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定论几千年来不断地经受哲学思想的反复讨论,而到了近代,心理学的诞生更是将人性的讨论从哲学基础引向了心理学实验。
下面的这个实验对人性的考验达到了极致,也让几千年来的讨论又回到了原点。
公众自由权益实验
1974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个名叫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美女表演了一场诡异奇特的行为艺术,它的名字叫做《节奏0》。
她麻醉了自己的躯体但保留着大脑的清醒,然后把自己交给一群身份不明的人,任由他们处置。
由于这场实验有不可预测性,所以,这场试验也被称为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玛丽娜在这场身体艺术的展示中想要把所有的观众都变为自己的展览品,用观众可以用道具对她做任何事情来进行互动。
她在展示大厅面向观众,她的跟前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七十多种道具,从口红、画笔这样的小玩意到子弹、刀子、鞭子等,所以这个实验充满了危险性。
观众在挑选
马丽娜显然预见得到潜在的危险,但她还是签下一份免除参与者所有法律责任的文书。
在实验开始前,由助手宣布了无论这场展示的结果如何,玛丽娜都自己付全部责任。
实验开始后,观众渐渐开始上来尝试,有人开始用画笔在她的身上作画,渐渐的有人开始用刀子划破她的衣服,而玛丽娜依然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十分钟过去了,玛丽娜的衣服被扒光,甚至有人用刀片划破她的手臂。
就在道具都快被尝试完之后,有一个男人,他举起了装有子弹的手枪对准了玛丽娜的头部。
这时候,玛丽娜终于忍受不住哭了出来,周围的观众站出来制止了这个男人。
经历了将近5个小时,玛丽娜结束了这场展示。在她回忆这场实验时她说:
“在看到那个男人用手枪对准我的脑袋时,我恐惧极了,我觉得我的生命到此为止了”。
就在玛丽娜穿好衣服准备向观众致谢时,那些折磨她的观众一哄而散,因为害怕她进行报复。
玛丽娜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这个试验最让人觉得恐惧的地方在哪里?
是在周围的人的态度。
当玛丽娜签署了免责书之后,周围的人哪怕对上前做出伤害玛丽娜的人有所不满,也没有人站出来指责。
在恶意充盈着的世界里,人们只会盲目的顺从,而不曾想起这个被伤害的女人,并不是一个冰冷的玩具。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正在播出的一部电视剧。
媒体人为了追热度、播放量、点击率,一味的追求标题的“夸大”、“耸人听闻”、“吸人眼球”。
观众在浏览过网络上被爆出的片段“真实”之后,在下方肆意评论。
被掩盖在所谓“真相”之后的事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被放大的“恶”或“善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节奏0》的试炼之下。
2009年到现在,台湾发生了6起无差别杀人案,最严重的一次造成4死21伤,也是剧中李晓明案件的原型。
每一次案件发生后,必然的一件事是“群情激奋”。
在大家眼中,杀人犯应该直接死刑,没什么好商量的。
对于犯罪凶手的澎湃愤懑不仅没有随着凶手的伏法而结束,反而逐步在凶手家人的身上愈演愈烈。
犯罪者被抓了起来,可他们的家人不仅生活的暗无天日,还要在媒体的曝光下接受肆意的“辱骂”、“诘责”、“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侮辱”。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国人最崇尚的人性观点是“性本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性中的善良本性,避免恶意滋生。
而在西方的思想中,“性本恶”才是人性的根本,要通过后天的努力遏制人性的“恶”继续滋生,逐步成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英国哲学之父、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通过研究发现,人性即有动物属性,也有人类本质的心理属性。”
制约人的情感、理智与道德,人性才能够逐步往“善”的方向前进,而忽视对人的情感、理智与道德的制约,则会导致恶肆意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