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第四代三明治伯爵(Earl of Sandwich),他的名字一直被人滥用至今。据说这位堂堂的伯爵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在大约1750年,他把肉或奶酪夹在两片面包之间,做成夹心面包。三明治伯爵最初的“面包-肉-面包”的做法在烹饪界掀起的模仿风暴,我们在此就不必细说了。
但值得一提的趣事是,本书一位作者曾把一些澳大利亚坚果撒在一片美国奶酪上,然后把奶酪对折起来,如此一来,这片奶酪便既是三明治的上片也是下片。随后,就这样享用这个自制的美味了。这里的类比显而易见,但其中的细节仍然有趣:用来包裹坚果的两层奶酪“是”三明治的两片面包,而坚果则“是”三明治中间夹的肉。剩下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坚称这就是一个三明治,我们是不是也要给这个“是”加上引号。当然,它是像一个三明治,但伯爵本人会怎么说?或者,在确定这个新吃法是否属于三明治范畴一员这个问题上,第四代三明治伯爵真可以被当作绝对权威吗,就因为这个范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这个问题上,真的有绝对权威吗?成立一个高级的三明治纪念董事会,由这个董事会来作出裁判不是更好吗?
让我们前进一步,离开吃的世界。然而,我们要介绍的三明治主题第一变奏曲,也就是这个范畴的第一个不能吃的延伸,其实也离吃不远。过去几百年来,大城市的饭店有一种招徕生意的绝招:雇用饥肠辘辘的人,让他们在街道上走来走去,充当行走广告。这些人的身前身后都绑着木板或纸板,他们通常被称为“三明治人”(当然,三明治人也可能是女人)。不用说我们也明白,一片面包和一块写着字的木制招牌有很大不同,而且一片夹肉和一个活人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这两个事实已经让我们对上述三明治的资格产生了一些怀疑。此外,这样的“三明治”不是用来消费的,虽然它包含一种更抽象的视觉消费。还有更加微妙的问题,这种人造三明治违反了一条三明治的默认规矩,就是三明治必须永远是水平摆放的。总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发明是否具有三明治范畴的成员资格。概念的界限成了问题,概念是否真的应该有界限?三明治范畴能够向外延伸到多远?向哪个方向延伸?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此,我们赶紧补充一句,我们可不是头一个思考这个重大问题的人。有一个名为“三明治宣言”的网站,它大胆地提出了这个关键问题:“三明治是什么?”这个网站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任何一个形式为A-B-A的东西都是三明治。例如,书架上的一排书,大约30厘米宽,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书立之间,这是一个三明治吗?或者,“亚美尼亚”这个名字是不是一个三明治?我们这样问是因为“亚美尼亚”这个词的两头各有一个“亚”,之间夹着“美尼”。还有,美国是一个三明治吗?因为两侧有大西洋和太平洋担任两片面包的角色。但两个大洋的名字不一样,这又涉及了两侧一不一致的问题。由此产生一个更宽泛的问题,两片面包必须一模一样吗?
在巴黎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让我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闲极无聊的乘客把地铁站Odéon描绘成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两个以圣人开头的地铁站之间,即圣米歇尔(Saint-Michel)和圣日耳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这三个一组的地铁站完全有理由被叫作“地铁三明治”。类似的例子还有,驾车逃窜的罪犯有时会像三明治一样被警车夹在中间,假如两辆追捕警车设法一辆开到罪犯的车前面,一辆紧随其后的话。还有一种押韵三明治。一个押韵四行诗,其韵脚为ABBA,其中A扮演面包的角色,而B则扮演肉的角色。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在固体物理领域不可吃的三明治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具体来说,有两种重要的半导体P(代表“正”)和N(代表“负”)。它们形成的三层结构的形式为PNP,其互补形式为NPN。在物理学专业论文中,物理学家对这些形式的标准称呼就是“三明治”。这类三明治碰巧也是晶体管范畴的成员(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不能嗤之以鼻了吧)。
在固体物理学中,肉和面包角色的大胆互换向我们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三明治学中,是不是有些事物范畴更有资格担任三明治里面包的角色,而其他一些范畴更适合担任肉的角色?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花生酱和果酱是夹肉范畴的首选之一,至少在做三明治的时候是这样,但是它到底能不能担任面包的角色呢?让我们直截了当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吧。你肯定不用费力就能够设想一个NPN三明治,其中N代表香喷喷的意大利面包,而P则代表花生酱和果酱。但是把它们颠倒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个PNP三明治?这是不是太过分了?我们是不是超越了三明治范畴的终极界限?或许我们所处的时代尚不具备这种大胆的全新视野?
在三明治学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一个以A-B-C形式出现的实体可以被看作一个三明治?假设一个人(用B代表)在沙发(用C代表)上沉睡。此时,一只猫(用A代表)突然跳上来,踩在睡觉人的身上。这就造成了一个A-B-C的情景。这一情景能算作一个三明治吗?假如A是一把椅子而不是猫呢?椅子毕竟比猫更接近于沙发。这种情形什么时候才能更接近于标准的A-B-A形式呢?
上面的几段有点儿过于异想天开。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三明治”一词确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之中,甚至是正式场合之中。它有时候是名词,有时候是动词,经常用来形容非食物的场景。例如,你还记得你有多少次不经意地说出:“我和院长的会面就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另外两个预约之间了。”估计你都记不清了。是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把“三明治”用于非食物的场合早已经成为常态了。因此,我们谈论的也就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话题了。我们谈的是大众文化。
无疑,你已经意识到,影学、波学和三明治学的问题为我们敞开了广阔的概念视野,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任何隐藏着的抽象高度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