些帝王都无法触及,如今却广泛普及。工人都能识文断字,加减计算。有了如此稳固的基石,才有了之后的公立学校。
不过,公立学校的建立遵循的都是政府的政策。培养顺从的人民,使其以统治者的利益为重,且能在国家有需要时参军征战,便是政府设立公立学校的目的。根据这样的原则,学校设立了相应的课程。不久之前,奥地利还在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让人民变得温顺,迫使其从事符合自身地位的工作,便是这种教育的目的。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病越来越突出。自由思想发展,工人阶级壮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当前的教育理念就是公立学校接纳了这些要求后出现的,即应教育孩子为自己设想,同时务必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文学、科技、艺术的条件。他们应享受人类文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过去,人们只期待能教会孩子怎样赚钱,或怎样在工业制度下立足,现在教育的重点却变成了建立彼此之间的情谊和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