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母亲是孩子的职业兴趣发展的首位影响者。孩子最初的四至五年所受的教育,将严重影响其后来在各方面的发展。我在帮助别人做职业辅导时,都会先询问他们在最开始那几年的状态与兴趣。对他们最初记忆的解析,能明确他们最早期训练自己的方式、最早期状态和统觉规划表。后文会再提及最初记忆的其他用途。
入学后,孩子会对自己展开第二阶段的训练。大家都了解,现在对孩子日后的职业选择,对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的眼睛、耳朵、鼻子、手之类的器官,以满足孩子日后的职业需求,学校是越来越重视了。这种训练十分重要,而普通科目的学习对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也非常重要。常有人表示,自己早就把上学时学的拉丁语、法语忘得一干二净了,但这并不表明这些科目的学习就不重要了。调查显示,学习这些科目,能锻炼心灵的各种功能。不少热衷于创新的学校花费大量心血用于培训学生的职业技术,这能帮孩子树立稳固的信心,同样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儿童时代的兴趣
若儿童时期已经明确选定了日后的职业,孩子接下来的发展就不会遇到太大困难。基本所有孩子都能在被问到日后想从事的职业时,给出解答,但一般都是未经思考,随口一说。例如孩子说自己以后想做司机,或者想做飞行员,但这是为什么,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我们要做的便是为了帮他们找到奋斗的方向,为了鼓励他们,深入挖掘出是什么念头刺激他们做出了这种职业选择。要找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他们的解答往往反映了他们兴趣最浓厚的工作,并能促使我们找到其他帮他们达成目标的方法。
孩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期间,往往会对自己日后的职业有隐约的认知,否则便情况堪忧。看起来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未必是对所有事都没兴趣,可能他心里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自信和勇气说出来。要帮这种孩子找出其兴趣所在,这需要很多耐心。有些高中毕业的十六岁孩子,依然不了解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工作,满心迷茫。他们往往成绩很好,却没能好好计划自己的将来。认真研究一下这种孩子,会发现他们多半都有远大的理想,但不喜欢跟人合作,总是独来独往。他们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社会分工合作中,自己占据什么位置。为促进孩子的发展,有必要尽早指引他们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为避免孩子的将来毫无规划,学校经常给孩子设置问题,老师也不断指引孩子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时常询问孩子,为什么会选中某项职业,他们大多会做出详细解答。我们能根据孩子选择的职业,找出其生活态度。通常说来,孩子会谈到自己心目中最具价值的事物和自己选择的奋斗方向。务必要让孩子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为依据,确定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我们根本无从了解何种职业更高尚,何种职业更卑贱。能努力做好自己喜欢的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都是有价值的,跟其他人没有区别。所以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工作,据此训练、鼓励自己,便是人们仅有的责任。
纠正潜意识的错误
有种人对自己选择的任何工作都不满意,觉得获得优越感的方式比稳定的工作更具价值。这种人不愿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活本不应不停地给他们制造难题。被惯坏的孩子普遍都有这种想法,总在期待别人的帮助。可能有很多人在生命最开始的四至五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却不得不放弃,去从事自己完全不喜欢的职业,这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强制安排,或许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这同样能证明对孩子开展训练的重要性。若孩子在生命最初那几年视觉极为敏锐,且对看到的事物充满兴趣,那他长大以后就可能从事与视觉相关的工作。最初记忆是职业培训中必须重视的一点。有的孩子经常说起别人说的话或各种声音,他们可能是听觉型孩子,会对音乐之类的工作感兴趣。还有些孩子对关于运动的事念念不忘,本身也很喜欢运动,他们可能会对户外工作、导游之类的工作感兴趣。
孩子经常会想超过家里某个成员,特别是父母。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努力,孩子能有这种念头,让人非常欣慰。父亲是警察,孩子往往想做律师、法官。父亲是医生,孩子往往也想做医生。父亲是老师,孩子往往会想做大学教授。若孩子想从事父亲的职业并超过父亲,父亲便能以自身经验为依据,好好训练孩子。
孩子也会训练自己的某项职业技能,这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只是无意之举。比如以后想做老师的孩子会扮成老师,跟别的孩子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孩子的游戏往往反映了其兴趣所在。对做母亲感兴趣的女孩子,会把娃娃当成婴儿照料。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玩娃娃会变得不切实际,殊不知孩子在训练自己做母亲的技能。应尽早训练孩子,等到孩子的兴趣已经定型,难以改变时再训练,就太晚了。若能早早训练那些对机械感兴趣的孩子,就能为他们以后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孩子不愿意做领导者,总想被别人领导。他们盼望能有一个能做领袖的孩子或是成年人收容他们,这并不是一种有益的思想。应该帮助孩子淡化甚至清除这种思想,否则成年以后,他们会情愿做小卒受人掌控,而不愿成为领袖掌控别人。
有过死亡、疾病这类经历并对此兴趣浓厚的孩子,也许会想成为医生、护士等。我们应支持孩子的这种想法,因为大多数想成为医生的人都早早开始了对自己的训练,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忱。不过,有过这类经历的孩子也可能会想从事文学、艺术之类的工作,以此延长自己的生命。此外,还有些孩子会以宗教作为职业。
成年后游手好闲的孩子,也是从生命早期开始接受这种错误的训练。遭遇生活难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因为他们不知该如何是好。务必要找到他们的思想成因,才能用科学方法纠正这种错误。若有一个地方,人类不用工作便能达成一切目标,那懒惰便可能成为高超的技巧,勤奋却可能被人看不起。但真实情况是,各种职业都要求人们学会工作、合作、贡献。过去人类依靠直觉得出这种认知,眼下却借助科学解析了解了这一点。
天才与早期努力
天才最能体现早早对孩子开展职业训练的优势,研究天才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该观点。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便是所谓天才。没能对社会做出半点贡献的人,则与天才无缘。艺术是人类合作的结果,被称为天才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贡献十分突出。例如荷马在其作品中用三种色彩区分了其他所有色彩。尽管彼时人们已经对不同颜色的差异有了表面化的理解,但尚不知道怎样给颜色命名。是画家、艺术家教会了人们怎样区分颜色,怎样为其命名。他们所做的贡献,人们必须承认并予以赞赏。同样的,在人类的听觉发展中,作曲家也贡献颇大。因为他们,人类的听觉变得更加精密,原本单一乏味的声音被和谐动听的音调取而代之,滋养了人们的内心。而诗人则为人类贡献了优美、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多姿多彩的思想,以及优雅的言行。天才是最热爱也最擅长合作的人。他们的言行可能无法展现他们的合作能力,但实际上再没有比他们更喜欢合作的人了。要看清这一点,就要从全局角度观察他们的人生。在跟人合作时,他们可能会遭遇更多难题。在生命旅程中,他们可能遭遇更多艰难险阻。不少天才身体都有残疾,因此总让人觉得,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逐一解决了生命中层出不穷的难题。还有一点需要留意,他们大多早早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随即便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为解决将来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竭尽所能改变自己。可见,他们是靠努力而非遗传或天分,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被人称为天才。其他人也享受到了他们努力的成果。
有了早期努力打下的基础,长大后更容易取得成功。若能给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一个娃娃,在她想给娃娃做顶帽子并付诸行动时给她鼓励,同时传授给她做帽子的技巧,那她便会为此付出更多努力。反过来,若在女孩做帽子时大叫:“快别做了!你会把手扎破的!直接买顶帽子就行了,自己做多麻烦!”女孩便会放弃。比较这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女孩会在大人的鼓励下,迅速提升自己的艺术才能;在第二种情况下,女孩会觉得买的东西都比自己做的好,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
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人不断向孩子强调金钱,很可能导致孩子只凭金钱收益判定职业优劣。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金钱而非为人类做贡献上,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所有人都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否则便可能拖累他人。只对金钱充满兴趣的人,必然不会擅长跟人合作。他若对除金钱以外的事毫无兴趣,很有可能会偷盗、诈骗等,通过犯罪得到更多金钱。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且在赚钱期间继续维持对社会的某些兴趣,最终如愿赚到了很多钱,即便是这样,对其他人来说,他的行为也没有多少意义。现代社会,有些人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最终也成了富翁,对此用不着吃惊。虽然坚持走正途,努力工作,未必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必然能维持自己的勇气与自尊。
某些情况下,职业会成为人们逃避爱情、社会问题的托词。例如现在有不少人为了逃避爱情婚姻,不断强调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对工作充满热情,几近疯狂的男人可能会想:“我完全不必为婚姻失败负责,我工作太忙了,根本不可能兼顾婚姻!”不少精神病人也为了逃避爱情、社会问题,绞尽脑汁。这些人不是用错误的方式接近异性,就是断然拒绝跟异性接触。他们很少有朋友,因为他们对别人都没什么兴趣。他们执意要用工作填充自己的整个生活,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心里想的全是工作。他们总是处在焦虑中,以至于患上了胃溃疡之类的神经性疾病。而疾病让他们有了更充足的借口,逃避爱情与社会问题。此外,有些人不断更换工作,觉得这样能帮自己找到恰当的位置,一点儿毅力都没有,而毅力却是做好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对孩子的正确培养
我们应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帮助问题孩子。无论如何,这种方式都好过无针对性地赞赏。而帮助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年轻人和在工作中很不如意的中年人,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加以指引,同时帮忙寻找适合他们的工作。说着很简单,真正去做就不简单了。现在失业率不断上升,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所有人竭尽所能跟别人合作。在我看来,失业问题完全能够解决,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具体做法是让所有人明确合作有多重要,并齐心协力致力于此事。相关举措有很多,例如建立更多的职业培训学校,为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培训等。不少人都是对社会没有兴趣,又没有任何特长,才失业了。那些因此堕落的人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过分低估自己,因此开始犯罪或精神失常。自杀者往往也落后于大多数人,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很低,自己又不肯努力。鉴于此,为了提升孩子日后的工作能力,父母、老师和一切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应给予孩子更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