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3章 提出异议是一门艺术,足以改变人的观点和决策

2020年6月23日  来源:异议的力量 作者:[美]查兰·奈米斯 提供人:xiezi96......

上一章告诉我们,持有不同意见必然会招致风险。如果你是持异议者,你就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你还会拥有发言权,至少暂时如此。人们会质疑你并向你施压,迫使你改变主意。这一切都会提醒你是少数派,暗示你是错的。你可能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排挤。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认为持有不同意见是不值得的。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保持沉默呢?如果我们持少数派观点,说出来是不是徒劳无功之举?即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帮助他人更独立地思考,但我们真能取得胜利或说服他人吗?如果我们是“少数派”而不是“多数派”中的一员,我们真能让他们认同我们的观点吗?如果可以,如何才能做到呢?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关于影响力课题的早期研究认为,能说服他人的是多数派而不是少数派。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持异议者只被视为影响力的作用对象,而不是影响力的来源。大多数研究人员发现,成为大部分沟通活动的实施对象,是持异议者面临的风险之一。他会受到重重压力,并遭到排斥。但是,这些研究人员从未考虑过,持异议者是否改变了多数派的想法。

持异议者常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到嘲笑或惩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他们也有成功说服我们支持他们立场的先例。历史上不乏著名的持异议者,比如伽利略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前者敢于辩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者的关于“潜意识”动机的观点被视为耸人听闻。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持异议者都会受到斥责和惩罚。

例如,伽利略在1633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有罪,并被软禁起来。历史上还有一些持异议者被判处死刑,比如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 King)。然而,没有人询问他们是否说服了人们。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伽利略的著作《对话》(Dialogue )被禁,直到200年后才被解禁,又过了100年,伽利略才被正式宣告无罪。

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因坚守贞操而受到尊敬,性是禁忌话题,而弗洛伊德却谈论“潜意识”动机,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性欲望。他因此受人嘲笑,被禁止在大学演讲,甚至被视为一个性“变态者”。一些人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归因于可卡因成瘾。19世纪90年代,他就是一个对固有信念发起挑战的少数派声音。然而,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能看到他的影响力。潜意识、压抑和“弗洛伊德式错误”等概念被人们接受,甚至成为流行用语。

在近代历史上,持异议者取得“胜利”的例子并不常见。想想1999年在电影《知情者》(The Insider )中揭发烟草业内幕的杰弗里·维甘德,这部电影生动地描述了那些义无反顾地说出真相和公然反抗既得利益者的人,在经济和情感等方面付出的代价,包括骚扰、跟踪和威胁。近年来的知名持异议者之一是至今仍备受争议的爱德华·斯诺登,他的例子展示了持有不同意见可能面临的风险,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持异议者何时及为何能说服人们支持其立场的线索。


2013年6月6日,《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Greenwald)爆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秘密收集威瑞森电信公司的数百万客户的电话数据。格林沃尔德是从哪里获得这一情报的呢?一天后,爆料行为继续升级。格林沃尔德及其同事伊文·麦克阿斯基尔(EwenMacAskill)在报道中称,7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通过一个叫作“棱镜计划”的数据挖掘项目,从谷歌、苹果和脸书等公司收集用户的搜索历史、电子邮件等数据。棱镜计划是美国国内的秘密监控项目吗?它收集的是哪些数据,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呢?

美国公众反应强烈,但他们的意见存在分歧。一些人因为大政府的监控和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而忧心忡忡,另一些人则担心情报泄露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所有人都希望在安全和隐私之间取得“平衡”。但是,为了追究责任,搜寻泄密者的工作启动了。据猜测,泄密者可能是某情报机构的高级官员。

他们很快就确定了他的身份。2013年6月9日,泄密者自己露面了。在他的要求下,《卫报》披露他名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计算机分析师,现为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员工,但在该公司工作的时间不长。博思艾伦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每年10亿美元的合同,它很快就撇清了与这件事的关系,声称泄密事件(如果属实)严重违反了其核心价值观。

评论员和政界人士也纷纷撇清他们与斯诺登的关系,但美国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Paul)是一个例外,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斯诺登先生以隐私的名义说出了真相”。斯诺登“无意躲藏”,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不过,他最终还是出逃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将为此付出代价。他陈述了揭露“棱镜计划”的理由: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它建立的一项基础设施,可以拦截几乎所有数据。我可以查看你的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信用卡。”他还补充道,“我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社会里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我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在案的世界里。我不愿支持和承受这样的事情。”

人们对斯诺登的看法并未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思考了他的动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英雄论阵营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勇于维护正义的人,他提供了“价值不可估量的服务”,是一个“准备以普通公民身份甘为国家冒生命危险的人”。评论员认真考虑了他的动机、成长经历,甚至是个性。人们对他的描述五花八门,比如“傲慢”“任性”“从童年时期开始就存在人格障碍”。《纽约邮报》的一名记者说他“自负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简直就是长胡子的金·卡戴珊”。一些人则暗示他可能是一名间谍。

随后发生的事都可以写成一部间谍小说了。2013年6月23日,美国要求拘留并引渡爱德华·斯诺登,由于护照被吊销,他只能滞留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过境区。此时,斯诺登没有旅行证件,还被指控犯有间谍罪。可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一个个国家要么直接拒绝他的庇护请求,要么找借口推辞他的申请,要么根本不回应。最终,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斯诺登在俄罗斯的临时避难,此举激怒了白宫和美国国会的一些议员。

不管你认为爱德华·斯诺登是勇敢还是愚蠢,是叛徒还是英雄,最重要的是,面对权力他敢于开口,也甘于付出代价。

异议 / 观点 / 决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