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互道SB”现象
这个天气,穿棉服和穿短袖的人擦肩而过,心里互道一声SB……
股市暴跌,抄底大军和割肉大军擦肩而过,心里互道一声SB……
利率下行时代,股民与购房者擦肩而过,心里互道一声SB……
广告公司比稿抢下一家客户,会议结束,与前任擦肩而过,心里互道一声SB……
你好不容易进入了一家理想的公司,跟离职的员工擦肩而过,心里互道一声SB……
这个“互道SB模式”古代就有,《儒林外史》里写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心里互道声SB……
我在《100个不会选择的人,99个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一文中说,决策成功的关键在于给自己增加选项,而增长选项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看看前人的选择,所以“互道SB模式”是一个天然的增长决策选项的机会。只有新手才会刚想到一个答案,就急不可耐地回答。
本文总结了“互道SB”的四个原因,和“互道SB四大定律”。
2/5、原因一: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按理说,影响决策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并不包括别人是如何决策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其他人的决策结果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如果他人决策时掌握的信息比你更充分,那么,他的决策结果正确的概率更大。
比如你是新进公司的员工,别人是老员工,对新公司的看法上,别人很可能比你更靠谱。
决策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评估“你不知道”的事,就像只有一个条件的多元方程;
但决策中最致命的错误却总是来自“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因为前者你会谨慎“下注”,而后者,你会轻松地做出事后让你后悔不已的决定。
比如决策时间不对称的影响,很容易被忽略。
有一个段子,说某男在ATM机前面排着长队准备存钱,排在你后面的美女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大哥,你要存多少钱啊?你告诉她要存5000。她说,太巧了,正好我要取5000元钱,干脆你把你的5000元钱直接给我,我们不就都不用排队了吗?某男心想,对啊!于是就把钱给人家了……
只要多花几秒钟,其中的骗局不难想出来,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笑话时,总是要多花几秒才能反应过来!
如果这是一个有“对手盘”的决策,比如买卖交易,公司换人,等等,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花点时间想一想,为什么有人想把股票、房子以这个价格卖给你?为什么有人迫不急待地想要离开你选中的这家公司?他们是否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
有一句话,当牌过三巡; 如果你还不知道牌桌上谁是傻瓜的话; 你就是那个傻瓜。所以就有了——
【互道SB定律一】
你不太可能是唯一能想到答案的人,特别是你的决策信息和决策时间不够充分的话,你就是那个傻瓜。
3/5、原因二:不同的目标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段子,某饮料生产线上有时会出现空瓶,原因是设备故障导致的灌装失误,为了检出这批次品,老外工程师准备做一个检测设备,要投入几百万,中国工程师听了之后说,我只要100块就能搞定。中国工程师的方法是买一台巨大的电风扇放在流水线上,只要是空瓶就被吹倒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小聪明的叙事模式”,混合着“反智主义”、“实用主义”和“特事特办”的精神。
与此相反的是“制度主义”,只有空瓶问题可以用电风扇来解决,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质检程序发现问题,所以后者才有价值。
中国人大多对此不置可否,特别是小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制度的漏洞还是等做大了再去解决。
但制度主义者认为,凡事不忘初心,如果不想着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只想走捷径,最终结果可能是“补丁”越打越多,成本反而越来越高,
这是另一个“互道SB”的模式,源自不同的目标优先级和基本价值观,很难说谁对谁错。
决策中的不同目标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有一个商业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企业并购以失败告终,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收购方的股价都是下跌的,损害了收购方的利益。
但CEO仍然热衷于不停地收购企业?是因为这些人都是缺乏商业常识的傻瓜?还是因为他们都是好大喜功之人?当然不是。
原因在于,CEO的薪酬与业绩的关系低于与企业规模的关系,所以做大规模往往成为优先级目标。从一个“领导过业内排名第三的公司”变成“领导过业内排名第一的公司”,哪怕公司业绩下降,管理层在猎头名单上的期望薪资就能上一个档次。
这是仍然是基于不同的目标优先级的“互道SB”的模式。
不同人做同一件事,可能基于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做法,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但让你心胸和视野更宽广,而且,或许有一天,你的目标也会改变,你可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变化。所以就有了——
【互道SB定律二】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
4/5、原因三:机会成本不同
互道SB的第三个原因是大家的机会不同,关于“机会成本”对决策的影响,我在“职场经济学”的第11、12篇详细介绍过,
《你放弃的每一个机会,其实都没放弃》
《为什么能力强的人,有时候竞争力反而弱?》
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选择了一条道路,其代价并不是你为之付出的努力,而是你放弃的其他所有“你能评估的选择”所带来的收益中最大的那一个,经济学上也称之为“机会成本”。
比如说,毕业时,你有两个选择:回家乡当公务员和应聘进入大公司做白领。
如果你最终选择了“应聘进入大公司做白领”,那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个选择的成本,并不是“你为了这个工作机会付出的努力(这是会计成本)”,而是你放弃的东西——“如果当初选择公务员,我应该混上科级了”。
再以跳槽为例,对方开出20万年薪,那么可以肯定,能接受的人,现在的薪水一定是低于20万的
面对同一个机会,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常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机会成本:
——高级白领创业,其见识和资源都比低级白领更高,他能看到的机会也更好,但实际上,由于他的机会成本高了,有利可图的机会反而比低级白领更少。
——名校毕业进名企的人,再跳槽的“好机会”反而少于普通学校毕业进入普通公司的人。
他们都会放弃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是好机会的机会,变成了“互道SB”。这也是不同制度的国家对面同样的灾难,做出不同制度选择,没法互相抄作业的根本原因。
【互道SB定律三】
所有的决策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失去。谁都不傻,只是你我可放弃的东西不同而已。
5/5、原因四:看不见的“同行”
之前听一位行业大佬的演讲,他说经常有年轻人很兴奋地带着一个想法过来咨询他,说想出一个非常好的东西,现在还没有人做,一定有很大市场。
大佬回答建议他们先上淘宝搜一搜,如果别人已做了,而且销量不错。不用气馁,买来研究一下产品的优缺点,再看看用户评价,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反而是个好机会。
相反,如果没有人做,那才是真正糟糕的事件。正如我前面说的“你不太可能是唯一能想到答案的人”,如果这件事没有人在做,大概率不是别人没有想出来,而是想到又做的人,最后都死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伪需求”。
表面上看,没有人跟你竞争,实际上有一群失败的“先行者”在退场时,隔着时空跟你进入“互道SB模式”。
很多人可能不服气,为什么不能是我先想出来呢?
好吧,即便是这种小概率事件,如果你真的率先做出来,结果也是被大企业抢占先机。
真正适合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是“比拼眼力”,而是“潜水艇模式”,即大企业不想做、做不了,其他企业又做不好,而你又有独特的优势,又能长时间低调不被发现。
为了避免跟看不见的同行竞争,就是要或者找几个朋友扮演反对派的角色,想像一下他们会因为什么原因认为你是傻瓜?
还有一个办法,自己跟自己隔空进入“互道SB模式”,想象一下当你投入全部家当做这件事半年之后,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决策?
【互道SB定律四】
当你在做重大决定,发现没有人跟你“互道SB”时,你最好想像出这样一个人——他代表来自未来的惩罚。
总结一下:这四种“互道SB定律”包括
1、决策信息和决策时间不同
2、目标的优先级不同
3、机会成本不同
4、看不见的同行
总结成一点,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不要轻易用“别人都是SB”去解释别人跟你的差异,重要是要搞清楚,别人为什么要跟你做出相反的决策?
(本文为“职场经济学之十四”)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一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