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摘要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靠读书?上网课?在这个知识付费和终身学习盛行的时代,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如何学习。全面学习金字塔模型可以让你拨开学习的复杂性迷雾,通过有效的套路解决学习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觉察学习、致用学习和分享学习是三个提高学习元能力的利器,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达己成人的过程中,成长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原文约 5518 字 | 建议阅读 9 分钟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些困境:
- 看到身边的人在朋友圈炫耀又上了什么课,看了什么书,很焦虑,也想学习,但总是当时激动,事后不动,似乎没有动力。
- 总是禁不住诱惑买不少网课,也屯了不少书,但不知道从何开始学起。
- 看了不少书,也没记住什么。花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多少成效。
- 感觉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总觉得不成体系。
最近有幸遇到了一本关于成人学习的好书《学习的答案》。作者何平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用来解决这些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它把复杂的多种学习方法,用高度结构化的方式呈现为各种“套路”,让掌握学习方法变得简单易行。
该系统打通了输入到输出、知识到应用、自我成长到赋能他人的任督二脉,可谓是一个全景式的学习方法宝典。
接下来,我从学习的复杂性和《学习的答案》 给出的解决之道,以及如何利用觉察学习、致用学习和分享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解读一下学习的心法。
学习是个复杂的技术活
蜕变真的不易。一路走来,即使我天生热爱学习,也读了许多好书,并进行了各种实践,我的学习系统依然”缺胳膊少腿“。
—何平
我在践行终身学习的路上进行了不少摸索。可是回想一下却从来没有细究过学习到底是什么。以前总认为学习不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吗?可是后来发现,学习这件事实在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时代。看看全球那些先后迅速登上历史舞台的成功企业,都是靠核心技术开辟了自己的蓝海,比如谷歌,阿里巴巴,大疆,华为。
我的探索经历告诉我,学习也是一样。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掌握这种复杂的元能力,只有升级认知,不断实践,才能知道如何学得更快、更有效。
前几年刚开始看书,一年下来只读了四本,其中有三本没有读完。剩下的那一本也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书产生了又爱又恨的感情。
重拾信心是在看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并了解其中的流水式阅读法之后。原来看书还能像听音乐那样,忽略细节,享受过程和体验,只为那打动自己的1%邂逅。这真的是让我放下了功利与记住所有东西的执念,解决了输入的问题,也就是一本书总也看不完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教会了我如何用最快捷的方式写读书笔记,一处摘抄一句感想,充分调动感官体验。一下子拉低了写读书笔记、进行输出的门槛。
这种强调感受与想法的体验式学习让我放下了理清作者所有思路、划重点记要点的包袱,让我学会了如何和书做朋友。
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之后,有一天发现这样的笔记太碎片化了。再看到那些书名的时候,似曾相识,却只有零散的感慨和想法,没有系统性的认知。这样看来似乎收获有限。
后来学习了思维导图和结构化思维,并以写作整理知识,形成体系。这种以深度思考为驱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学术派“学习让我逐渐有了系统性思维和知识关联的能力,头脑中的知识不再碎片化,写出的文章也更有条理。
可是记得好、写得好就是学得好吗?在看了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之后,我的认知又一次被彻底颠覆了。读书不用就是耍流氓。书中提出的标签读书法和截拳道一样,去掉所有多余的步骤,瞄准问题,只用三个标签,就完成从理解到关联经验内化再到催化实践应用的步骤。
你看,体验式的学习,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学术派学习,以及实用主义的行动派学习,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似乎互相矛盾,又都有道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本身俨然已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感慨,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习金字塔模型化繁为简
大部分人的学习如同刚刚进入水中一米,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找到正确方法,才能开始向深处行进。
—陈序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学?
全面学习金字塔模型化繁为简,给出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所谓的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是一个学习方法体系,指通过觉察来认识自己,通过学以致用来达成目标,通过总结知识体系和分享来赋能他人。
而这些目的的实现都需要借助于学习最关键的输出—新行为—来实现。
除了这三种核心学习方法,再加上博釆信息、激发动力与制订计划来支持学习活动,这样六个要素融合成了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
这个体系的背后是对学习的全新定义。
学习就是通过觉察、致用、分享等方法,产生新行为,从而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快速地达成目标和更多元地赋能他人的过程。
—何平
在该模型和定义中,强调不同的理念只是学习的不同方法、手段而已。成为高手,就要综合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例如,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提出的觉察学习方法,就结合了正念的方法,让我们真正活在当下,强调体验式学习。
致用学习直指学习就要应用,解决问题,学习的核心就是产生新的行为,甚至习惯,俨然是彻底的实用主义。
分享学习则提供了建立知识模型并以结构化的方式分享知识的方法,非常强调知识体系。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模型中,有具体的可复制的方法,帮助学习者一步步认识自己、学以致用、总结分享知识。
学习不只是信息的处理、输出、转化。如果想要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好更快,还要解决缺乏动力的问题,计划随意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信息渠道多元化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全面学习金字塔模型在这些方面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那么,具体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呢?下面,谈一下我认为书中重要的几个学习方法论。
觉察学习,认识自己
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
很多人往往以为自己是在基于事实作出理智的反应、选择或者决定。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在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看清自己被成见、情绪、思维模式层层包裹的事实。
我们往往带着主观意见用放大镜看到了扭曲的事物。情绪、想法以不易觉察的方式影响我们看待事物和做出响应的方式,真实自我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故步自封,还是加速自我成长。
认识自己,就是学习的一大课题。
觉察学习就是在我们处理与事物、他人的关系当中,通过事实、情绪、想法、真我四个维度,去逐步认识当下的自己。
通过觉察认识自我之后,有利于逐渐学会接纳自我,与自己和世界和谐相处。在找到了自我成长的方向之后,进一步实现跃迁。
觉察学习的4F方法,让认识自己有“法”可依。
首先,看见事实(Fact)。用我们的五官觉察正在发生什么,有什么可能忽视的信息。事实就是事实,对事实不做主观的评判,这很重要。辨别自己所谓的事实当中,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自己想当然的假设。
其次,说出情绪(Feel)。很多人往往对情绪不敏感,不善于表达情绪,更别说感知并对别人的情绪保持同理心。当有情绪的时候,仔细去体会那是什么样的情绪,把它说出来。当用来描述情绪的词汇非常有限时,需要通过练习,辨别不同情绪的细微差别,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记下想法(Fantasy)。人们很容易在想法中掺入情绪的成分,也很容易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应激式地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在某一个重要时刻,在作出某个决定或行为的时候,把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发现我们是如何看待事物并如何做出判断的。
最后,觉察真我(Fingding)。真实自我可以从价值观、特长、兴趣和信念四个方面去一探究竟。通过测试、观察、尝试等方法,就能够发现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例如,最近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有一天写复盘日记的时候,我就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事实、情绪、想法以及背后反映出来的自己的价值观等等。
想到最近看见到处都是疫情相关的报道、文章和段子。自己有点担心,害怕病毒会感染自己和家人。因此,不由自主地会看不少这些文章。
回溯自己想法的时候,我就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看这些文章的,想从那些文章中得到什么。这样想下来,我需要了解的知识是,具体做什么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这次疫情,保护自己和家人。
很自然地,我联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的关注圈理论,也就是我们的精力要多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影响圈事务中,减少花费心情和时间在那些不能影响的关注圈事情上。
而很多煽动情绪、发表个人观点的文章,似乎让我做不了什么。那些所谓的英雄、暴露出来的制度问题也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
这样一想,我就能更加安心的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从这样的选择当中,我也更加确认了要事优先的信念,还有与短期的愉悦相比,更加重视长期利益的价值观。
致用学习,完成闭环
人们懒得付出和交流,只热衷于引领和表达,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无数人在转发,却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大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看了不少书,却感觉自己的生活却没什么改变?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沟通的书,却觉得自己还是不会说话,也懂得一些有关情商的道理,却依然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所困扰。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行动,没有应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而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致用学习GEAR学习法,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高效地从知识中获取操作方法、步骤,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优化,形成学习闭环。
那么,如何做到致用学习?
首先,瞄准目标(Goal)。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应领域的知识,缺啥补啥,设定精准的学习目标。
其次,萃取方法(Extraction)。从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中找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落地。
然后,模仿行动(Action)。最快的学习就是边学边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内化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是活学活用,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知识迁移。
最后,反思优化(Review)。通过回顾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发现做的好的地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持续优化,形成新的经验和习惯。
比如,我以前工作中收到别人给我的反馈是开会中话说不到关键点上,说了半天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因此,为了解决表达不高效的问题,在看了《金字塔思维》之后,我决定从最简单的结论先行开始做起。每天在邮件、会议、谈话或者读书感想中至少做到一次结论先行。
连续打卡45天并记录反思之后,我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进。在写邮件、开会时,第一反应就是先想想我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把最重要的那句话放在最前面。
分享学习,以教为学
信息时代的高手,更关注的都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调用知识,而不是如何记忆知识。
—古典
以输出倒逼输入,已经成为很多学习者的共识。可是捡再多的芝麻也凑不起一个西瓜。究竟怎样输出才能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和系统化,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问题。
分享学习TREE学习法提出了知识搜集、整理、重构形成知识体系的方法,并通过互相促进的输出方式达到以教为学、赋能他人的目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主题阅读(Theme reading)。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主题。选出相应的好书,按照一定的结构列出重点关注的关键词和问题,从书中搜集相关的知识点。
第二步,重述方法(Reword)。按照一个人知识模型重述知识。
所谓的一个人模型就是画一个小人。左手代表What(这个知识讲了什么), Why(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 How(如何去做,典型的How有三个步骤或要素)。
右手代表If(在什么条件下这知识适用或者不适用)和用来结构化描述案例的STAR模型。STAR模型指在某个场景(Situation)中,为了完成某个任务(Task),采取了什么行动(Action),得到了什么结果(Result)。
头代表知识点的底层原理。
左右脚分别代表相关的知识和该知识点的历史、出处。
第三步,构建模型(systEm)。按照一定的结构,将多个有效的知识点分类、排序,建立知识体系模型,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对知识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四步,多元分享(sharE)。用思维导图、演讲、写作进行多元输出,充分调动多种形式的大脑智能。
这里分享我的一个例子。
有一位同事知道我曾经看过一些有关习惯培养的书,并有很多实践。有一次她问我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培养看书这样的习惯。我想到了看过的两本书,就想把里面的精华讲岀来。
可是我发现,对于每本书,我似乎都只能说出一些零散的知识,没办法系统地把习惯培养这个主题讲清楚。
在看了《学习的答案》这本书之后,我又按照主题阅读的方式,重读了有关习惯的书。我列出了主要的几个问题和关键词。按照一个人知识模型重述了重要的知识点。然后把所有信息组织成一个结构,输出为思维导图。
现在,习惯培养这个主题在我的头脑中,就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逻辑清晰的全景图了。
我试着对着自己讲了一下,感觉思路清晰多了。我打算再把这些知识输出为文章,相信对于知识的整理和内化,一定帮助很大。
结束语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学习过“学习”本身。提升学习能力可以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开启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赵周
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它要求踏实地练习一般人看不起又做不到的觉察力基本功,要锻炼行动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输入输出并举,锤炼综合的系统思维。
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让你在目标的指引下心想事成,也在与同频的朋友一起追逐梦想的路上赋能他人。
学习是个复杂的技术活,但学习也是有套路的。有了觉察学习、致用学习和分享学习心法,就有了学习的“答案”,就能帮助你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解决自己问题,在达己成人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
我想,抱着这样的认识,离成长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应该不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