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2020年2月27日  来源:统一价值论 作者: 提供人:soupao84......

人类社会的价值形式复杂多样而且动态多变,每一种价值都有特定的功能,作用于特定的系统。社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本质都是价值方面的联系,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运动与变化。人类的进化过程不仅表现为人类机体与功能的不断发展,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价值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发展,具体表现为价值形式的不断扩展,价值内容的不断丰富,价值层次的不断升华,价值转化过程的不断分化。过去,理论界有许多关于价值的分类方法与概念定义,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只有打破这种思想定论,以全新的观察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价值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使价值理论出现新的重大飞跃。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一、价值分类的重大理论误区

价值分类的最大理论误区是“劳动价值”的传统观念,也就是说,要想对价值进行科学分类,必须首先对“劳动价值”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和世俗化改造。

长期以来,“劳动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神秘、高度抽象的概念,除了政治经济学,几乎再没有其他学科真正地提及它。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了三个概念“价值”、“劳动价值”和“劳动量”,但他没有在根本上把这三个概念区分开来。要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把“劳动价值”这个神秘的概念进行“世俗化”改造,使之从抽象领域回归到具体领域,才能真正揭示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全面构画出人类社会各种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清晰图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三个基本命题:①价值由劳动价值来决定;②劳动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③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来决定。显然,这三个基本命题并不是公理,而是作为一种学术假设而提出来的。因此这三个命题是否具有真理性,关系到劳动价值论是否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关键点。

统一价值论认为:上述的第一命题,并不具有唯一性;第二个命题并不完整准确;第三个命题也并不具有唯一性。这里着重讨论第三个命题:马克思把人类的劳动量抽象为劳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时间特性,即劳动量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劳动过程的时间广延性。事实上,人类的劳动过程不仅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或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人类的劳动量不仅具有时间特性,而且还具有能量特性或价值特性,即劳动量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劳动过程的能量耗散性或价值耗散性,而且劳动量的能量特性(或价值特性)相对于劳动量的时间特性,往往具有更高的数学精确性和逻辑严谨性。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或劳动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显然,仅从时间方面的通约性来比较劳动过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同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内涵无法进行相互比较(例如,古代劳动者的单位必要劳动时间与现代劳动者的单位必要劳动时间,其价值内涵存在着重大差异);在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相同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内涵无法进行相互比较(例如,美国劳动者与中国劳动者的单位必要劳动时间,其价值内涵存在着重大差异)。

劳动价值论的上述重大缺陷,不仅造成了劳动价值论长达一百多年的停滞不前,也造成了劳动价值论与现代科学体系(特别是现代经济学)的严重对立。由于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价值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价值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价值理论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在价值理论领域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关系到价值理论的发展前途,也关系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前途。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开创起点,也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终点,而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发展阶级,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绝对化、教条化、封闭化,并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极力打击、排斥和否定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巨大成果,甚至将现代经济学视作“庸俗经济学”;二是,坚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基本观点,充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巨大成果,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论。

二、价值分类的基本观点

统一价值论认为,要想对价值进行科学分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是,坚持真理客观性的基本观点

就是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对于真理与否的判断,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阶级的主观意志或民族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是客观的,而不主观的,它只具有客观性,而不具有主观性。对于真理与否的不同主观判断,真理将会表现出不同的主观特性(包括阶级性与民族性)。真理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是根本对立的。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真理;什么是“真理的科学性”,即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阶级,科学永远是真理,既不存在无产阶级的真理,也不存在资产阶级的真理,真理只存在是否承认的问题,不存在各个民族、各个阶级有着各自的真理问题。也就是说,真理的阶级性与真理的科学性是根本对立的:承认真理的阶级性,就必然会否认真理的科学性;承认真理的科学性,就必会然否认真理的阶级性。

二是,坚持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就是要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价值系统,一方面人体不断地创造各种价值,另一方面人体又不断的消耗各种价值,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价值投入产出系统。如果把价值的投入过程与价值的产出过程割裂开来,就无法把各种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价值在人体内部进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把价值的投入过程与产出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才能全面揭示各种价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逻辑关系。

四是,坚持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就是要把人类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类无论多么高级,总是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来。人类的价值无论多么复杂,总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从低等动物最基本的价值形态(即价值的原始胚胎)开始研究,才能逐渐地揭示人类价值的进化序列、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清晰地发现人类所有价值形态的完整图谱。

五是,坚持物质统一性的基本观点

就是要把人类自身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把人类社会看作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要把人类运动看作是物质运动的复杂表现形式,要把社会现象看作是自然现象(即物理现象或化学现象)的复杂表现形式,要把社会规律看作是自然规律(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的复杂表现形式。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开创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沟通的先河,并把自然界的无序化趋势与生物界及人类社会的有序化趋势统一到了一起。只要对“耗散结构论”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造,就可以完全把物理学的“熵增原理”与人类社会的“价值原理”统一起来,从而把物理现象延伸到了生物界的生命现象,进而延伸到了人类的社会现象。显然,坚持物质统一性的基本观点,以自然科学严谨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进行的价值分类,应该具有高度的公理性和客观性。

三、价值的演化序列

人类的价值形式及逻辑结构纷繁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看起来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然而,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任何高级生物都是从低级生物进化而来,价值是生物运动的动力源,因此任何高级形式的价值都是从低级形式的价值进化而来。这样一来,只要找到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坚持上述的几个基本观点,就能够从最简单、最原始的价值形式开始,逐渐揭示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生物与价值的演化序列,逐渐发现了一幅完整而清晰的全息价值图谱,不仅实现了对于价值的科学分类,还实现了对于生物的全新分类。

1、原核生物的价值运行

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代谢性消费过程与代谢性生产过程,其中,代谢性消费过程是指无机能(或光能)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代谢性生产过程就是将生物体内所贮存的生物化学能转化为无机能(或光能)。请注意,这一点与人们的“常识”正好相反。

原核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2、原生生物的价值运行

原生生物的生命过程同样可以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代谢性消费过程与代谢性生产过程,其中,代谢性消费过程是指有机能(或光能)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代谢性生产过程就是将生物体内所贮存的生物化学能转化为有机能(或光能)。

原生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3、感觉类生物的价值运行

感觉类生物的代谢性消费过程与代谢性生产过程开始发生了明显分离:其代谢性消费过程就是将食物类价值转化为体内的生物化学能,这实际上就是消费食物的过程;其代谢性生产过程就是将体内的生物化学能转化为使用价值(或消费性价值,或使用价值),这实际上就是摄取食物的过程。

感觉类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4、认知类生物的价值运行

认知类生物的价值运行系统发生了如下分化:一是温饱类价值的出现,使认知类生物的消费过程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消费过程与生理性消费过程,其中,生理性消费过程就是将温饱类价值转化为生理潜能的过程;二是生理潜能的出现,使认知类生物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生产过程与生理性生产过程,其中,生理性生产过程就是将生理潜能转化为使用价值(或消费性价值)的过程。

认知类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5、评价类生物的价值运行

评价类生物的价值运行系统发生了如下分化:一是,安全健康类价值的出现,使评价类生物的消费过程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消费过程、生理性消费过程与个体性消费过程;二是劳动潜能的出现,使评价类生物的劳动过程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劳动过程、生理性劳动过程与个体性劳动过程;三是安全健康类价值与劳动潜能的出现,使评价类生物出现了个体性生产过程,即将个体性生产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

评价类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6、意志类生物的价值运行

意志类生活的价值运行系统发生了如下分化:一是,人尊自尊类价值的出现,使意志类生物的消费过程分化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消费过程、生理性消费过程、个体性消费过程与社会性消费过程;二是劳动价值的出现,使意志类生物的劳动过程分化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代谢性劳动过程、生理性劳动过程、个体性劳动过程与社会性劳动过程;三是人尊自尊类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出现,使意志类生物分化为个体性生产过程与社会性生产过程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意志类生物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四、过渡性价值的分类

人类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价值投入产出系统,他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投入各种价值,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产出各种价值。这就表明,在人类机体内部肯定存在在一种或若干种过渡性价值,它们在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投入价值、过渡性价值与产出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归纳起来,人类共有四种过渡性价值。

1、生物化学能

“生物化学能”是生物界最初级的过渡性价值,它为生物的代谢性劳动能力提供动力源,并凝聚于生物细胞之中。由于它基本上总是处于瞬间形成、又瞬间消失的状态,因此它是第一种过渡性价值形式。人类的生物化学能的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即ATP)和二磷酸腺苷(即ADP),它们都是高能化合物。

2、生理潜能

生理潜能是继“生物化学能”以后,逐渐进化出来的人类第二种过渡性价值,其客观目的在于为生物的生理性劳动能力提供动力源。它由生物化学能转化而来,并凝聚于生物器官之中,在生物器官履行它的生物功能之后就会立即消失。

3、劳动潜能

劳动潜能是继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以后,逐渐进化出来的第三种过渡性价值,其客观目的在于为生物的个体性劳动能力提供动力源。它由生理潜能转化而来,并凝聚于生物系统之中,在生物系统履行它的劳动功能之后就会立即消失。

4、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继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之后,生物机体在价值循环转化过程中所进化出来的第四种过渡性价值形式。它由劳动潜能转化而来,其客观目的在于为人类的社会性劳动能力提供动力源,并凝聚于劳动产品之中。这些劳动产品一旦实现了社会交换,那么劳动价值就会立即消失,并转化为使用价值而凝聚于社会交换以后的劳动产品之中。

劳动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通常情况下并不会立即交换出去,往往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劳动价值的消失往往存在一定的缓冲时间。一般来说,四种过渡性价值的“存活时间”长短的顺序是: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和劳动价值。其中,生物化学能的“存活时间”最短,劳动价值的“存活时间”最长。

过渡性价值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五、使用价值的分类

使用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价值与生产性价值两大类型。

(一)消费性价值

1、食物类价值。食物类价值经过代谢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物化学能,从而为代谢性劳动过程提供全部动力源。

2、温饱类价值。温饱类价值经过生理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理潜能,从而为生理性劳动过程提供全部动力源

3、安全健康类价值。安全健康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降低个体性失效率,延长个体性生命的寿命,提高生理潜能转化为劳动潜能的概率,并为个体性劳动过程提供主动力源。

4、人尊自尊类价值。人尊自尊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降低社会性失效率,延长社会性生命的寿命,提高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概率,并为社会性劳动过程提供主动力源。

(二)生产性价值

1、个体性生产价值。个体性生产价值经过个体性生产过程转化为等效的劳动潜能,从而为个体性劳动过程提供辅助动力源。它可分为生产资料、生产行为与生产意识三个层次的价值形态。其中,生产行为是关于生产资料的规则体系,目的在于提高生产资料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生产意识是关于生产行为的规则体系,目的在于提高生产行为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规范化的生产资料就是“生产工具”;规范化的生产行为就是“生产技术”;规范化的生产意识就是“生产科学”。

2、社会性生产价值。社会性生产价值经过社会性生产过程转化为等效的劳动价值,从而为社会性劳动过程提供辅助动力源。它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个层次的价值形态。其中,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

使用价值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六、价值分类图

价值反映了人类与客观事物有序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程度,它可分为使用价值与过渡性价值两大类型,其中,使用价值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人类的有序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程度,过渡性价值反映了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有序化发展过程中的反作用程度。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价值与生产性价值两大类型。其中,消费性价值可分为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四种;生产性价值可分为个体性生产价值与社会性生产价值两种。

2、过渡性价值。过渡性价值可分为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和劳动价值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劳动价值是过渡性价值的最高形式。

价值分类如下图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七、使用价值的详细分类

由于任何事物都存在三个基本层次:资料类事物、行为类事物和意识类事物,其中,行为类事物是关于资料类事物的规则体系,意识类事物是关于行为类事物的规则。因此,任何使用价值也都存在三个基本层次:资料类使用价值、行为类使用价值、意识类使用价值,这样,消费性价值包括资料类消费性价值、行为类消费性价值、意识类消费性价值三个基本层次;生产性价值也包括资料类生产性价值、行为类生产性价值、意识类生产性价值三个基本层次。

使用价值的详细分类如下图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八、价值分类与运行图

人类系统的价值运行是四种消费性价值、两种生产性价值与四种劳动性价值(即过渡性价值)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循环过程。价值分类图反映了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价值运行图反映了价值之间的运行关系,把“价值分类图”与“价值运行图”综合起来,就可得到“价值分类与运行图”,价值分类与运行图既反映了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反映了价值之间的运行关系。如下图所示:

价值分类的理论误区及全新模型

九、价值的其它分类方法

价值的形式千差万别、复杂多样,可以根据它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分类。

1、根据变化方向的不同,价值可分为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

2、根据作用主体类型的不同,价值可分为个体性价值、集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个人性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个人所产生的价值;集体性价值是指事物对于集体所产生的价值;社会性价值是指事物对于社会所产生的价值。

3、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价值可分为代谢性价值(包括食物类价值)、生理性价值(包括温饱类价值)、个体性价值(包括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个体性生产价值)、社会性价值(包括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社会性生产价值)四大类。

4、根据作用社会领域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社会分工类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管理类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和社会意识类价值(包括文化价值)。

5、根据个人作用过程的不同,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价值和生产性价值,其中,消费性价值作用于人的消费过程,生产性价值作用于人的生产过程。

6、根据作用方向的不同,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和过渡性价值。其中,使用价值主要分为消费性价值和生产性价值两大类,它反映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作用;过渡性价值主要分为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和劳动价值四种形式,它反映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7、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生存类价值和发展类价值。

8、根据作用事物类型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真假类价值是指意识类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对于主体所产生的价值;善恶类价值是指行为类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对于主体所产生的价值;美丑类价值是指资料类(如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等)对于主体所产生的价值。

9、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价值可分为主体性价值、客体性价值和介体性。当主导变量是人类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时,该价值就是主体性价值;当主导变量是客观事物时,该价值就是客体性价值;当主导变量是环境时,该价值就是介体性价值。

10、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价值可分为追朔性价值、现实性价值和期望性价值。追朔性价值是指过去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现实性价值是指现实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期望性价值是指未来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

11、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不同特点,可分为确定性价值、概率性价值。确定性价值是指确定性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概率性价值是指不确定性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

12、根据表现方式的不同,价值可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13、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直接性价值和间接性价值;

14、根据作用时间范围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眼前性价值和长远性价值;

15、根据作用空间范围的不同,价值可分为局部性价值和整体性价值;

16、根据载体类型的不同,价值可分为物质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

17、根据表现形态的不同,价值可分为具体性价值和抽象性价值。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

价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