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标记的好处

2021年9月29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标记的好处

实际上,标记很有用处。它有效地利用了歧义,从而保持了灵活性,使人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使用同一个词。在人们交流时,尽管用词准确十分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能为了准确而导致交流极度僵化,妨碍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下理解熟悉的词。标记使准确(指向一个非常明确的范畴)与灵活(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抽象层次,不严谨的理解)得以并存。

正如我们(请注意,这里的“我们”是泛指。只包含两个作者的情况是我们1,而这里还包含各位读者,所以此时的“我们”是指我们2)即将看到的,如果我们(再次注意,这里的“我们”意义更加宽泛,因为它指我们所有的人,因此它是我们3)不能同时对事物依不同抽象层次分类,那么将导致许多不幸的后果。

盖伦对自己的最新发明十分骄傲:一辆可以听从语音指令的车。他再也不用握着方向盘不撒手了,只需把指令告诉这辆车就足够了。

当他驶向一个十字路口时,盖伦告诉他的车:“在路口直走,但是得先保证周边没有其他车。如果有别的车,那就减速,让它先过去。”

到了十字路口,盖伦的车一点儿也没有减速,然后它就被撞了……被一辆卡车撞了。

那么,问题来了,卡车是吗?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标记的典型例子,因为有时卡车当然是,有时就不被算作了。

梅根每天早上出门上学时,她的爸爸都会提醒到:“当心车!”他和梅根心里都清楚,她不会漫不经心地朝着迎面而来的卡车走过去。他在这里说的“车”是指任何在梅根上学路上移动着的、可能造成危险的东西,所以这包括大卡车、货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甚至还有滑板车。若是还碰上了其他没想到的、移动着的东西,它同样会被归在“车”这个范畴之中,即使父女俩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个。因此,“车”可能涵盖了军事游行中的坦克、马车以及一队轮滑少年。所有上述这些情况,看起来虽然不着边际,但当梅根的爸爸对女儿说“当心车”时,这些都被隐含其间。或许它们处在这个概念的边界,但当真在路上碰见的时候,它们都会被视作这一范畴的成员。

然而,在其他的情境下,“车”的意思就受限得多了。它不包括自行车或是轮滑,但包括卡车和摩托车等具有一定马力的大家伙。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就有指示牌写着哪种“车”可以开上路。当老马在4S店准备挑辆好车时,在他关于的范畴中,他早就把卡车和货车通通排除在外,以及任何少于或是多于四个轱辘的家伙。

我们关于路上范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呢。货车是卡车吗?SUV是卡车吗,还是说它们是轿车,或是面包车?SUV是车吗?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是摩托车吗?直排轮是轮滑吗?所有这些范畴都是有标记的范畴,因此,它们可以根据语境采取广义或是狭义的角度。这样一来,在某些情境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境下则是否定的。同一个词指代不同抽象层次上的范畴,这个现象可以使人们在某个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抽象层次,作出合情合理的行为。所以,梅根不会遇到盖伦的发明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因为她像人类中的其他人一样,可以根据所处情境,选取适当的抽象层次进行分类。

对于不同的抽象层次,把一个词或是词组同一系列相关的范畴联系在一起,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适应所处的情境。这些范畴的建立是通过对类别的延伸来进行的。这个过程试图把我们之前提到的两个关键特征合二为一:即范畴化使人不但可以求同,而且可以存异。

因此,这些一开始看起来仅仅是某些语言专家或是哲学家才会感兴趣的现象,却成为概念发展的核心。如前所述,标记记载了一个范畴从小到大的全部历史。同一个词经常用来指代不同范畴的原因在于,这些范畴之间存在着抽象的联系,而且,对这些关系的理解是和这些范畴本身一同发展的。

抽象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