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道家文化-庄子:下智制造问题,中智解决问题,上智取消问题-老子+老子上篇-老子上篇——四、五、六章-老子上篇——七、八、九章-老子上篇——十一、十二、十三章-老子上篇——十三、十四、十五章-老子上篇——十六、十七、十八章-老子上篇——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章-老子上篇——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老子上篇——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章-老子上篇——二十九、三十、三十一章-老子上篇——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章-老子上篇——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章-老子下篇-老子下篇——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章-——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章-老子下篇——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章-老子下篇——五十、五十一、五十二章-老子下篇——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章-老子下篇——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章-老子下篇——五十九、六十、六十一章-老子下篇——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章-老子下篇——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章-老子下篇——六十八、六十九、七十章-老子下篇——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章-老子下篇——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章-老子下篇——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章-老子下篇——八十、八十一章-《老子》导读-《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上-《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下+庄子-我读《庄子》的心路历程-庄子内篇-齐物论-养生主-庄子:人间世-庄子:德充符-庄子:大宗师-庄子:应帝王-庄子:逍遥游-庄子:外篇-庄子:马蹄-庄子:胠箧-庄子:在宥-庄子:天地-庄子:天道-庄子:天运-庄子:刻意-庄子:缮性-庄子:秋水-庄子:至乐-庄子:达生-庄子:山木-庄子:田子方-庄子:知北游-庄子:骈拇-庄子:杂篇-庄子:徐无鬼-庄子:则阳-庄子:外物-庄子:寓言-庄子:让王-庄子:盗跖-庄子:说剑-庄子:渔父-庄子:列御寇-庄子:天下-庄子:庚桑楚+《道德经》主旨解剖 |老子到底在讲什么-深度解读《道德经》,为什么伟大的思想家主张保守-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到底讲什么

老子下篇——五十、五十一、五十二章

2020年3月30日 字数:1197 来源: 作者: 提供人:rose5......

五十章

出生入死1。生之徒2,十有三3;死之徒4,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

盖闻善摄生者6,陆行不遇兕7虎,入军不被甲兵8;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9。

1出生入死: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这句有两种解释,一:人离开生路,就走进死路;二:人始于生而终于死。

2生之徒:属于长命的。徒:类,属。

3十有三:十分中有三分,即十分之三。

4死之徒:属于夭折的。

5生生之厚:厚自奉养以求生。

6摄生:养生。摄:调摄,养护。

7兕(sì):犀牛。

8入军不被甲兵: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

9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为什么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赏析与点评

“出生入死”,少私寡欲,保养自己的生命,清净质朴,纯任自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1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3,亭之毒之4,养之覆之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6。)

1势:有几种解释,一:环境;二:力,内在的势能;三:对立。今从环境解。

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加以干涉,而让万物顺其自然。

3长之育之:使万物成长发育。

4 亭之毒之:有两种解释,一:安之定之;二:成之熟之。亭之毒之,就是使万物安宁其心性,在各种环境中成就万物。

5养之覆之:给万物抚育保护。

6玄德:深妙的德性。以上四句错简重出于十章,应在此章。

译文

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态,环境使各物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道所以受到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作育;使万物安宁兴作;使万物爱养调护。(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却不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

赏析与点评

“尊道而贵德”,道德顺任万物自我化育,自我完成,对各物的成长活动不加干涉,所以“尊贵”。《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德是一物所得之道,德是分,道是全,故而道家又称为道德家。

五十二章

本章导读

本章要人从万象中追索根源,而不要一味奔逐物欲,去除私欲和妄见的蔽障,内视本明的智慧,就可以明察事理。

天下有始1,以为天下母2。既得其母,以知其子3;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4,终身不勤5;开其兑,济其事6,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7,守柔曰『强』8。用其光,复归其明9,无遗身殃10。

是为『袭常』11。

1始:本始,指道。

2母:根源,指道。

3子:指万物。

4兑:门。塞其兑,闭其门: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

5勤:劳。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窍,增添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能察见细微的,才是“明”。

8强:自强不息,健。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是向外照耀,“明”是向内透亮。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灾殃。

11 袭常:承袭常道。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如果得知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万物,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终身都没有危险。

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终身都没有劳扰的事。打开嗜欲的孔窍,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

能察见细微的叫作“明”,能持守柔弱的叫作“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带来祸殃,这叫作永续不绝的常道。

老子 / 道德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