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真正的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

2020年9月4日  来源:笔记侠 作者: 提供人:dangji15......

内容来源:本文摘编六人行图书出品书籍《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文章,本书作者少毅力,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少毅:一位成功个人发展学会合伙人,职业精英研修班总教官。国家认证中级生涯规划师,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985高校特聘职业规划讲师。3年指导上万人成功找到工作,积累了上千一对一咨询案例,辅导学员遍布阿里、腾讯、百度等众多一线互联网公司。个人成长畅销书《反惰性思维》作者,时间管理专家,8年时间管理实践者,带动超过万人使用日程表记录时间,平均为每人每周节省14小时。

封面设计 &?责编?| 小姝

第 4175 篇深度好文 : 5687字 | 10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口感:红心猕猴桃

笔记君说:

李开复曾说:“生产力和兴趣直接相关,面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产生20%的效果;但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 100%的时间,得到 200%的效果。”

由此可见,真正的时间管理,其实是自我认知的管理。关键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当下真正重要的有益的事情。

你是如何管理时间的呢?

以下,enjoy~

一、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我有一位朋友是资深的职业咨询师,她的妹妹刚进公司时,每天回到家都在抱怨:“我真的不想上班,现在的工资太低了,我什么都买不了,你说我要不要提出辞职?”

朋友问她的妹妹:“你还记得自己是如何从上家公司离职的吗?你觉得上家公司领导太严格了,你不能在上班的时候浑水摸鱼,所以提出了离职。”

其实,如果你想在职场上晋升或者加薪,最好的方法不是不停地换新工作。市面上同类型的工作工资差别不会太大。除非你的能力有重大突破,否则换工作还要从头开始奋斗,这样更浪费时间。

在职场上,我们的任务是解决问题、遇难克难,是不断优化升级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换多少工作也是枉然。

朋友妹妹的经历,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前同事。

他从不参与办公室其他人的聊天吹牛,也不把时间浪费在经营人际关系上。所以,他有很多时间看书。每次我到他办公室时,总会听见其他人谈天说地,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埋头,不是在查阅资料,就是在研究自己的项目。

部门里组织旅游、聚餐、团建等活动,除非必要,他也不主动参与,因为这种特质,我刚进公司时就听到很多关于他的议论,如“这个人不怎么合群,也不太好相处,有什么事尽量不要麻烦他”等。

半年后,公司派几个同事去谈一个大单的销售业务,其中就有他。

在和客户交谈的过程中,虽然对方公司的几个采购负责人全程都很礼貌客气,但对我们公司的报价一直不置可否,不管经理怎么讨好赔笑,他们就是不松口。

等到展示、介绍产品时,采购公司问了许多机械技术细节的专业问题,和他一起去的同事,要么答不上来,要么支支吾吾。国内技术他们都没有了解全面,更何况对方提及的东西还涉及国外引进技术的部分细节。

只有他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对国内同类型产品发展状况明了清晰,还把国外的同步技术也解释得极为详尽。最后,他告诉客户,针对不同产品他们还有不同的管理方案,这些管理和调试方法,他都非常熟悉。

客户对他感到满意,公司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拿下了那个项目。后来他升职加薪,成为部门的领导。

在一次谈话中,我提到了他的“光辉事迹”,他告诉我:“职场上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你能不能把事办好。如果能搞关系又有业务能力当然最好,但是如果只能选一样,我一定会优先选择业务能力。”

听到这些话时,我在心中默默为他点了个赞。

每当有人夸另外一个人说,你真厉害,好像什么都会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打上一个问号。

我认为,一个人的专业最多也就两三门,超过这个数就很值得质疑了。

我倒不是觉得他们学不会,而是认为涉猎的领域太多,他的专业性就不会太强。

自古以来,真正形成学科的专业领域,需要探索的东西都非常多,有时甚至穷尽一生也很难研究透彻。

这一点在我的领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她曾经对HR说:“不要招聘那些什么都会的,尽量招聘某一方面的专才,让他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很多人在职场上手忙脚乱,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放错了方向,时间配比安错了重点吗?他们过分放大了搞关系的时间,忽略了提升专业技能的时间。

和别人搞好关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它并非缩短职场晋级路线的关键因素。

在我经历过的几个公司里,每次公司要裁员时,首先出局的就是那些没什么办事能力的好好先生。而真正的牛人,老板会倾力挽留;真正的技术能手,还会被老板哄着干活。

一个深度理解了职场规则的人,应该把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上。只有这样,他才会从努力之中受益,才能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得到他应有的回馈。

其实,觉得自己“没有白活”真正的关键点,在于我们所花费的时间是否带来了真正的提升效果。比如,我们投入了时间去学习,获得了专业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我们投入时间去思考,获得了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在工作上的价值感,来源于他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完成度。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度。

在职场上,我们有多专业就有多省时,把时间多用在专业能力的地方,才是我们能否最终获得晋升的关键因素。

之所以手忙脚乱,之所以痛苦,皆因很多人像朋友的妹妹一样,把时间、精力放在很多无用功上,所以营收比才会如此惨淡。

二、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听说同学靠做电视剧编剧年入百万元,十分羡慕,想到自己当年学的也是同专业,不由得想重操旧业。

没想到,他要当编剧的梦想,却屡次被影视公司拒之门外而破灭,别说年入百万元,月入一千元都难。

朋友特别疑惑,都是一个专业里出来的,在学校时也没觉得对方怎样,为什么毕业之后差距这么大呢?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文字工作,职业自由,时间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文,每天光想一想就会从梦里笑醒。

回想当初和小伙伴一起写文,一起以梦为马,相约着在文字的江湖里不负韶华。

他询问自己的同学,同学告诉他,自己在行业里沉淀了十年,才有今天这个结果。想要一入行就缩短自己和别人十年的差距,这可能吗?朋友想了想,觉得对方言之有理,最终他仍然没有勇气跳出舒适区,只能放弃,隔着屏幕空自嗟。

我的一位好友说,自己回乡过年时,碰到了高中时的好哥们。刚创业时,好哥们拿着不被看好的环保项目找他合伙,那时隶属国企科研所的他,工作稳定,前景大好,于是就拒绝了,还好心地建议对方放弃。因为那个项目是国外多家公司都曾尝试过的,总以烂尾结束的高能耗工程,根本不值得投资。

可如今,当年那位好哥们不但把项目做成了,公司还成功上市,成为当地有名的明星企业。这位哥们目前身价上亿,开着最新款的宝马,意气风发地参加同学会,而他自己却因为单位改制,不得不另谋出路。

提起别人的职业,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看起来,他们的工作格外体面,高回报,低投入。是什么成就别人的事业,让别人把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正是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才成就了他们令人艳羡的职业。

年入百万的编剧如此,坐拥上亿身价的哥们亦如此。他们没有一直在舒适区蹉跎等待,而是选择一次次打破舒适区。编剧在自己行业坐冷板凳沉潜十年;身价上亿的哥们,跳出国企,开创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直到上市。他们没有经历过万千次的打破“舒适区”,怎么会取得现在的成就。

何谓“舒适区”?“舒适区”是我们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在我们认为最舒服的地方,遮蔽了耳目和五感,不愿意去尝试挑战新鲜事物和新兴事业。不愿意学习和创新,是适应了环境之后的一种惰性状态。

可是,在当初面临选择的时候,是什么阻止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呢,让他们不敢走出“舒适区”呢?

归根结底是对未知的恐惧在作祟。如何才能迈出“舒适区”的第一步,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当一个未知的选择和熟悉的环境摆在你面前时,选择的小天平就会摇摆不定,究竟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接受挑战,还是待在熟悉的环境里安逸度日,规避失败的洗礼呢?大多数人选择在面临改变时,在潜意识里产生退缩,感到畏惧。

当然,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由来已久。这种畏惧不会因为你的恐惧就减少或消失。正所谓不破不立,有舍才有得。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我们很想跳出这个区域,可又很矛盾,也很困惑。

尽管知道一直待在舒适区前途堪忧,但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不得不考虑跳出舒适区后的成本代价以及所要面对的困难。

正是这种对困难的畏惧,使我们宁愿待在一个熟悉的地方,选择每日撞钟般重复的生活,机械、固定且安稳。

然而,我们最终选择的这个舒适圈,却不断消磨着我们的时光,令我们束手束脚、怨天尤人。

畏难并不可耻,每个人在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实际都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有的人有勇气打破舒适圈,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和更多尝试,而有的人却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愿意放弃手中拥有的一切。

所以,他们只能在别人成功后,用一万种方式后悔自己当初的抉择,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先驱者。

恐惧是成功者眼中最没用的情绪垃圾。如果在整个事件中,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克服恐惧上,那么不但对正在进行的事件没有任何助益,反而会导致你的负面情绪堆积,最后在行进速度上拉低你的效率,使整个事件的完成质量上大打折扣。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离开北大的初衷。他说:“我知道人还是要进步,你不能说我就这样一成不变,因为人最怕待在某种舒适环境。”

当年,他在北大当老师,第七年就开始教专业英语了。然后,他可以顺利成为一个副教授,再读个硕士博士,成为三级教授,北大就会给他低价买房子。

可是他转念一想,不对啊,这种一眼就看到底的人生,要多无趣就多无趣,人生不能就这么一直混吃等死。他觉得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往广处走;第二,往深处走。所以,他决定从北大的舒适圈里走出来。为了生命的广度和厚度,也为了寻找生命中的成就感,做更好的自己,俞敏洪走出了北大, 成就了新东方。

《侣行》是优酷网为“极限情侣”张昕宇、梁红打造的一个挑战自我的真人秀节目。这对情侣的浪漫经历是每一个以梦为马的人都渴望的。当看到他们驾着中国飞机跨越五大洲、三大洋,走过 2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中国飞机的首次环球旅行后,任谁都会对这样无与伦比的精彩经历而激动不已。

然而,最初他们也只是一对普通夫妇,也为柴米油盐为难过、奔波过。从开货车到开摩托车修理铺,再到卖羊肉串、开冷饮店,几乎所有能来钱的行当,他们都干过。经历过困苦, 也经历过磨难,甚至经历过从百万富翁到一无所有的惊天巨变, 但最终他们没有满足安逸的生活,依然追求做不平凡的自己。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舒适区?似乎没有。他们只有不停地挑战自己、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和不平凡,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未来要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困难。勇气、财富、自由、信心还是更多的可能?我不知道,因为只有你走出这个圈子才会知道,它们都是属于你的,与任何人无关。

时间是有限的,而潜能是可以无限激发的。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专业人士,那么就得一次次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如何不断打破舒适圈,突破自己呢?我经常用“成长游戏化”来管理自己,它的核心有两点,一个是关卡化,另一个是晋级感。

我有一个朋友在新东方做雅思的英语老师,每年暑假是他一年最忙的时候,要连续不间断地讲12周的课,工作特别累。每天他从早上讲到晚上,强度非常高,十分辛苦。

每到这个时候,他内心感到无比枯燥,工作特别容易倦怠。

为了缓解这种不良的情绪,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每周攻破一个主题的蜕变计划:第一周研究怎么讲好一个故事,第二周研究怎么样讲好笑话,第三周研究清楚煽情的套路……

每攻破一个主题后,他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吃顿大餐或者别的什么。就这样他不仅摆脱了职业倦怠,还让自己越做越有激情。

没有永远的舒适区,也不存在永远的安逸。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打破舒适区,才能实现突破和卓越,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可以生根发芽,在他们眼里,舒适区只是暂时休息的营地,是通往下一个天堂的临时驿站。

职场中,我们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大环境里脱颖而出,靠的不是空想和说漂亮话。话说得再漂亮,想得再多都没用,不如实实在在把这些灵感变成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停止无谓的空想,用行动去战胜内心的恐慌吧!

《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一书中提到: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属性,要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未来。

三、如何抓住有效时间进行投入?

那么怎么抓住有效时间进行投入的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有效利用间隙时间。

对于短暂的间隙,也许有的人不会重视。我常常说,“嘲笑15分钟的人,也许会陷入为15分钟而哭的境地”。

如果我们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用手机播放软件学习课程,最好事先在大脑里装满问题和相关信息,这样,无论在多么拥挤的交通工具上,都能完成思考。

第二,把一天变成24小时以上。

我们用一些技巧提升时间的使用效率。技巧一“买时间”,比如出差时,可以多花点钱坐软卧或者高铁,然后利用坐车的时间做些事情。即便在车上什么也做不了,只是帮你消除了疲劳,这样到达后就能有效利用接下来的时间,不用再花时间缓解疲劳。

“如果时间价值比较高,就值得为此花费金钱”。另外,也可以“分享”他人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教他人。

第三,“过得去”原则。

做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先一心一意地完成最重要的事。无论什么工作,每天总有一些紧急的工作需要先完成,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过得去”原则,去处理一般的日常性工作,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这个原则指的是,不追求质量地快速完成,有时间的话,再做进一步完善。这就像考试中,要先完成所有题目,有剩余时间了,再去反复验算。

事实上,没有谁在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充分发挥了自己优势;而庸才才会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只要你在某一个方面超过别人,你就赢了。正如世界是平的,只要你凸起米粒般大小的高度,你就是珠穆朗玛峰。

时间管理 / 选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