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四节:互动与放大效应

2018年11月27日  来源:社交红利 作者:徐志斌 提供人:Xiaotutuallin0_85......

互动推动信息流动。此前所述,信息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自然拥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正是因为其蕴含的情绪、情感所带动的人们愿意转发和评论等互动次数的多少。借着流动,信息覆盖到更多用户人群面前。

和分享一样,细微的互动如果累积起来能产生惊人的效果。人们用“收听”“添加好友”这样的动作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网上世界,也因此阻隔了好友之外的信息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互动的行为突破了这一个个无形的界限,让有价值的信息能够由点到面。就像是一个放大器,放大着用户分享信息到社交网络后所产生的结果。

互动次数被许多企业所关注,一些官方账号发布内容或策划活动的消息推出后,往往会关注被多少人进行了转发和评论。有时为了推动这种流动,官方账号也会邀请许多大号、业内朋友来协助转发扩散。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普通用户的互动次数,所带来的效果会更为可观。

在和唱吧的一次合作中,数据就显示出互动次数变化所带来的回流访问的数据变化。


图表为唱吧在一周内鼓励用户分享到腾讯微博的消息数及所产生的用户点击回流数据(URL被点击次数)统计。其中显示出,回流访问数据和用户分享消息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另外,互动的增加也会极大拉升回流访问数据。此前互动数据只有1%~2%,当这一数据拉升时,会带来非常可观的长尾效应。监测发现,获得回流的链接并不全是由当天分享的消息产生的,至少有一半来自过去的历史消息。互动,延伸了信息的生命周期,得到长尾效应。

这次合作,是唱吧举办的一次线上分享大赛,用户K歌后可以将自己的歌曲分享到腾讯微博。合作展开前,唱吧创始人陈华认为,双方的用户属性相近,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基础。腾讯微博所依附的真实关系链(核心是以QQ关系链为基础发展上来的)有着较强的生活属性,现实生活中,人们和三五好友在一起时,要不聊生活八卦,要不吃饭K歌,这些是用户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迁移到网上时也是一样。

唱吧没有自己的登录体系,全部采用第三方账号登录,QQ互联公开的数据显示,唱吧新增用户半数以上来自QQ登录,这方便用户将数据分享到腾讯系社交网络中去。通过好友关系API,可以在唱吧上直接查找用户腾讯微博上的好友,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在这样的认识及基础结合下,双方策划了这次线上虚拟大赛。

2012年7月底,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开始推动合作,8月初时,唱吧就已经顺利上线发布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试点案例都会成功,但在成功的案例与试点中,迅捷的反应速度与执行力是最基础的保障。这一点不仅在唱吧的此次活动中可见,在其他案例中也都有体现。

产品发布后,后台中分享数据开始上升,回流访问数据曲线也呈现出同步上升的趋势。活动期间,每天产生的用户回流访问数据在77万左右。


这个曲线也非常完美,堪称标本,横轴为时间,纵轴是分享的用户数。在腾讯微博的后台中,如果抽出其他网站的分享和回流曲线,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先从基础起点开始,画出一条类似水平线的线,这首先需要一定时间,数周或数月不等。然后逐步走高,等到过了一个临界点时再快速上扬。但唱吧的曲线快速跃过了前期的用户磨合期,迅速上扬,这和其对社交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

合作开展后,双方开始根据数据不断沟通和优化。数据反馈出的几个基础问题,成为后续产品和运营的主要方向:

(一)分享数量正相关的基础组件与API

包括:账号登录、分享数量。数量的累积在关系链中并不会过时,相反还会产生巨大的长尾价值。针对于此,唱吧推出了利益激励,为此准备了包括iPhone、iPad、Q币等在内的大批奖品,并在活动期间,释放Banner广告、全平台Push消息,尽力触及全量用户。腾讯微博也配合使用了多个超级官方大号协助转发。

分享的增加,产品则同样可有大作为。唱吧中有大量的评论、送鲜花等动作,产品团队也将这些动作和分享结合,带来了可观的增量。

(二)增加互动和产品改进

唱吧分享数据在早期互动比例偏低,只有1%~2%。相比其他成熟应用分享出的消息的互动次数(一般在30%左右,最高超过500%,不同的产品特性及信息文案会引发不同的互动次数)少了很多。初步看,和微博用户还没有熟悉这种K歌玩法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在运营策略上,双方可以选择等待用户逐渐熟悉,也可以加速推动。唱吧决定想办法推动。

一开始,唱吧通过设立规则来拉动互动,即在K歌比赛的规则中设定,歌曲被聆听最多的将会获得大奖(一部iPhone),这就要求用户要为自己拉票。参赛用户的热情被“获利冲动”激发出来,活动期间,许多认证的歌手、网络红人都纷纷在微博上呼吁自己的听众为自己转发,以拉动信息的流动,吸引更多人来点击播放,他们在微博中一般拥有着不小的粉丝人群。

同步进行的还有关于分享信息的不断优化,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细调的过程,不同描述风格的信息所带来的互动与回流显著不同。

如前所述,K歌是大众娱乐,多为三五好友知己相约,因此,当用户分享完自己K的一首歌曲时,可以调用关系链,用评论的方式通知自己的双向收听好友(强关系链)进行互动(需要留意的是,公开方式@邀请,会在转发中对自己的好友带来信息骚扰,反而会降低用户互动次数,因此选择通过评论的形式进行)。这个方式在其他应用上试点,引发的互动次数在300%以上。

当这些调整完成后,互动比例由此前的2%前后提升到7%,效果显著。

(三)形成闭环

分享的海量、互动的不足,其实指向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用户到达唱吧聆听好友唱的歌曲时,无法再回到微博场景进行互动或点评,闭环的缺失导致大量潜在的互动流失在了用户的各种跳转中。在第二章第二节《信息的四种作用》一开始,我们看到,当用户的浏览和转发、评论可以在一起完成时,转发数量就迅速提升。

数据上佐证了这个观点,即互动拉升到7%,分享每天稳定在10万~11万时,回流也稳定在了每天70万用户量级。除去后续的长尾叠加带来的继续增长外,如果希望有效地大幅度拉升,就需要寄望于闭环的形成。

在和唱吧所做的探讨中也有讨论到后续的调整步骤,当用户从微博点击回到唱吧页面播放歌曲时,可以增加微博板块,即调用此人分享的微博,用户听完后可以直接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发或者评论,再度回到微博中来。另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是:将用户在唱吧中评论、送鲜花等动作和作者分享K歌微博中的转发和评论对应起来,这样不损伤原来页面,又加大了互动。

闭环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Rich。这一点在另一家合作伙伴啪啪的试点展开中,数据也验证了巨大的可行性,同样拉动了数据的迅速上扬。

互动 / 放大效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