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络原住民”,短视频给当下的未成年人了解自我与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知识短视频化,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趋势。那么,短视频是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的知识学习的?如何利用短视频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学习?接下来,随传播君来看看这份《短视频对未成年知识学习的影响》。
短视频为知识学习带来新机遇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未成年人普遍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例如互联网使他们“获取知识变得容易了”(52.4%)、“学习方便了,很多课程/作业可以在网上进行”(33.5%)、“通过网络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26.9%)、“很多问题能自己解决,更少依赖大人“(25.2%)等,见图1。
图1 互联网改善了未成年人的学习效果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视听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移动网络与短视频的普及,给知识学习带来了新机遇。
一方面,由于短视频制作的便捷和低门槛,加之民众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中,知识的图谱得到极大地丰富。
另一方面,短视频形式打破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同时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让知识可以触达更多的人,使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从长形式到短形式,以“点”传播知识符合现代多数人的媒介消费习惯,更利于知识的获取。
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传播现状
近年来,抖音、火山、美拍等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类内容发展迅速。这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一个新趋势。以抖音为调研对象发现,该平台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已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388亿(截至2018年12月8日),见图2。
图2 抖音万粉知识作者数据情况
知识类内容尤其受到用户的欢迎。与整体相比,万粉知识类作者所发布的视频,条均播放量和分享量都远高于平均水平;人均粉丝数是总体平均数的一倍多,超过15万人。从粉赞比(粉丝数/累计点赞数:可用来衡量有效粉丝转化效果)来看,知识类作者也远高于总体平均数。在以人工智能分发为主的抖音平台上,用户的主动关注行为背后是持续跟进内容的意愿,这说明知识类内容有更强的粉丝沉淀力。
兼具工具性和社交性,短视频促进了大众化的知识分享,改变了知识的生产关系。借由短视频媒介,不同背景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主动自发地传播知识,知识的内涵和种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小至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大到容纳浩渺星河的宇宙;从一道奥数的解题思路,到白T恤变黄的应对办法……随着越来越多知识传播的账号入驻,既包括专业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和专业人士、在各自兴趣领域深耕的达人,也包括有着丰富日常生活经验的普通人,知识的类型和内容得到极大丰富。而它丰富的表现力和有限的长度,也让知识以一种更精简、更趣味和更通俗的方式呈现,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
在未成年人观看的知识类短视频中,科普、才艺、考学类分列前三,见图3。科普类,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才艺类,包括声乐、书法、舞蹈、手工、画画等;考学类,包括K12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图3 不同类型知识短视频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
知识短视频化的4大主要特征
从长形式到短形式,从单一感官到视听结合,短视频的媒体特征直接影响了知识的呈现和传播。短视频化的知识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知识获取的即时化、知识呈现的人格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复杂知识的通俗化。而这些新特征,也对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在线学习产生了影响。
01、知识获取的即时化
短视频加速了知识的即时化和泛在化。对于当下的未成年人而言,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正在成为趋势。 短视频呈现的知识,更加凝练、“轻量”和触手可及。它往往凸显一个明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提炼最精华的内容进行讲述。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比起混杂多个信息点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碎片时间(例如排队的片刻)获取知识,实现“时间的复利”。
02、知识呈现的人格化
短视频的丰富视听,给知识的人格化提供了条件。它表现为:教学者以出镜或出声的方式进行讲述,并且拥有鲜明的社会角色、兴趣特长或性格特征。知识的人格化呈现,对未成年人学习知识有积极的作用。比起文字,视频是更加自然和直观的交互方式,具有相对较低的门槛,因此学龄期孩子基本都能通过它获得新知识。此外,真人讲解式的视频,给非正式学习提供了类似课堂教学的场景,它还能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研究发现,人具有高度社会性。视频中真人的视觉形象和声音等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线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社会反应,启用深层认知加工策略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于选择、组织和整合信息,最终产生有意义的学习结果。
03、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短视频具有直观和具象的特点。过去,个体的经验、技能和生活智慧等隐性知识,往往很难通过文字表达。但如今,通过直接的视频拍摄,隐性的知识得以显性化。“百闻不如一见”,直接的讲述、具象的呈现、循序渐进的步骤,是很多技能、窍门等教程的常用表现方式。比如,在抖音平台上,口语技巧、美食教程、生活窍门、防身知识、声乐教学等知识短视频,往往都以“身”示范、“手把手”传授,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推动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学习的视野,同时大大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便利。尤其对于知识和经验尚浅的未成年人而言,这种呈现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吸收、内化和实践。
04、复杂知识的通俗化
短视频化的知识,往往具有通俗而有趣的特点。以文字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要求一定的识读能力和抽象思维,因而给识字不全的低学龄孩子造成了天然的学习障碍。而短视频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循序渐进的引导、生动立体的形式,给知识的转译提供了条件。
譬如,比起一长段专业却晦涩的文字描述,通过动画来直接呈现太阳系的真实运转情况,可以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率,减少由于对文字的误读而产生的损耗;另外,精制的画面和音效,也让知识更加生动。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形式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在帮助理解和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助力未成年人短视频学习,各方该怎么做?
短视频化的在线学习,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趣味和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短视频的学习价值,学习者、平台方、创作者及教育者到底应该怎么做?
01、未成年人学习者,充分发挥短视频的学习价值
一方面,未成年人需要主动关注优质账号,观看有意义的知识类短视频,触及自己未知的领域,培养对知识持续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学习时,除了在推荐信息流和关注动态中获得知识,也要学会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并收藏有价值的知识点和定期进行回顾与整合。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实践,通过行动将知识进行转化。适当地利用短视频等媒介进行拍摄和记录,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拍摄短视频可以帮助用户建构更加积极和正面的自我概念。
结合其他学习形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短视频化的知识固然生动通俗,但它体量有限,知识点之间缺少关联。倘若学习者缺少自主的深度思考和对知识点的整合,将不利于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短视频并不能取代其他的学习形式,而应配合其他媒介形式,延展至更深入和全面的知识内容。
在网络时代,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科导向的学习体系,将逐渐地发展为个人导向的学习体系,个人知识管理成为一项重要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学者提出“零存整取”的学习理论和策略。其实质是持续不断地积累知识碎片,通过不断的改写、融合,将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02,短视频平台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几年间,媒体环境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短视频平台迅速兴起。作为短视频服务的提供者,平台方应当利用好平台的影响力,助力知识的传播,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完善审核与验真机制
建立完善的审核与验真机制,实现“去低俗”和“去伪存真”。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基础审核机制,对平台上所有内容进行把关,禁止低俗和违法内容的传播。另一方面,对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如自然科学等),可组建相应的日常专家团,对热门视频进行验真和把关,以免出现明显知识性错误的视频在平台内进一步传播。
优化平台的内容生态
利用合理的生态机制,激励更多不同领域的优秀教育类创作者入驻平台,丰富平台上的知识内容。此外,应通过相应的功能和模式设计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从时间和内容上给以限制,例如“时间锁”、未成年人专门模式等,将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集中呈现。
03,创作者
在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学习中,创作者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优势,提供更多优质且满足未成年人学习需求的短视频。
确保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和真实性
创作者应有责任心和求真,保证短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和真实性。知识经过查证后再传播,不能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
充分考虑少年儿童不同阶段的特征与需求
在知识类视频的制作中,应当充分考虑少年儿童不同的认知特征,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感官吸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因此通过强化视觉和听觉,增加趣味性,例如模仿动画人物的声音、创造可爱的卡通形象等,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因此,视频可以在引导儿童理解材料的前提下进行识记,如识记古诗词时多增加故事性,而不是简单地朗读。
另外,记忆力的提高还需要学会有效地使用记忆策略。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三年级儿童虽然不能自发运用学到的组织策略,却能通过策略训练学会使用组织策略。这说明,小学三年级是儿童从简单复述记忆发展为有意义记忆的关键时间,因此针对三年级儿童的内容可以涉及记忆组织策略学习,如引导儿童把有关系的图片放在一起,用这种方式进行记忆会更容易也更牢固。
增加与受众的互动
媒介的互动性,对于未成年人的在线自主学习而言也非常重要。创作者可以对评论区的反馈多加留意,直接予以回复或者在后续创作中给予回应。社交性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的思考和提高积极性。
04,教育者
在未成年人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角色。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和体验。对于新兴的媒介,教育者应保持中立和开放的态度,一味压制和全盘否定不仅伤害两代人的情感关系,也会错失新媒介带来的机遇。
在教学场景中引入短视频媒介
老师可以配合教学进程选择相应的优质短视频,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桥梁。以其作为教辅工具,可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为少年儿童挑选适龄的短视频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依据未成年人的发展阶段,有意识地选择短视频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例如,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受正规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始,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阶段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如何根据儿童认知、思维特点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话题。此时,选择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短视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到青春期,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者可以选择相应的生理知识、自我认识等短视频。此外,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各方面压力增强,未成年人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教育者应适时地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短视频,讲解缓解压力的方法,并鼓励有心理困扰的未成年人及时向监护人和老师等求助。此外,该阶段的未成年人已经有明显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可以给孩子们观看普法的短视频,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弘扬生活中的正能量,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通过短视频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鼓励有条件的教育者,共同参与到知识分享的队列中。通过上传教学视频,或者进行直播,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平台开放给更多有需要的群体。面对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短视频平台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知识的普惠。
?本文 作者童淑婷系青少年蓝皮书课题组成员、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报告为《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的分报告之一,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