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所在的好几个群,都为罗振宇吵起来了。大概梳理一下,争论围绕几个焦点:
其一,罗振宇主推的知识付费是不是收割智商税?
其二,罗振宇曾经为P2P站台,是不是帮凶?
其三,罗振宇错误引用的巴菲特名言,那句“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是不是某种投机加误导?
第一个问题,永远不会有共识。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知识的定义、对何为获取知识的理解都不一样。
有些文化精英认为,阅读求取知识,只能是孤独的个人化体验,过程甚至比结果还重要。直接购买快餐式知识包,那不过就是花钱应对焦虑,或者假装学习自欺欺人。
可是我也看到,有些非常厉害(有钱有文化有身份)的朋友,就是罗振宇“得到”的忠实用户。他们觉得花有限的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买到“干货”,那些文章,对于开阔眼界、提升认知,有非常大的帮助。总之是物有所值。
于是在争论中出现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批评罗振宇的,往往并非知识付费的用户。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理解,认为知识付费是收割用户智商,是做收割智商的生意。而那些真正的用户,很少有把知识付费贬到一文不值的。这多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对于知识付费的过于贬低,未必客观。
第二个问题,个人觉得罗振宇是有硬伤的。就算在p2p红火的阶段,罗振宇为之做广告、站台,是可以理解的商业行为。可是当所站台的公司信用破产,让大批自己的粉丝损失钱财的时候,罗应该有公开的歉意表达。一个常常知识和情怀挂在嘴上的人,这一点道义担当,还是要有的。
第三个问题,罗振宇同样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个假巴菲特名言,不是他的原创,在网络流传甚久。但是既然精心筛选出来当作论据,这就不仅是技术错误,而是有价值判断。
罗振宇可能是为了适当迎合政治正确的氛围,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用了这样一个容易引发误解,或者说,事实上就是错误投资理念的表达,挨骂并不冤枉。
只不过,在四个小时的演讲中,这个PPT到底占多大的份量?考虑到如今的环境,因为一句可能只是让表达更有安全感的错误说法,上升到对罗振宇整个跨年演讲、甚至伦理底线的批判,个人还是觉得太过夸张了。
事实上,这些天对于罗振宇的很多批评,已经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他为靶,扫向身后的战场。从贩卖焦虑到p2p乱象再到做空祖国的争论,批评者已经不只是把他当作单纯的文化人生意人,而是当作某种“权力对象”在看待。
似乎罗振宇不仅要为自身的错误负责,还要为这些领域的乱象负责。最耐人寻味的是做空祖国争议,罗振宇在引用那句山寨巴菲特名言的时候,特地加了注解,说自己不是在说什么爱国主义,而是想说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
他把一句意识形态很浓的话语包装成鸡汤,可能是想左右逢源,可还是被批评者一眼看穿,批判他这是站队投机。对他的做法,当然可以批判他有生意人的精明狡诈,可是要他为这种环境负责,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日益弥漫的焦虑感,不是罗振宇个人所能激发的;网上关于爱国的一些令人担忧的走向,也不是他所能纠偏的。
在一个日益恶劣的环境下,罗振宇依旧活得很好,肯定有狡诈鸡贼的一面,可这不意味着他就该对环境负责。批评者可以说他不够有节操,可是要他做一个带头反抗的“烈士”,也有些强人所难。
总之,在我的理解中,这些天对罗振宇的围攻,有点像是寻找“替罪狼”的游戏。批评者对于很多领域不满,正好罗振宇在这些领域都有涉足,并且以有些鸡贼的方式,在很多人活得艰难的情况下依旧风生水起,于是他就成了怨气的中心。
要说罗振宇纯属无辜,好像也有些洗地之嫌,起码在P2P的风波中,他有洗不掉的污点;可要说罗振宇就是保健品里的权健,也有夸大之疑,他的核心生意还是正当的,有多少营养见仁见智,起码没有谋财害命。
所以,罗振宇不是替罪羊,更像是替罪狼。他不够清白纯良,可也挨了很多本不该他承担的骂。
(文/敬一山 资深媒体评论员,王阳明心学修炼者。更好地看清自己和世界,更好的选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