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子女社会化教育+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教育最大问题:家长不承认85%孩子一辈子是普通人-美国教育部调查结果颠覆常识:中国父母的付出,99%是没用的-中国家长的“焦虑病”,是时候该治一治了!+什么样的家长能培养出优秀孩子!10年后差距很明显-风靡全美的教育思维模式,浓缩为9张图,亿万学子受益!-孩子自信还是自卑,取决于父母是否做好这三点-孩子跟爸爸不亲,很可能源自妈妈的这3个“小动作”-阿娇对老公“冷暴力”:童年受过的伤,如何影响人的一生?-6个惊艳无数家长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孩子容易玻璃心? 因为他们过的是假生活-数字时代的中国儿童,被迫“早熟”的一代-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亲子关系危机,问题出在这里!-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哪些?分别起到多大作用-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担心和疑虑-关于今天的教育应该传授什么,四位法国哲学家有话说-斯坦福教授张首晟最好演讲:孩子被知识洪水淹没,是时代最大的问题+父母不要和孩子做朋友-简单的几步,让孩子学会对家长的指令倾听并回应-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懂事,是种残忍的教养-我们会更亲近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隔代亲”的科学-杨幂的离婚声明里,一句话警醒多少中国家庭+都在说正向关注、积极鼓励,但是,你真的懂怎么做吗?-给父母“平反”,与原生家庭和解-童年时的爱,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盔甲-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有条件允许孩子的行为-原生家庭的和解:恨若没有充分表达,爱便没有存在的空间-原生家庭,孩子得到的爱的质量,决定了TA日后的人际相处方式-家庭教育:风不动、幡不动,心动则乱-孩子不写作业还耍赖?读懂孩子背后的语言-逆反难管,贪恋手机,不写作业?家长不懂心理,就别妄谈教育-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孩子,我拔掉你的“错”,你就变“好”了-总是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却忽视了目标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你对孩子有多愤怒,就是对自己“”不好“有多逃避-“为你好”怕是我听到的最虚伪的谎言了-“好”的母爱の五种颜色-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也是检验父母水平的最好标尺-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的“生命力”是怎样被父母无意识的扼杀的-你不经意的教育方式,正悄悄改写你家孩子的命运-珍惜每一个“逆反”的孩子,get和他们正确的沟通方式-祛除潜意识的“滤镜”,改写你自己的人生“故事”-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换个角度做不抱怨的父母-17岁少年跳桥身亡:缺少同理心的父母,本质是自己内心的匮乏-所有的看似偶然,背后都有内涵深刻的必然-从心理学角度看“”17岁少年跳桥自杀“”背后的投射与认知-“”懒“”父母和“学习型”父母,差别到底有多大?答案:孩子见-自认为开明的背后,隐藏着家长不自知的蛮横

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2018年7月18日 字数:2110 来源: 作者: 提供人:www.c......
摘要:当孩子的求知欲望与生命的力量被唤醒之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唤醒心灵智慧的过程。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得到成长力量,并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天使,每一个天使都等着父母去唤醒。

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看到孩子天真的笑靥,就不禁想起我们为人父母的初心。

还记得那一年孩子呱呱坠地之时,我们满心喜悦,信誓旦旦说,只要孩子健康、友善、有爱、快乐和独立就满足吗?

随着孩子入园上学,进入群体小社会后,我们慢慢地,竟就不自觉地开始拿孩子和周遭的小朋友比较,担忧、害怕、焦虑、不满越来越多地侵蚀我们的思维。

记得一位妈妈说的:“我的担忧其实是我的害怕,我怕他变成不上进的孩子。这害怕让我忘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忘记看孩子的优点;忘记了他拼乐高积木的专注;忘记了他在音乐开放课上表演的勇敢;忘记了他独自玩耍时,一人分饰几个角色,给自己讲怪兽故事的无厘头;忘记了他在我伤心生气时的善解人意……只一门心思和他身上的问题斗争。”这番反思,何尝不是许许多多爸爸妈妈内心的挣扎?

越是斗争越是焦虑,我们放大了孩子的缺点,却忽视了他体内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控制和抗争、压迫和反叛……当亲子中的不快越来越频繁地爆发时,我们终于不可避免地陷入沉思:到底,我们将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纪伯伦的这首吟唱百年的诗,道出了父母之道的本质。

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

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让孩子从蒙昧中醒来。而不是一味地强行孩子学习,无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孩子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只是应付差事,对孩子的智力启发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我们要做心灵的唤醒师,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学习的催促者与强行灌输者。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是人类集体心灵神秘参与的智慧活动。这位智慧的希腊老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当有一天,孩子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的时候,教育也就触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质——“唤醒”,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与智慧之所在!

唤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种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觉知与自我唤醒的觉悟与力量。

《大学》上讲:“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我们要顾念、理解上天赋予我们的光明的禀赋,我们要弘扬自己天赋里的智慧与品德,所有这些宝贵的天赋潜能的开发与发展,都需要我们自己自觉彰明并将其显现出来。教育要作唤醒的功夫,而不是强行地灌输知识。当孩子的求知欲望与生命的力量被唤醒之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唤醒心灵智慧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即是说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当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生命成长的体验,这种亲身的体验以及知识的得来是经过他自己验证的。

这样也就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起来,孩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智慧。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智慧并非知识,但却离不开知识。

智慧可以说是适用的知识,是知识与价值观的具体结合,来自对生命、自我与世界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并形成了动态的判断力。

因此,它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明觉,在生活中实现为真善美与和谐、无执、超越等价值形态。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的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唤醒教育和自我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讲教育的所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唤醒人类心灵中的真、善、美。让孩子早一点了解和学习事物,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让孩子多读经典作品等等,都是唤醒孩子心智的重要方法。

孩子的心智唤醒了,他就会留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并思考怎样与世界发生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得到成长力量,并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本文来源:尖叫童年)

教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