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发明家)创始人;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信息加工理论
终极快速学习法的秘诀,核心就这四个字:“锚点、组块”!
引语:学习如上网
课堂上,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神以wifi的速度听着,学霸以3G速度记着,学婊以2G速度干瞅着,学屌经常掉线,学渣是搜不到也连不上,最后自动关机了!
信息不是知识,信息经过意识赛选、提取、整理、考证、加工、分析、穿透后才能成为知识。普通人被信息包裹后,只能看到信息的表象,或者看见它的朦胧的影像,不能穿透信息背面,思想反被信息挟裹,如被藤曼纠缠在一起,为信息所迷惑所困。知识包裹的人能穿透信息表象直达背面,把包裹的信息转变为知识。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洞见能力。1974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基于信息加工论的有关研究,提出著名的“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揭示了信息进入大脑后被加工的过程,以及人脑记忆系统的工作机理。信息加工理论非常强调“锚点”和“组块”两个关键概念,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这两个关键概念的主动影响下进行的。
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编码操作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吸收了行为主义和传统认知理论的优点,是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折中理论。它不仅把环境刺激作为学习行为的来源,而且认为学习和行为是环境刺激与学习已有图式的相互作用。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关注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和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加涅也提出过一个信息加工模式,如下图所示。该加工系统中的期望事项是指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作用,期望给予信息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是指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策略等。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信息加工及贮存过程有着各自的理论模式,但对信息加工的一些方面已取得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信息加工一般分为注意、编码、贮存、提取、转换、使用等几个过程,其中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1、注意刺激;
当物理信号被感觉登记时,大脑记忆系统就开始工作。这些信息只停留非常短的时间。对感官施以影响的大量物理信号有一部分被选择出来进一步加工,其余的信息则被剔除掉。
2、刺激编码;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必须由感觉登记进行短时记忆。我们在短时记忆中对其进行加工时,其它信息由于得不到注意就会遗漏掉。若希望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长时记忆,我们就必须进行编码,即要转换刺激,以便于贮存和日后提取。使用记忆取决于编码,这是信息加工理论非常强调的一点。所谓编码,实际是一个涉及觉察信息、从信息中抽取一种或多种分类特征,并对此形成相应的记忆痕迹的过程。一般认为,编码有两种策略:维持性策略和精致性复核。编码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组块概念。所谓组块,就是在记忆中把许多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把信息编码成组块,有助于增加信息摄入量,也有利于保持记忆。
3、贮存与提取信息;
编码是为了把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回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贮存的方式,以及信息与长时记忆中以往的内容的关系。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新旧联系不仅是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关系,也包括新旧知识在任何维度上的联结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达到对信息的长时记忆。在阐释这个问题时,信息加工理论引入了另外一个重要概念:“锚点”。所谓锚点,是指为了控制新信息漂移而从记忆中消退,将长时记忆中的某个旧信息作为固定点,以使新信息与固定点之间建立起联系,最终使信息在长时记忆中得到长期有效地保存。
综上所述,当大脑接收到刺激信息时,首先是感觉登记。经过短时记忆之后,如果没有适当的策略,信息就会被遗失掉。只有那些经过像编码这样的深度加工的信息,才有可能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编码中的维持性策略,只是通过机械地、无意义的重述来记住信息;精致性复述则主要是指对信息进行适当加工,以提高记忆痕迹的强度,有助于对大脑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检索,最终获得长时记忆。加工方式有两种,一是图式中寻找与新信息能够建立联系的固定点,二是把信息的“比特”集合成较大的协调的整体或“记忆单位”,即形成一个知识的组块,以提高大脑对信息的“库存”量,提高记忆效果。如下图所示:
KEYWORDS:
信息加工理论:是以“人与计算机类比”为基本假设,通过实验法对人类的认知活动进行研究。信息加工理论可理解为一个「学习的编码操作系统」,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相对应的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也是由感受器到感觉登记器,然后进行转换和加工,形成短时记忆,经过反复的学习,形成长时记忆,然后经过反应发生器传导到效应器,对知识进行使用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