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认为,一个美好的社会,首先要分工明确,每个人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去努力会自动促进公共利益,这是《国富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每个个体都为自己谋利益的话,会产生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一切。
一切都有序进行,但是他后来发现有一个问题,个体纯粹只为自己,不管别人的话,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在今天,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是根本不会管别人的,每个个体都会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是失灵的。
有一个关于灯塔的例子,非常形象。灯塔肯定是有用的,但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反正每个人都能看到灯塔,用完就走了,你也用不着去交钱,而且你自己不想去交钱,但如果这样的话,谁来修灯塔?这又把个体之上的利益诉求提出来了,经济学一直在纠缠这个问题。
在产品层面也是一样,如果说每个人都谋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我生产一个热水器或者是耐用消费品的话,我就不想它耐用。但是对于购买者来说,肯定是希望产品是耐用的,坏了修一下继续用。
苹果就是如此,只要发布一款新的手机就更新一次软件。导致一些早期的机型无法使用。系统原来是够用的,旧的操作系统和耗能是匹配的,然后新的那一款操作系统跟新的东西是匹配的。但是新产品发布之后苹果还通知你更新,你只要一更新,就不够用了。这就是要强制折旧,强制报废,这就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用同理心战胜人性的自私
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用什么东西来纠正?亚当?斯密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同情共理心,就是道德和情操。他首先提出了问题,而且他自己特别在乎的是《道德情操论》这本书。有的学者认为,斯密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伦理学。什么叫伦理学?伦理学就是讲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他的经济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无独有偶,最近看到微软CEO纳德拉的一本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这本书里提到了纳德拉让微软重生的秘密武器之一:同理心。从美国到中国,科技圈里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概念。
同理心是什么?假设你看到一个婴儿在地上哭,你会怎么办?把婴儿抱起来,这就是同理心。
纳德拉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纳德拉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同理心。他认为,照顾和帮助那些无助的人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另外一个世界和发现自己的另外的一面,就是让自己能够拥有一种东西。跟正常人打交道,你往往是不太需要同理心,因为他会主动表达他自己。但是对于一个特别无力的人,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他完全是无能为力的,他会把你的这种无力给激活,所以同理心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洗礼,精神洗礼。
佛教和印度教、基督教从某种角度说是相通的,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给的”这个人,比“被给的”人更有福。
罗振宇讲,他鼓励女儿养植物而不是养动物,因为植物不会说话,什么都不会。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把一个花养好。动物是善解人意的,它不挑战你的同理心,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过去,我们喜欢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是现在大量的关于智能的研究证明,人工智能绝对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你要不了解同理心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所以今天,人文科学领域里那些原本很软的东西越来越硬了,在智能时代,其实核心就是一个hardware(硬件)和software(软件),还要加一个就是Empathy,就是同理心。
在智能时代,很多我们过去不太在乎的一些东西,现在必须要重视。因为机器跟人最大的不一样,它不是帮你,不单纯的线性地执行你的命令,而是它要跟你之间产生一种视野共享和那种非直接命令,非监督性的执行,满足你的需求。
过去电脑满足需求很简单,人跟机器互动,就是我输入它,它输出。那种就是非常低级的互动。什么样的互动是高级互动?比如乾隆每次突然想到一个事要干的时候,发现和绅都给他干好了。这个就是Empathy,同情共理心。
人工智能就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同理心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背景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有个朋友问,什么是人工智能?我告诉他,用曹雪芹的话讲,人工智能就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是对各种场景的感知能力,“人情练达”是对用户的需求及时响应。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反机械,反纯粹计算。
《刷新》中提到同理心的三个层次的概念非常有意思:微观是产品层面,中观是团队和管理层面,宏观是技术和人工智能层面。
在产品层面。我们知道,以前微软的产品非常难用,完全没有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去开发和设计产品。纳德拉担任CEO 以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产品设计要有同理心,满足用户尚未被满足以及尚未提出的需求。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纳德拉亲眼见识了技术在改善生活方面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纳德拉的儿子喜欢音乐,但是由于先天性疾病,他无法自己挑选音乐。三名高中生一起打造了一款应用,帮助扎因控制音乐。这三名青少年的同理心给纳德拉的儿子带来了多大的自由和快乐。
在管理层面。他认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管理者需要走出去,与每个人面对面沟通,需要倾听他人的想法,需要让团队建立共识。
纳德拉曾经告诫下属,整天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屏幕前,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领导者。有同理心的领导者需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和当地人见面,看看他们团队开发的技术是如何影响当地人日常生活的。
在一次非常重要的销售会议上,他现场掏出手机,大家一看是iPhone,一片哗然。毕竟,微软跟苹果是几十年的冤家,现在微软的CEO竟然公开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他继续展示手机的屏幕时,大家发现上面全是一些微软的应用,包括Office、PPT,还有Skype。现场一片掌声。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纳德拉认为,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已经很厉害了,微软不需要做第三个应用系统,微软真正需要的是打破移动端和PC端的界限,跨越一些不同界面做一些互动,为个人赋能,为组织赋能。让计算技术普及化,而不是跟苹果竞争,跟谷歌竞争,他把未来的筹码压在云计算领域,提供一些让企业更有效,让个人更有效率的事。
跟竞争对手握手言和,需要勇气、智慧和同理心。这是作为领导者难能可贵的一点。
在人工智能层面。纳德拉用三个核心原则概括了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建立一种增强人类能力和体验的人工智能,把重点集中在人类的天性上,比如创造力、同理心、情感、身体的物理性,以及可以与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结合起来的洞察力,以此来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把信任直接构建在技术之中。把隐私保护、透明度和安全性注入技术中。人工智能设备必须在设计上具有检测出新的威胁,并找出适当的保护方法。
第三,所有技术都必须包容和尊重个人,为人类服务,不分文化、种族、年龄、性别和身心能力。
(部分观点源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出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思想潮”(微信ID:sixiang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