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经济学-经济的精准定义-让你更有思想的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Token经济学:货币、商品与需求-主流经济学体系的危机,根源在于对需求概念的错误理解-张五常:40年学到的经济学精髓-张五常|自私的天赋:为什么利己是经济学的起点?-张五常 | 到底人的自私怎么来的-张五常 | 经济理论需要回归实证-张五常 | 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没有前途-张五常 | 写文章为的是传世,不是过审-分享经济学十大定律,多了解些知识,总归不会有错-经济与社交的全新定义-坤鹏论:还原论统治人类所有科学 经济学搞成了物理学-「经济通识2.0」1探索经济的本质与规律-经济学思维:掌握经济生活的底层规律,做现代社会的明白人+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推荐序-前言-第1章 经济学家的困境-经济学的源起-我们该对经济学家不予理会吗-第2章 卷土重来的亚当·斯密-哲学家斯密-前往法国,结识重农学派-《国富论》问世-自由市场运行不怠-劳动分工-城镇和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普通人的主题-政策与实践-自由市场并非没有痛苦的市场-救世主再临-第3章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爆炸的悲观先知-戳破乌托邦的幻梦-令人不安的理论-他是个合格的预言家吗-世界末日已延期-马尔萨斯和移民-全球变暖:马尔萨斯的复仇-第4章 大卫·李嘉图:自由贸易的呐喊-诡谲但绝妙的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斗争-未来的分岔口-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过剩问题和方法论的对垒-第5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风暴之心-杰里米·边沁:快乐、痛苦与其计算-思考机器卡壳了-作为浪漫主义者的新生-穆勒的方法-税收和教育-展望未来-第6章 卡尔·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先驱者-青年记者生涯-唯物主义史学家-《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的崩溃-第7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边际革命-早年岁月-渐进主义的方式-经济时间-边际主义消费者-弹性的经济-大局观-第8章 新旧制度主义者-凡勃仑和旧制度学派-对有闲阶级的嘲弄-工程师的创造动力-加尔布雷斯与广告的诱惑-无畏的琼·罗宾逊-新制度学派与法律经济学-过失-财产-犯罪-企业财务-第9章 凯恩斯:公子哥成了救世主-逃离维多利亚风尚-战争与危险的和平-大萧条与古典经济学的落幕-凯恩斯主义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第10章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货币主义者对抗凯恩斯之战-货币主义模型与凯恩斯的批判-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绝地反击-谦虚的胜利-连胜利者也捉摸不定的流通速度-理论的综合与对供给的审视-不仅仅是GDP-第11章 公共选择学派:政治就是一门生意-特殊利益集团的悖论-被监管方如何控制监管方-夸大的承诺、膨胀的预算和官僚主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政治周期-凯恩斯的政府干预处方-文化和智识对凯恩斯的影响-政治上看不见的手-对凯恩斯的盖棺论定-第12章 理性预期与行为经济学的狂野世界-向经纪人掷飞镖-华尔街上的经济学家-卢卡斯批判-主流经济学的反击-行为经济学-第13章 乌云背后的一线希望之光-“经济巨擘”致谢

张五常 | 经济理论需要回归实证

2020年3月6日 字数:2601 来源:孟话历史 作者: 提供人:tengofei9......

我再回到这个问题上,自私会给社会带来利益这一点是肯定的,自私也会带有害处,会毁灭自己,该怎么处理?这两方面一起出现,我的答案,据我所知,唯一的方法就是引进交易费用,这是我知道的唯一方法,除非你采用的是另一条线,重新改过那公理搞来搞去。我不去走博弈理论这条路,因为我认为它无从验证。这个博弈论其实是卷土重来。六十年代没人理它,它再回头,就是我1968年提出的。

我1968年就提出过那个抬石头的例子,我对阿尔钦提出这个例子:两个人抬着石头下山,各自抬石头,每人每次可以抬50斤,但是两个人一起抬可以抬到120斤,那就多出20斤。那当然是联手抬好了,我抬一边你抬一边。我把需要的力气推到你那边,你又把需要的力气推到我这边,结果是多少斤?我们知道,结果是不会少于100斤的,假如少于100斤就干脆分开抬了。

但是也达不到120斤,因为我推你,你也推我。那怎么决定呢?假如两个人合作抬的话,就是110斤,你怎么决定这个数字?因为我提到这一点,而且在1969年我发表的那篇文章提到卸责偷懒的问题,结果他们就1972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用卸责偷懒来推出这个公司理论,非常非常的红极一时。我不同意那篇文章,但他是我的老师,我说了他不听。他问我好不好,跟着又提到勒索、恐吓,跟着就是威廉姆森,整本书就是讲一些抽像的术语,跟着发展就是博弈理论,博弈理论就好像在说故事一样。

但问题是,现在这个问题是经济学应该是一个实证的科学。李嘉图之后,跟着有马歇尔,有罗宾逊夫人,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说得很清楚,经济学应该是一个实证的科学,是可以验证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也就是我提出这个抬石头问题,这个卸责的问题。我把我需要的这个量推到你那边,我就卸责了,我偷懒了,这就产生恐吓的问题,跟着就是博弈理论,博弈理论卷土重来就是从这些问题开始的。

在验证方面,你说甲的出现会导致乙的出现,假如没有乙的话呢,就不会有甲。假如没有乙却有甲,那就是错的。关键就是,甲跟乙都是能看得到的。下雨看得到雨,伸手出去也是湿的;天上有云,看上去就是有云,下雨,天上有云。假如没有云的话就不会有雨,没有云而有雨的话呢?有云才会下雨的假设就是错的。所以验证出能看到云就能看到雨。那假如说卸责偷懒,你怎么知道我卸责偷懒呢?我说恐吓,你怎么知道我在恐吓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跟许多经济学家争论,他们看到的都是无从观察的,要验证的话,就是要正式的一个规格,公理性的,经济学就是axiomatic。

经济学有很多种方法来解释,但是公理性的解释,变成把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居然和自然科学走在一起了。自然科学是公理性的,数学是公理性的,数学不能解释他没有验证的。你说它是公理性,他可以验证,生物学是公理性也是需要验证的。那么经济学经过李嘉图之后,在某方面是公理性的。经济历史不是公理性的,经济学是需要能够验证的。

假如甲发生,乙也跟着发生。没有乙,就没有甲。假如没有乙有甲那就是错的,甲和乙都要能够看到的,看不到怎么验证?你说欺骗,我怎么晓得你是在欺骗。我看到一个漂亮女人,我惊心大眼地看着她,你到底怎么知道我有什么意图?你不能说我看她,就说我张五常有意图。

所以我对经济学的发展非常失望,充满了机会主义啊,恐吓啊,勒索啊,博弈啊,我怎么晓得什么意图?经济学那些充满了无从观察的术语全都是废物,只有一个无从观察的术语,我不能不接受,只有一个,就是需求量,我不能不接受。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是需求定律。价格下降看得见,需求量是没有这件事情的,需求量是意图的量,真实世界里没有需求量这件事,但是不能没有这一点,因为不能没有需求定律,所以这点我不能不接受,所以我只好接受需求量。

仅仅是需求量一样东西,我已经搞了好多年了。我想不出什么处理的方法,因为没有这样东西存在,需求定律这个东西存在,世界上没有需求量这个东西,需求量是意图的需求,我怎么晓得是不是你的需求,但是我不能够没有这一点,我不可能没有需求定律,没有需求定律就没有经济,这个需求量我一定要处理,我能够处理的到,就是我跟其他经济学家的分别。我可以解释的到,你们解释不到。仅仅因为一个需求量,真实上没有这样东西,只有一样东西,就已经很乱,还加上几十样东西让我怎么搞。

勒索啊,恐吓啊,偷懒啊,这么多我怎么处理?你说博弈,更离谱,就是因为当年我提出那个卸责的问题,在1969的文章里面提到卸责这个问题,偷懒的问题,跟着就被我的老师阿尔钦和德姆塞斯在1972年写了一篇文章,以这个卸责偷懒为主题,再加上恐吓勒索,跟着就是威廉姆斯的机会主义,再跟着就是博弈理论卷土重来。你问我,你可以发表博弈论的文章,你甚至可以因此拿到诺贝尔奖,你可以升级为大教授,但是这对于解释世事来说是废物,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你们听,我自己的老师,我很佩服我这个老师阿尔钦,他跟朋友三个人写了这篇文章,其中就提到勒索这个问题,他们举一个很重要的例子。他说,假如你去运输石油的时候,这个输油管在地下,只是从这个油田接到你的炼油厂那边,假如你去租这个输油管的话呢,是很头痛的。因为万一人家一下子不租给你不是完蛋了吗?所以这个输油管炼油厂是要自己建的,因为你租人家的话,人家勒索你怎么办?人家一下子不租你不是就要停工了。他说那些输油管一定是炼油厂自己建的,但是运油的油船就不是了,他说油船就可以租了。他说你这条船不行我就用另一条船,不一定是要靠你这一条船。所以他们在文章中结论,主要的证据,运油船是租用的,但是输油管是自己建的,这是勒索问题的效果,一下子没有人可以勒索到你,你不租船我可以租别人的船,但是输油管一下不租给你就没有办法了。

我当年是加州石油公司的主要顾问,我替他们处理运油的问题,我写了两份报告很厚的。我看到他们的这篇文章错的一塌糊涂,石油公司租用油管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石油公司自己买自己的油船,和他们说的正相反。那我怎么办呢?我那些研究的资料是签了合约,是不可以给任何人知道的,但摆明了老师和其他两个人一起合写的那篇文章中的最重要的例子,错的一团糟。

那我该怎么做?我跟石油公司商量,问:“我可不可以把这一点,也就是租船还是自己买船,还有租油管,这些实例告诉我的老师?”他们考虑了半天,说:“好吧,你讲吧。”我就对我的老师说,你的文章错了。我说勒索是错的,我说油管输油管很多时候都是租用的,反而大的石油公司大家都自己买自己的运油船的。那他们怎么办?他们就把他们文章里那个例子给划掉,其他不改,照样刊登。那有什么意思呢?那是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就没有了这个例子,但没有了那个例子并不代表你是对的。

所以这个问题,关于那些无从观测的例子太多了。你要验证,比如说一定要有云,要下雨的话一定有要看到云,你要看到雨看到云。原则上一定是要可以看得见的,你看不到的东西越少越好,唯一不得不接受的,对经济学来说,是需求量,没有这样东西的,真实世界里没有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没有这个需求量,因为没有需求量就没有需求定律了。

所以说,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经济学理论就这么多了,所有的经济学理论,所有的,就是这一句话: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就这么多,没有其他,其他的都是骗你的。假如你连需求量都不能接受,那就没有经济理论了。所以我一生都在处理需求量。

自私 / 利己 / 经济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