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2019年1月29日  来源:超越自卑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自卑情结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发现,自卑情结相当知名。大量心理学家承认了该名词,还利用自己觉得恰当的方法将其应用到现实中。不过,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对该名词的理解和应用是不是正确。例如,跟某个人说自卑情结在困扰他,他不会努力战胜这种情绪,却会比原先更自卑。所以治疗一定要有针对性,在他的生活态度中最令他情绪低落的那一环持续激励他。精神病人一般都有自卑情结,因此无法根据自卑情结存在与否,为其分类。如果只跟他们说“你有自卑情结”,就等于跟头痛病人说“我知道你的头不舒服”,根本无法让他们振作起来。

大量精神病人都否定自己存在自卑情结,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比身边人更有骄傲的底气,据此彻底否定该事实。因此我们需要留意他们的行为,而非言谈,找出他们显示自身重要性的方式。例如傲慢者会有这种心理:“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必须改变他们的看法,表现自己。”例如说话伴随着丰富动作和表情的人会有这种心理:“为了不让我说的话看起来毫不重要,我必须用些法子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有些看起来格外霸道的人,让人不由得疑心他心里潜藏着自卑,要拼命掩饰。例如有个人一直用脚尖走路,生怕人家说他矮。还有种常见的案例,两个孩子比较身高,为了让自己显得高一点儿,有自卑情结的孩子总会站得笔直,但要是问他是不是认为自己矮,他却断然不会承认,他没有这种勇气。

我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不过,自卑情结严重的人未必都会安静、驯服、内向,不与人争短长。自卑情结有各种表现方式,有个案例能证明这一点。三个孩子生平第一次到动物园,看到被囚禁的狮子,第一个孩子面色发白,马上躲到妈妈背后,说:“妈妈带我回家。”第二个孩子呆立在原地,用发抖的声音说:“我不害怕。”第三个孩子脸上写满了好奇,说:“妈妈,我要是朝它吐唾沫,它会怎么做?”三个孩子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他们都发现自己在狮子面前处于下风。

人们时常发觉,自己的处境有改善的空间,因此所有人都存在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一。要摆脱自卑情结,就要鼓足勇气,找到恰当的方法战胜困难。任何人都会努力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长期受自卑折磨,会让人忍无可忍。哪怕不相信努力能改变现实、毫无自信的人,也不会忍受自卑,而会寻求拯救自己的方法,尽管这并没有用。他一直在关注怎样战胜困难,但总是用优越感麻痹自己,从未努力去思考过战胜困难的办法。此举无法消除自卑的源头,他的自卑情结会不断加剧。他的所有行为都像掩耳盗铃,十分滑稽,他将承受不断加重的压力。若只留意他的行为,不关注问题的本质,我们会误会他漫无目的。尽管他为了让所有事情合理化付出了很多,但他的行为却表明,他改善自身处境的意念并不坚定,他所做的一切都好像毫无计划。他要是认为自己并不强悍,会躲进另外一种环境,那里能让他感觉舒服。他努力的重点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更强悍,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努力只能是掩耳盗铃,成果微不足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变成残暴的专制君主,努力维护自己的权威,自我麻痹。这对改善他的自卑情结一点儿作用都没有,他依旧会因潜藏在生活中的原有处境感到自卑,自卑情结就是如此。

上述内容能帮我们定义自卑情结:人在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前感到力不从心的情绪。这表明自卑情绪的表现多种多样,哭泣、气愤、愧疚等都包括其中。人会因自卑陷入焦虑,为弥补这种情绪,便致力于寻求优越感。此举只会隐藏问题,让其无法得到解决。他的行为因此受限,精力不是用于解决问题,而是逃避失败。除了迟疑不决和退缩不前,他什么都得不到。

要深刻理解上述理论,不妨研究一下公共场所恐惧症的案例。通常说来,这类病人都有如下心理:“不能远离我所熟知的环境,必须逃避生活中的各类威胁。”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藏在家里,或一直待在床上,还可能在困境中采取极端做法,即自杀。这种人在困难面前已彻底放弃,对自身处境毫无办法。自杀者其实是想从自杀中得到某种优越感,因为自杀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报复或指责。各类自杀案例中的自杀者,多半都会将某个特定的人当成导致自己自杀的罪魁祸首,好像在宣布:“瞧我多脆弱,多善良,你却残酷至此。”

精神病人为避免全面接触自己的情绪,一般会压缩活动范围。他希望远远避开现实中的各类问题,为此只在自己能掌控的环境中活动。这就好比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狭窄的城堡,把阳光、微风、新鲜空气都隔绝在了外面。他将以自身经验为依据,在自己了解的方法中选择一种,可能是忍气吞声,也可能是高声怒斥,总之能有效达成他的目标。他还会在对第一种方法不满意时,换第二种。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他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得到优越感。一旦发觉眼泪能有效掌控别人,孩子就会喜欢哭泣,这会大大增加他们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我们将泪水、怨言之类称为“液态力量”,这种方式会使合作受损,还会贬低别人,使之成为奴隶。这种人的言行都在展示自己的自卑情结,跟过分做作、害羞、有负罪感的人类似,他们不会承认自身的懦弱与平庸。他们也绝不会承认自己以超越所有事物、所有人为目标,且为此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初次见面,热衷于自夸的孩子便会让人感受到一种优越感,但他的行为却会把他的自卑情结完全展露出来。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病人的“狭窄城堡”的生动案例。没有勇气直面爱情的人要想获得爱情,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只在家庭范围内活动,毋庸置疑,他的性欲宣泄也要在家庭范围内进行。他只对几个熟人感兴趣,这是安全感匮乏的结果。他很恐惧跟人共处,因为担心这样便不能根据习惯掌控局势。通常说来,被父母溺爱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结,他们误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用付出,愿望就能获得满足。他们不了解,在家庭之外,自己也能依靠努力获得关怀与爱情。他们对母亲的依赖,在成年后继续增加。他们想要的不是爱人,而是用人,母亲是他们心目中最当之无愧的用人。任何被母亲溺爱并被母亲禁止对别人产生兴趣,又被父亲冷落的孩子,都可能出现这种情结。

生活很短暂,也很脆弱,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寻求生活的意义

精神病人多半都会为避免全面接触外部环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口吃的人经常会表现得很迟疑,他会受自己仅有的少许社会感驱动,跟别人往来,但在跟人说话时却显得很迟疑,因为跟人往来这件事让他既恐慌,又看不起自己。存在自卑情结的群体还有上学时显著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孩子,强迫症患者,事业不成功或婚姻没着落的大龄男女,对工作反感因此失眠的人等。在困难面前,这些人会表现得非常彷徨。在跟异性交往时,一些人会质疑自己的生活态度,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如阳痿早泄、性冷淡、自慰等。若非对自己的目标太过高估,这些人也不会忧虑至此。

自卑本身并不病态,还能提高人的地位。例如人类预测未来极其美好,但自己当前还愚昧无知,务必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为此,他们极力掌控自然,探索宇宙,科学因此诞生,继而发展。我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立在自卑情结的基础上。如果邀请外星人来参观地球,其肯定会感叹:“地球上最脆弱的非人类莫属!他们为得到安全感,成立了各类组织;为躲避风雨,拼命建造房子;为防寒保暖,穿上了衣服。”在有些方面,人类的确很脆弱,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猩猩、狮子都很强壮,但人不一样。跟人比起来,地球上很多动物更擅长独自面对艰难的生活。尽管群居、联合也能解决问题,但相较于动物,人对合作的需求更强。所有人一开始都是婴儿,婴儿出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保护、照料,因为他们如此弱小。人要想不被环境约束,必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未曾学会合作的孩子会越来越悲观,逐渐陷入自卑情结,无法摆脱。此外,在生活中,再擅长合作的人也会连续不断地陷入一些难以脱身的困境。彻底掌控自己的处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的人类,一直无法逃脱三大现实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人们要不断努力,但要让努力满怀希望,兼具意义,必须要跟他人合作。

人类永远不能实现生命的最终目标,这点不会有人质疑。若某个人或全人类的生活已变得毫无困难,可想而知这种完美的生活会多乏味。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能预测出来,一点儿危险、一点儿意外都没有,那未来还有什么值得期待?未来的变数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乐趣,若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是确定的,就用不着再讨论、再探寻了,科学进步之路就被堵死了。这时对人类而言,宇宙不过是一场轮回。艺术、宗教这些带给人类快乐的东西都变得毫无意义。但要堵死当前人类的生活,可不是简单的事,人类不会停止努力,新问题将陆续涌现,新合作机会也将出现,这真是我们的幸运。精神病人在该过程中很难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向前迈进。问题出现时,普通人会采用比较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解决。当新问题产生时,他们也能面对,进而解决。所以其他人的特殊照料,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跟他们合作,不会让人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他们可以独自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做贡献。

自卑 / 超越 / 阿德勒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