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大脑时间感知+时间是万物的歌咏-年纪越大时间越快:如何延长你的主观生命?-人老了,生命也会加速?-你想过吗?为何随着年龄增长会感觉时间过得更快-感知时间的快与慢:大脑中的时间-脑科学解谜:为什么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三大假说,帮你解除疑惑-在苍蝇“子弹时间”的视角里,它们的一生到底算长还是短?-在苍蝇“子弹时间”的视角里,它们的一生到底算长还是短?-我们对时间的理解错了吗?-时间观-前言:时间如何成为生活的支配性力量+01 我们都是时间的奴隶-为什么时间会被放慢或拉长-所有事物都包含对时间的探索+02 历法,为生活提供稳定的管理方案-将一天分为10小时会发生什么-将一年分为25个月会发生什么-怀旧是一种病吗-如何让时间“停止”+03 铁路,让时间有了统一的标准-铁路改变了时间对我们的价值-时刻表的发明,让“准时”有了新的意义-欧美各国的不同时间轨道-我们活得越来越像个时刻表+04 音乐,因时限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贝多芬如何在全聋状态下演奏《第九交响曲》-音符与节奏完全不是一回事-节拍器与贝多芬的节奏-意图是诠释作品的重要因素-CD,带来全新的音乐时间意识-披头士如何因CD而风靡全球+05 演讲,长度决定受众的接受程度-讲多久算是讲得太多了-关于公民权利的争论-史上最长的演讲-冗长的演讲-瑟蒙德在种族问题上的转变+06 电影,加速或放慢时间来玩弄你的记忆-攀爬大楼的“蜘蛛人”-电影时间,服务于剧情的工具+07 手表,让人以数字化方式紧密相连-为什么一只手表价值数百万元-机械手表与智能手表之战-为什么瑞士人能主宰手表行业-瑞士手表行业的发展-瑞士的政策对钟表匠人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世界末日的关键1秒-08 打破纪录,让那个瞬间被放大为神话-关键是心理上对时间的掌控-一双跑鞋拍出22万英镑-一生都在周而复始地跑个不停+09 摄影,将历史和故事凝固在时间之中-相机:让摄影者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点-冻结时间的艺术:揭示真实生活的瞬间-因为意外而踏上摄影之路-因为更换交卷而错过的故事+10 工作效率,挖掘每一分钟的经济价值-Mini组装,分秒必争-日本人如何操控工业时间-地狱来的老板:拯救低效率+11 手表,从计时工具到营销产物的转化-为什么现代人还要戴手表-手表成为冒险与时尚的代名词-宏大壮观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瑞士钟表行业的现状-瑞士表大反攻-什么样的广告是好的广告+12 时间管理,让你成为高效能人士-如何打破日常的时间浪费循环+13 艺术,探讨、诠释时间的本质-电影中的时间咒语-《钟》:时间是核心,也毫无瓜葛-《日日夜夜》:不需要结束的影片-片长对电影的影响-艺术展览中的时间意象+14 生活,快与慢的思维方式-慢食运动:生活得很法国-快餐:让人变成不同的种族+15 收藏时间,如何追上时间的脚步-大英博物馆,根据有形物追踪人类时间的轨迹-为数万件馆藏重建时间秩序-如何追踪、诉说时间-末日钟: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我们都在奔跑着静止不动-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时间危机-撰写属于自己的时间故事-后记:重新思考时间的意义-致谢

关键是心理上对时间的掌控

2020年6月23日 字数:1282 来源:时间观 作者:西蒙·加菲尔德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关于班尼斯特对时间的掌控,最有趣的部分是心理方面的。在班尼斯特到来之前,几十年来不断有参赛者企图打破4分钟的屏障,并且每隔几年就会有人把差距拉小一点。1886年,沃尔特·乔治(WalterGeorge)在伦敦跑出了4分12.75秒的成绩,当时大家认为这是无人能破的纪录。1933年,新西兰的杰克·洛夫洛克(Jack Lovelock)在美国普林斯顿跑出了4分7.6秒的成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赛者们的速度更是大幅加快,仿佛是在说现在不跑以后就没机会了。1943年7月,瑞典人阿尔内·安德松(ArneAndersson)在歌德堡跑出了4分2.6秒的成绩,一年后又在马尔默创下了4分1.6秒的纪录。又过了一年,同样来自瑞典的贡德·黑格(Gunder H?gg),也是在马尔默,创下了4分1.3秒的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9年左右,直到罗杰·班尼斯特磨刀霍霍地登场。班尼斯特抵达牛津时,有好几位参赛者都巴不得他生病,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韦斯·桑蒂(WesSantee)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约翰·兰迪(John Landy)。他们本以为1954年是自己声名鹊起的一年,当记者冲过去告诉他们班尼斯特已经抢在前面打破了纪录时,他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奇怪的是,在班尼斯特跑进4分钟后,大家也逐渐都能做到了。这之后不到7个星期,兰迪就在芬兰的图尔库跑出了漂亮的3分57.9秒的成绩,班尼斯特自己随后也在温哥华又跑出了一次4分钟以内的成绩。1955年,拉斯洛·塔博里(LaszloTabori)、克里斯·查塔韦和布赖恩·休森(Brian Hewson)等人都在伦敦以不到4分钟的时间跑完了全程。1958年,纪录保持者是澳大利亚的赫布·埃利奥特(HerbElliott),时间是3分54.5秒。1966年,纪录保持者是美国的吉姆·赖恩(Jim Ryun),时间是3分51.3秒。1981年7月,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Coe)在苏黎世跑出了3分48.53秒的成绩,但他的纪录只保持了一个星期,史蒂夫·奥韦特(Steve Ovett)就在德国科布伦茨以3分48.4秒的成绩超越了他。两天后,塞巴斯蒂安·科在布鲁塞尔重登王座,时间是3分47.33秒。1999年7月,摩洛哥的希沙姆·艾尔·格鲁杰(HichamEl Guerrouj)跑出3分43.13秒的成绩,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

不过,我们很清楚,终有一天这个纪录也会被超越。可以说,当前的纪录是因为人们改善了饮食、在高海拔处进行更严格的训练以及身体素质改善等才得以产生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才能超越班尼斯特。(58)

当然,到现在这个故事只讲了一半。一半是遇见瓶颈,另一半是突破瓶颈;一半是一年之前还是天方夜谭,另一半是一年之后突然变得轻而易举。正是基于这样的进步,诺里斯和罗斯这对兄弟才编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制作了一系列相关的电视节目。在运动变成世界纪录的主题之前,人们认为与人类试图追捕的对象相比,人类算是动作迟缓的。例如,袋鼠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70多千米,猎豹是每小时130多千米,白腰雨燕则是每小时350多千米;而在蒸汽机和机械化出现之前,人类乘雪橇或骑马的速度,大概可以达到每小时56千米。有一段期间,弗兰克·埃布林顿(FrankEbrington)大概算是地球上移动最快的人——当他乘坐的列车的车厢因为没有和列车耦合而加速冲向都柏林附近以真空抽气的金斯敦—多基大气铁路时。(57)当时是1843年,据估计,他的移动速度是每小时135千米。1901年,西门子与哈尔斯克公司(Siemens& Halske)在靠近柏林的轨道上测试电动火车头,车上的人是史上第一次移动速度超过每小时160千米的人。而史上移动速度最快的人是阿波罗10号火箭上的航天员,在火箭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他们的速度是大约每小时39897千米。

罗杰·班尼斯特跑步的速度是平均每小时24千米左右。但是,在速度之外,班尼斯特的那4分钟还有另一个很成功的层面,那就是时间本身。对于不是十分热爱运动的人来说,4分钟的时间恰到好处。4分钟是播放一张每分钟78转的唱片的时间,是欣赏一首流行歌曲的时间,也是在YouTube上看完一个小视频的时间,它长到足以吸引你,又不会长到让你厌倦。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是人们认为可行的,当然,在班尼斯特之前还没有人能做到。

纪录 / 瞬间 / 放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