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通过交流来说服他人时,如果能多一点儿艺术性,我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包括沟通的艺术,推测的艺术,吸引的艺术。
沟通的艺术
丹·斯波伯(Dan Sperber)和德尔卓·威尔逊(DeirdreWilson)在其经典语言学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中告诉我们,每当我们发出一条信息时,哪怕仅仅是口头上的信息,我们都是向信息接收者做出了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就是,我们发出的信息正是他希望接收到的。不论我们对话的对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沟通双方都默认存在这样的假设,即我们发出的信息值得对方关注。我们内在的蜥蜴对这一承诺也能立即理解。当这一承诺被打破时,它会深感失望。
如果一条信息只是无聊地重复接收者早已熟知的东西,就意味着这一信息不值得接收者注意。
假设我们发出的信息是“你真的应该戒烟”。听到我们这句话的人很可能也知道自己该戒烟,在这之前可能他已经听过千百遍同样的话了。谈话双方都应遵守的一个默契是“说话者发出的信息值得听话者注意”。而“你真的应该戒烟”这句话违反了这一默契。这样一来,听话者对说话者以后传递的信息就不会有太高的期待,听话者也将变得更难被说服。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你应该找点有意思的东西来说。不论你的信息是以什么形式传递的,都等于给了接收者一个承诺,就是你有东西要说,而这些东西又是他们想听的。别打破这一承诺。
一边说着很没意思的话,一边要求别人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不是说服。
试着为旧有的信息增添新意,或换一种方式打量它。以独特、聪明、有趣的方式将你要表达的信息传达出去。问问你的目标有何期待,并告诉他们该如何实现这一期待。但要在询问的方式上花点儿心思。当你同说服目标谈论他们的期待时,他们很可能会觉得你说的东西很有意思,进而接受你的建议。
创建符合听者期待的信息需要我们深入听者的头脑之中,了解他对世界的看法。
这对我们既有的认知是一种颠覆。因为我们无法再花心思精心准备我们要说的话,而要去创建听话者想听的话。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说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无论是身为父母、配偶,还是朋友,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时,我们的话有多少是别人想听的?无法引起听者注意的说辞只不过是唠叨。
2014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一项公共服务宣导计划,呼吁人们加入到反性侵运动中来并访问其官网(ItsOnUs.org)。这项宣导计划包含一段视频。视频中,许多名人表情严肃地对着镜头说:“让我们行动起来。”这个视频就是唠叨的典型范例。
它对听众想听的东西毫不留意,它只关心自己要说什么。
在评论过这一宣传视频的观众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喜欢它。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负面评论的发出者多数都是青少年,他们也正是该宣传计划的主要目标受众。
这一信息为何收效甚微?为什么青少年们不喜欢这一用语直白的广告?以下是这则广告的一些宣传语:
●“停止性侵犯。”
●“别归咎于受害者。”
●“将朋友安全送回家。”
这些信息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它们没有传达目标受众想听的信息。它传达的只是信息发出者想传达的信息。
青少年们不仅不喜欢这个广告,它甚至让他们感到愤怒。这又是为什么?
受众对这一广告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该广告的语气和风格。一则广告的形式往往比内容更重要。广告中责备的面孔和哀伤的音乐都让人想起用指尖指着子女的伤心父母。这则广告的语气、风格和广告中的说话者给很多青少年的感觉是,年轻人实在令人蒙羞。当然,这则广告并没有直接传递这些内容,但一则广告的表面内容和它传达给受众的信息是两回事。
其实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面对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年轻人期待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促使他们加入反性侵害的阵营实现他们的期待。例如,年轻人期待拥有男子汉气概,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像男子汉,他们会特意买某个品牌的香烟,会特意穿某种类型的衣服。那么,宣誓反性侵能他们体验到男子汉气概吗?当然可以。但有气无力、充满歉意地说“让我们行动起来”显然无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像个男子汉。如果我们能邀请丹尼·特乔(DannyTrejo)、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和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等硬派明星(或你心目中最爱的荧屏硬汉)对年轻人说:“真男人不会那么做。”并鼓励年轻人宣誓“真男人不会那么做”,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跟着宣誓,而没有人会被激怒。
“让我们行动起来”传递的信息是受众之外的人拍拍青少年的肩膀,对他们抵制性侵害的态度表示赞许。遗憾的是,这只让青少年们感到愤怒,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正确的做法是与年轻人谈谈他们期待什么,并告诉他们如何实现这些期待。说年轻人想听的话,而不是你自己想说的话。
不值得听者聆听的信息不仅令人失望,还会令人反感。
戴尔·卡耐基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只有我们与听者谈论他们想听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斯波伯和威尔逊还有另一个建议,这一建议或许能让我们传达的信息变得大不相同。他们提醒我们说,如果我们尽量把听者能自行领悟的东西交给他们去领悟,谈话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听者的角色是主动的、参与性的,在听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们会假设我们说的话也是他们想听的,这是双方的默契。因此我们的听者会为收到的信息添加细节和背景,好将我们的谈话与他们自己关联起来。
赫伯特·保尔·格赖斯(HerbertPaul Grice)是一位在信息交流领域掀起过革命的语言哲学家。他提出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概念。他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基本上,会话含义指的是听话者不需要留意会话内容,仅从说话者的叙述方式中就能理解其意义的东西。”
为了增强我们的说服效果,我们发出的信息应该为“会话含义”留出余地——我们传达的信息应该能激发听者产生更多想法,并由他们自行领悟这些想法的意义。
在普通谈话中,我们习惯于为听话者留出自行补充信息的余地。这对我们而言已成本能。如果在派对上一位朋友想请我喝一杯,我或许会说:“我还得开车。”我的回答中隐含了听话者能自行补充的信息,也就是“不喝了,我不能喝。因为我待会儿还得开车。如果我喝酒的话,我的驾驶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我真的说出这么一大堆话,我的朋友就会感到困惑,他也许会觉得我在装腔作势。
如果我们的信息过于详尽,别人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因为我们低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中塞入太多东西无异于侮辱听者的智商,这也会让我们自己丧失说服能力。但如果我们的信息过于简略,别人又会摸不着头脑。如果我们能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我们的听者就会觉得我们能理解他们,并更易于接受我们的建议。弦外之音能赋予谈话一定的复杂性,使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心理距离更为贴近。
听话者能理解的信息就没必要再直白地说出来。调动听者的主动性,让听者自行领悟信息的意义并得出结论,听者自己的领悟比你的任何劝说都有效得多。
隐喻是引起听者兴趣的有效手段。但一旦对隐喻加以解释,隐喻就失去了它的乐趣。如果你非得解释的话,最好以另一个隐喻去解释它。如果你将代理形象的特点对目标受众一一详加解释的话,那么代理形象就会失去说服作用。如果丹尼·特乔鼓励我做出反性侵的承诺,我自己也许会得出结论说,如果我真的这么做,我也许会和丹尼·特乔一样富于男人魅力。但如果有人跟我说,如果我照丹尼·特乔的话去做,就会和他一样有魅力,我肯定不会相信。
如果按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建议行事,将一切听者能理解的信息都留给听者自行理解,就需要我们清晰地了解听者的想法。我们传递的信息同时也准确地表明了我们对听者理解能力的推测。如果能把握好其中的度,我们的信息本身就是对听者的赞赏,并且能营造出我们与听者之间的亲密感。如果没把握好度,我们传达的信息要么会过于臃肿,以至于让听者感到受侮辱;要么因为信息量太少而让听者无法理解。总之,我们对听者理解力的正确把握是成功的关键,而这需要深入听者的头脑之内了解其想法。
我们对听者的看法会被他们立刻察觉。你觉得他们聪明还是迟钝?见多识广还是一无所知?很酷还是很无趣?
苹果公司的“非同凡想”(ThinkDifferent)系列平面广告就是在说服中融入艺术的良好典范。出现在这组广告中的那些富有独立和创新精神的历史人物常常只有一个侧影,旁边是苹果公司的标识和一句广告语:“非同凡想。”广告的底部是以小号字体显示的苹果公司官网(www.apple.com)。这组广告展示的人物包括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吉姆·汉森(Jim Henson)、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和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
这组广告包含了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信息。它呈现的人物都很有趣,受众也乐于去思索这些人的“非同凡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组广告同样是一个尽量让受众自行领悟信息的好例子。受众会自动补全该广告未说出的信息,将苹果公司的产品与广告中那些富于独立创新精神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人可能谁也没用过任何苹果产品,而且这组广告也透露了苹果公司对广告受众的看法。这组广告本身就是对受众的一种赞赏,因为它认为受众会认出、仰慕并努力追随这些了不起的人物。这些弦外之音有助于在品牌与受众之间形成微妙的情感联系。
有时,最有效的说服信息并不是我们已说出的东西,而是我们未说出的东西。
推测的艺术
未说出的信息不仅能为听话者和说话者双方带来默契,还能鼓励听话者积极参与谈话。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推测,我们的听众能得出超越信息本身的结论。当一件事由我们告诉听者时,对方自然会怀疑。当他们自己做出结论时,这件事就是完全可信的。说服最终是由人们自己完成的。我们的信息只是促使它发生而已。
我们的信息为听者采取特定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建议。我们或许会鼓励他们戒烟、不要碰毒品、挑选更健康的食物、投票给候选人X,购买A品牌等等。这么做等于我们建议他们加入戒烟者、拒绝毒品者、购买健康食品者、支持候选人X者或购买A品牌者的俱乐部。
但有什么证据能说服我们的目标采取这些行为、加入这些俱乐部呢?
一个关键证据就是我们发出的信息本身。听者不会去解码信息的字面意义。他们会借助与这些信息有关的一切——措辞、视效、声音、风格、意境及背景信息等等——来对我们建议的行为、对采取这些行为的人、对发出信息者做出推断。尽管这一推断过程听上去很麻烦,但事实上我们毫不费力就能完成。不仅毫不费力,几乎就是本能。正如我们会本能地把亿万种视觉刺激自动组合成三维画面一样,不论我们的说服目标主观上是否愿意,他们都会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推断。与发出信息者相比,一条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对接受者而言丰富得多。
我们应该以信息接受者的角色来思考我们要发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接收者可能展开的分析。正如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弗里茨·海德(FritzHeider)所说:“行为为王。”信息本身的行为——我们如何表达它——比我们所表达的信息本身更重重要。
即使我们要表达的建议十分合理,我们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这一建议本身更能透露我们的身份。
在举行超级碗(Super Bowl)大赛期间,假日酒店曾提出过一个十分合理的主张——如果花上几万美元就能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形象,那么投入数千万美元自然也能塑造假日酒店的光辉形象。
在假日酒店的广告中,广告主角参加中学校友聚会时遇到了一个迷人的女士。她是他昔日的同窗,但他却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当两人互递秋波的时候,画外音提醒我们那位女士迷人的鼻子、嘴唇和胸部分别花了她多少万整容费。随后广告主角目瞪口呆地说:“你是鲍勃?鲍勃·约翰逊?”为了增加效果,画外音又不失时机地提醒我们说,如果仅仅几万美元就能为一个人带来如此惊人的改变,那么想想数千万美元能为假日酒店带来多大的改变。
但我们内在的蜥蜴不会因合理的主张而停止行动,它甚至不会关注这一主张的合理之处,因为主要信息源并非信息中合理的主张,而是整个信息本身。受众会从全部信息中推测入住假日酒店的感觉,推测假日酒店的住客类型,推测假日酒店本身的定位。整个广告给受众的印象是,入住假日酒店就好像被一位美丽的女士吸引,最后却发现她其实是你整过容的旧日好哥们儿一样。或者更直白一点说,这则广告传递的信息是,假日酒店也许很美,但下榻假日酒店的体验可能会有点儿诡异。而这显然不是假日酒店推出这则广告的初衷。
阿尔伯特·麦拉宾(AlbertMehrabian)发现,文字只能传达整个信息中的一小部分意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教授麦拉宾曾对人们从沟通中获得好感或厌恶感的过程进行过分析。他发现,在沟通中,话语对形成好感或厌恶感的作用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占55%。与有意识思维系统相比,我们的内在蜥蜴对隐含的信息更为熟悉。
听者十分关注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而且基本归因误差(FundamentalAttribution Error)原理告诉我们,他们不关心我们言行背后的理由。我们的听者会从自己观察到的一切中对我们推荐的行为或已经采取这些行为的人进行推断。
人们只关注行为,不关注动机这一点可以为我们所用。你可以让你支持的候选人在公众面前采取符合选民期待的言行,选民不会质疑他的动机。赋予你要推广的品牌性感的外观和行事风格,然后人们就会认为这一品牌真的很性感。人们不会记得它过去的品牌形象十分无趣。哪怕你私底下对时尚潮流毫不关心,但在你销售鞋类品牌时,你也应该像时尚专家一样行事,如此你的顾客就会把你当成时尚专家。
如果我们直白地宣称我们推荐的行为很有趣、很刺激,采取这些行为就能把自己变得很有男子汉气概或很性感,我们很可能就会陷入适得其反的危险境地。宣称一种行为很有趣并不能让我们成功。如果我们想把我们推荐的行为与乐趣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必须以有趣的方式呈现这一行为,而不能只是说它很有趣。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令人难忘的方式将它“有趣”的一面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会相信我们所说的话,才会把奖赏与行为联系起来。
在受众看来,信息的时间、地点、语气、风格、严肃性、风趣度等要素都体现了我们推荐的行为、已采取这些行为者及信息发出者的特征。与信息有关的一切都传递了受众所能获得的实际体验效果。
百威啤酒希望吸引年轻消费者,年轻消费者希望被视作有趣的、玩世不恭的人。他们会选择在形象和感觉上都能实现他们这一期待的啤酒品牌。于是百威啤酒推出了一则轻松有趣的广告。这则广告的主角是一只青蛙,这只青蛙不是“呱呱”地叫,它只会叫“百儿”或“威儿”。这则广告非常简单,并没有吹嘘百威啤酒如何如何,但它传达的与百威啤酒及其饮用者相关的信息十分丰富。广告受众会将这则广告视为百威品牌及其消费者的生动体现。
手写标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表达形式,但我们也能通过这一形式对持标语者建议的行为及采取这些行为的人进行推测。
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与史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Colbert)曾在华盛顿特区的首都商场组织过一次集会。他们将这一活动称之为“恢复理智集会”(Rally to Restore Sanity)。这次集会的主旨是对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表达抗议。这场集会呼吁人们冷静、沉着地行事,避免极端主义行为。正如在任何政治性集会中一样,这次集会中也有大量的手写标语出现。我们当然可以在标语中呼吁理性,谴责极端主义,但“我痛恨‘极端主义’”这样的标语宣扬理性的效果无疑更胜一筹。
吸引的艺术
任何说服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获得受众的注意。我们每天会接触到超过700条来自传统媒体的广告,与来自新媒体的广告数量差不多持平。此外还有来自家人、同事、上司、朋友、熟人和陌生人的劝说。我们不可能将时间和注意力平均分配于这些说服上。但即使当我们翻阅报纸杂志时偶尔被扫上一眼,当我们谈话时从嘈杂的背景中凸显而出被我们聆听片刻,或当我们浏览网页时只是令我们犹豫一下,一条广告也是有效的。
由于我们的自动式思维系统会指引我们去追求愉悦感,对自己喜欢的信息,我们会格外多一份注意。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伯莱因(DanielBerlyne)曾对实验美学(experimental aesthetic)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考察了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与人们获得的愉悦程度的关系。他发现,中等复杂程度的刺激物能带给人们最高程度的愉悦。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能提升愉悦程度,而过于复杂或简单的刺激物带来的愉悦则较低。
伯莱因的观点与那些天赋极高的说服大师给我们的教导不谋而合。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能提升愉悦程度,从而增加说服成功的几率。比尔·伯恩巴克说,创造绝不仅仅是一种令人沉醉其中的艺术形式,而是“一个商人所能运用的最实际的手段”。
古希腊的修辞学家对最有效的达意手段做过深入研究,他们还把许多语言技巧作为修辞手段进行了分类。两位市场营销学教授麦夸里(McQuarrie)和米克(Mick)也分析了广告中的修辞手段。他们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消费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
麦夸里任职于加州大学圣克拉拉分校,米克任职于弗吉尼亚大学。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当说服是首要目标时,语句的修辞特征可能比语句要表达的内容更重要。”各种修辞手段是表达意义的有效方式。修辞手段经常被称为修辞格,它是常规话语形式之外的艺术变体。
修辞格能增强说服效果,因为作为一种不同于常规话语形式的变体,它的复杂程度恰好是中等。如果我们使用的修辞手法过于复杂,我们传递的信息就会令人难以理解。而作为艺术变体的修饰成分会如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所说,能为受众带来“文本之愉悦”。他们会体会到“解开一组巧智安排的符号组合时的欣悦之情”。
修辞手段在专业说服中可谓是无处不在,我这里所说的专业说服指的是广告。但有别于常规话语的艺术变体对任何形式的说服都是有帮助的。
虽然修辞格有很多种,但麦夸里和米克将它们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新奇规范型(unexpectedregularity)和新奇不规范型(unexpected irregularity)。
我们的日常话语包含很多自然音调。如果将自然音调抽离,在语句中有规律地重复某些音调时,人们就会对这种话语格外注意。麦夸里和米克指出,谐音和押韵就是典型的新奇规范型修辞。在日常话语中,相邻的两个词一般不会有相同的音,也不会押韵。而如果真的出现相邻的词同音或押韵的情况,就是一种轻微的变体,这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且常能为我们带来小小的乐趣。因为它与我们熟悉的话语规范不同。
另一种新奇规范形式是词语或语义的逆转,例如:“在久坐不动让你永远静止前,停止久坐不动吧”“热销价,酷货色”以及“对眼睛温柔,对打结强硬”等等。
一条信息也有可能很不符合规范,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日常话语有逻辑,有语法,而且符合受众熟悉的句法规范。因此那些违反这些规范的不规范语句往往能让我们格外注意。当然,这种违反也可能会让语句变得无法理解。这是必然存在的风险。但受众会默认为我们发出的信息也应该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而且肯定与他们有关。这是沟通双方的默契。因此受众会为收到的信息补充细节和背景,从而将信息变得有意义且与其相关。
对于新奇不规范信息,受众会主动寻找其隐含意义。麦夸里和米克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别的新奇不规范修辞手段。
第一种是替代(substitution)。使用替代手法时,信息发出者会有意发出一条明显不合理的信息,而信息接受者会很自然地以正确的信息替代错误的信息。
夸张(Hyperbole)——以过分强调的方式来突出重点——就是一种替代修辞手段。iPhone的广告称它能以“极速”浏览网页、下载信息和观看视频。我们相信它的确会很快,但还达不到真正的“极速”。宣伟·威廉姆公司(SherwinWilliams)声称他们的油漆产品“涂遍全世界”,我们不会认为整个世界真的涂满了他们的油漆,但我们听到这句广告语时能立刻理解他们是在说自己的油漆适用于粉刷任何东西。
另一种替代修辞手段是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使用低调陈述手法时,信息发出者会有意将某样东西描述得比实际更弱、更浅、更差,而信息接收者会以正确的信息替代这些误差。大众汽车(Volkswagen)长期以来都是运用低调叙述手法做广告的专家。大众公司近期推出了一组以“德国引擎,澎湃动力”为主题的广告。在其中一则广告中,两个年轻人在路边交谈,身旁是一辆被严重损毁的大众汽车,而两个年轻人毫发无伤。担任司机的那个年轻人对他的乘客说,老爸肯定会把他杀掉。而受众能立刻理解这则广告传递的信息:大众汽车救了他们一命。
新奇不规范的第二种形式是去稳定性(destabilization)。去稳定性的例子包括双关语(pun)——如“让路途更有趣”(汽车广告)和隐喻(metaphor)——如“跟孩子的新保镖打个招呼”(绷带广告)。使用去稳定性修辞手法的话语字面上也许并无意义,但它具有的多重深层意义会使受众倍感惊奇。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受众会假设收到的信息具备意义,并会尽力理解其意义。这一修辞手法的目的就是为受众设置一个谜题,让受众在解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在解谜的同时,受众也会理解信息的深层意义。
很多修辞手段不仅适用于语言,同样也可用于视觉传播中。例如,一张小婴儿被斗牛犬叼起的照片就能将“强壮,但安全”的信息传达得淋漓尽致。
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茶党”集会上,也出现过巧妙的使用修辞格(尤其是新奇不规范形式)的标语。例如这一条:“别分享我的财富,分享我的职业道德。”这一语句中包含了重复结构和重复措辞。它简洁明了,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上面这条“使用夸张修辞者应被枪决”的标语来自前面提到过的“恢复理智集会”。它属于新奇不规范语句——它使用了夸张手法来批评夸张主义。
这条语句的起草者没有低估受众的理解力,并为受众带来了“文本之愉悦”。它让受众觉得,理性的人往往还挺风趣的。这条标语并未声称自己风趣,但它本身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为说服增加点艺术性能让说服更有效果。广告委员会(AdCouncil)曾为(Love Has No Labels.com)制作过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一些夫妇、家人和朋友的骨架被仪器扫描后投射到一个置于公共空间的大屏幕上。一分钟之后,他们走到屏幕前,向观众介绍他们就是刚才“骨架”的主人,这让现场的观众惊讶不已。这个视频帮助观众意识到,本质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最终,视频以巧妙的方式促进了宽容。
这个视频也省略了一切能被观众自行理解的信息。观众先是好奇屏幕背后是哪些人,稍后便见到了他们。视频所包含的意义就在其中。观众会自己领会这条信息隐含的意义,甚至都不用画外音来提示。
人们喜欢参与到信息之中。他们希望自己弄明白一个信息或自己解开一个简单谜题。不论是夫妇还是家人、朋友,当他们的骨骼被投射到屏幕上时,对观众就形成了一道谜题。观众能猜到这些骨架的主人的性别、种族、年龄、能力或身体缺陷吗?视频用一个接一个的谜题来奖赏观众。这个视频在YouTube发布后,一周内就吸引了超过4000万人观看。
“别在德州撒野”
“别在德州撒野”(“Don't messwith Texas”)是另一个将艺术用于公共服务宣导中的例子。这场宣导计划的目的是减少德克萨斯境内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它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人。因为在随意丢弃垃圾的人群中,他们占绝大多数。德克萨斯的年轻人希望体会作为德州人的自豪感,而且和所有地方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想让别人把他们当成彪悍的人。
“别在德州撒野”的口号为年轻人实现这些期待指明了方向。这一口号将一切能被年轻人理解的信息留给了他们自行理解,从而在信息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联系。“别在德州撒野”传达的正是年轻人想体会的感觉:彪悍。这个口号并未提及彪悍二字,但它生动地诠释了彪悍,同时也有效地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与彪悍的感觉结合在了一起。这条信息也传达出信息发布者的态度,即认为受众会对彪悍的品性予以赞赏。最后,“别在德州撒野”也是一个包含新奇不规范修辞手法的比喻性语句。这句话中的双关语“撒野”(mess,有弄糟、弄乱的意思。——译者)让整个信息更为生动,更令人难忘。
当然,这个宣导计划也包含其他元素。例如,这个计划的代言人是达拉斯牛仔队(DallasCowboys)的硬汉们。但不论有没有达拉斯牛仔队,“别在德州撒野”本身已经具备相当强大的说服力量了。
不论你的说辞是什么,都应赋予它一点新奇感。我们已经知道说服他人时调动目标的自动思维系统的重要性,我们的自动思维系统喜欢在构思精巧的信息中寻求意义。我们也知道,古代的修辞学家们是对的——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受众会从你的言行中推断你建议的行为及采取了这些行为的人。如果信息本身很单调,受众会认为你推荐的行为及采取这些行为的人同样单调无趣。而如果信息本身很有趣,受众也许会认为你推荐的行为及采取这些行为的人也同样好玩。
修辞学家们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能让信息本身更有趣、更新奇、更吸引人的方法——使用修辞格,在表达上略微偏离受众期待的方向以吸引其注意,调动受众参与信息的解读。语言学家将修辞格做了分类,按分类方式的不同,修辞格的种类从45种到250种不等。你不妨了解一下这些修辞格以获取更多灵感。
你精心构思的信息对受众是种恭维。他们会立刻理解你的心意:你认为他们肯定会明白信息的含义并体会其中的乐趣。一个受到恭维的受众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哪怕你是同一个孩子谈话,一个别出心裁的请求也更容易被他接受和记住。
让自己发出的信息具有说服力似乎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我们整个行业的大批专业人士绞尽脑汁都想做到这一点。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说服,我们都可以在其中融入一点沟通、推测和吸引的艺术。如果能这么做,我们改变说服目标的行为时就能多一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