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520,该表白的表白,该约会约会,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虽然祝愿是美好的,但我们得承认,实际做下来并不容易。
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内心十分渴望有对象,但是又没有动力去找;或者鼓起勇气去找,但是不得要领或选错目标结果被伤得七零八落。这种现象被总结为“爱无能”。
也就是要么没有爱的动力,要么没有爱的能力,或者二者都没有。
但是有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国人都不去直面,也没法回答,那就是:
什么叫做“爱”?
如果你问一个人什么叫做“爱”,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爱”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爱本身,比如:
- 半夜因为一句“我饿了”,就迷迷糊糊起来给你做吃的,这是爱;
- 看到一个超喜欢的包包,但是想想他挣钱很辛苦,就忍了,这是爱;
- 看到她看包包时眼里的光,回去默默去兼职、省吃俭用,还是给她买了,这是爱;
- 被老板、客户骂得狗血喷头,在外面把泪流差不多,收拾好心情给家人一个微笑,这是爱;
- 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和大好发展到山村里支教,这是爱;
- 为了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几十年清贫坚守,这是爱;
- 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打击,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但只要有一口气就还在拼命坚持,这是爱;
-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但是只要他坚持,她就陪伴和鼓励,这是爱。
……
我还见过一些很虐的爱:
一个姑娘在店里吃东西,点多了吃不完剩下一盘。一个大妈过来问她还要不要吃,姑娘说不吃了,大妈就端过来自己吃。姑娘很奇怪,看她穿着也不像流浪人员,就问她为啥这样,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大妈就说儿子结婚买房压力太大,自己出来打工帮衬着。生活上能省就省,吃别人剩下的就省了饭钱,都给儿子还房贷。但是不能让儿子儿媳知道,说老太太还出去要饭,会给他们丢脸。
周星驰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上一顿红烧肉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他妈妈舍不得自己吃,都给周星驰吃了。但是小周很顽皮,每次吃都要把一些肉弄掉在地上,他妈妈很生气,好不容易做出来的肉被糟蹋了,就会打他。但是每次他被打的时候都笑了,因为他知道只有掉在地上的肉,妈妈才会拿去洗洗自己吃。
11年前的2008年,郭利女儿3岁。由于吃了假冒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他女儿出现双肾结石和尿蛋白等症状。郭利本是年收入百万的同声传译和谈判师,从此为了女儿和正义坚持调查、维权,结果被构陷“敲诈”入狱5年。在狱中他坚决拒绝认罪,经不断申诉于2017年改判无罪。但是期间妻子改嫁,女儿形同陌路,年近50他家庭事业一无所有。郭利想对女儿说:爸爸在为你和自己做一件事情,没有什么遗憾的。做下去,就是给她最好的礼物。
爱是付出吗?爱是在乎吗?爱是放手吗?……好像都是,又好像不是。在不同的时空下,在不同的对象面前,爱的表现会完全不同。
当爱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但是究竟什么是爱,却说不清楚。
说不清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爱只能去尝试、去猜测,去碰运气。碰运气也就罢了,关键是爱的力量非常强大,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伤害,令双方都十分痛苦。
所谓“爱”就是:
以自我为主体,对客体对象进行选择性依存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来的各种情绪。
我承认这段话非常烧脑,但是为了阐述清楚“爱”是什么,必须先抽象一下。容我详细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
- 自己主动选择了一个在某个方面可以依存的对象,比如依存情感、性、物质、精神追求、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等等。
- 没有对象单靠自己无法实现上述需求,有了对象之后达成依存就实现了,就满足了。
- 没有依存的时候那种渴望、达成依存之后的满足、以及回看过去经历的那种成就感,甚至包括依存忽高忽低的紧张焦虑嫉妒不满等等一系列情绪,共同构成“爱”。
进一步拆分一下:
1.以自我为主体,有一个客体对象
爱一定是以自我为主体的,别人的爱、与自我无关的爱,到自己这里就不是爱。
爱必须以自我为落脚点。发出于自我,接收于自我,所以爱的内核一定是自私的,只是会以很多无私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母爱。
母爱之所以让人感觉无私,是因为观察母爱的人都是以客体的角度去看,但是母爱的发出和接收的落脚点都是母亲本身。
也就是观察者情不自禁会把自己当孩子,接受母爱,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母亲。两个母亲面对面只会对对方的母爱表示佩服和共鸣,并不会满足于对方的母爱中,她们只会从对一个孩子的付出中获得满足。
这大概就像两个异性恋的健身肌肉男在一起,虽然很佩服对方一身肌肉,互相欣赏,甚至是好朋友,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对方一身肌肉就有想要依靠对方、爱上对方,只有异性恋女性才可能爱上肌肉男,并且两人获得爱的满足。
在母亲实施母爱的时候,她对对象充满了一种付出的满足感,因为对象与她契合,达成了依存关系;如果对象没有与她达成依存关系,母爱就无从产生。
2.选择性
爱一定是有选择性的,爱众生甚至万物只存在于宗教。其实严格说来宗教也不是什么都爱,比如对别的宗教可能就恨得要死,包括爱国也是只限爱某一国。
选择性也可以叫做排他性,一旦爱发出了,就只覆盖有限对象。覆盖了这部分对象,其他对象就覆盖不到,必然排他。
3.依存
人生而孤独。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这种物种是天然残缺的,必须要与他人依存才能实现生存和繁衍,甚至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也都需要依存于他人或他物。
依存他人就是爱人,依存他物就是爱好,依存宗教就是信仰或爱上帝,依存国家就是爱国......
越是高级的物种越需要复杂的依存关系,越低级的物种依存关系越简单。
比如一只老虎,它的生存就需要依存一整座山上的羚羊,而羚羊又要依存一大片的草地,草又要依存适当的生长环境。
如果有别的老虎到来,这座山能提供的依存对象(羚羊)不够,生存繁衍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对于草来说,多一棵草少一棵草无所谓,根本不影响它生存繁衍。
人比老虎高级多了,所以人的依存关系远比老虎来的复杂。人要达成依存关系难度就比老虎大,以至于现在人类侵占了老虎乃至各种生物的生存空间。
人是一种能力极强但是存在度极低的物种。
其他绝大多数生物独立个体生存几乎没有问题,而现代人类扔到无人区多半很快就死,可见存在度极低,必须相互依存才能生存。比如同样是荒漠,一大群人到拉斯维加斯或者迪拜,就建起奇迹之城。
人类极强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相互依存层面,比如人类的想象力、信任、沟通、抽象思想以及在此之上构建的科学,全都需要人与人相互依存才能起作用。所以马克思才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古代,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在教育和交流方面约束女性的传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女性如果思想复杂化了,要与男性达成依存的难度就会增加很多,她会需要男性具备更多的属性与之匹配,而性选择权又在女性这里,最后就会导致女性宁可单身也不会嫁人,这在资源匮乏人口稀缺的古代是不可容忍的。
为什么高知女性难以找对象,其实本质就是她们需要丰富属性的对象才能产生依存,比如除了基本物质条件,还需要三观、性情、认知、品味、情调……否则对她来说没有“爱”的感觉。
而某些底层女性要的就很简单——钱。
就像简单的齿轮只需要2个齿就能带动,而复杂的齿轮需要几十个上百个齿。每增加一个属性,对象要付出的成本会大幅增高(成本不仅仅指物质成本),而每个人的资源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多属性的对象必然稀缺,稀缺就意味着竞争激烈。
所以现在找不到对象的人,并不是找不到另一个性别的人,而是找不到拥有各种属性、可与之相依存的人。
很多父母不理解子女为啥看不上相亲对象,为啥找不到对象,就是因为父母们需要依存的属性少,只要对方是异性、条件过得去就行;到了子女这里就绝不是这样,很少的属性无法满足他们的依存条件,齿轮带不动,自然不会有爱。
所谓“找个人随便凑合一下”,显然是没有爱的,这相当于把自己齿轮上的齿收掉几个,勉强与对方契合,但是这种契合是假的,暂时收掉的齿会在之后以某种形式凸出来刺伤对方和自己。
而属性越来越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属性需求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找到匹配的依存对象必然越来越难。
知道为什么狗是人类的朋友吗?
就是因为狗对人的依存持续了上万年,而且互相不断在加强这种依存。现在的狗如果被抛弃很容易死亡,这个物种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人类,它们的存在度越来越低,但是换回来的是与人亲密的关系,甚至演化出了理解人类情绪的能力。
对于爱本身而言,作为主体的自己当然可以选择需要什么属性;相应的,作为客体的对方也会把你当成客体来选择。
每个人的属性都有限,因此最佳策略是明确哪些属性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然后看自己拥有的属性是否是对方最需要的。
这种涉及选择的话题我已经在《一切选择皆是代价》中详细阐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实现在不结婚、单身但不缺性伴侣、玩伴、知己的人越来越多。这实际上也是把一些属性抛弃掉,专注少数属性的结果。
不过由于人类社会复杂性,有些看似抛弃掉的属性,实际上还会以各种方式勾连起来,因此特别提醒:
情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约会不规范,恋人两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