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如何利用重复曝光?本小节将会为你提供一些小建议。
创建语境。发现“船”这个单词时你会有多开心呢?这看似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但是研究者在一项研究中问实验对象相同问题时,他们得到很多有趣的答案。对比下面两个句子,研究者将这两个句子分别给两组不同的实验对象。
他节省下自己的钱,买了一条小船。
海上的风暴卷起了小船。
研究者将这两个句子分别交给两组实验对象,并让他们专注于最后一个单词,即“小船”,并让他们给出关于愉悦程度的评估。虽然这两个句子差不多一样,看到第二个句子的人对这个单词的愉悦评估度明显更高。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概念流利性,即一种能够让信息轻易进入我们思想的流畅性类型。
总的来说,一个概念越快进入我们的思想,我们越容易接受它。因为第二个句子使用了特殊的词语来创建语境,这种高度可预测性导致“船”的概念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想,这种流畅性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让人误以为是因为“船”这个单词。
顶级营销人员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试图利用概念流利性。如果我们在两个品牌中犹豫要买哪一个,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个最容易进入我们脑海中的品牌。如果我们对两个品牌的看法相同,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更容易进入我们脑海的那个,因为高频的概念流利性会让人产生愉悦感,我们会将这种愉悦感错放在品牌身上。
营销者可以利用概念流利性,即通过将广告放在某个设定语境下来增强广告效果。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蛋黄酱广告之后出现的番茄酱广告,会让消费者更喜欢那个番茄酱牌子。蛋黄酱广告引发了消费者对调味品的兴趣,当番茄酱广告在后面接着出现时,番茄酱的念头就会很容易进入消费者的思想。由于这种高频出现的概念流利性,消费者们就对番茄酱广告产生一种好感。
你该如何将这个技巧用在生活呢?你可以在提出正式的请求之前,不经意地提及你即将提出的话题,来提高你说服某人的概率。和蛋黄酱广告相似,常见的话题将会提高你的说服对象对你的请求的概念流利性,你的请求看上去很吸引人,因为这个请求很轻易地就进入了说服对象的脑子里。你的说服对象会产生一种想要同意你请求的错觉。
假设你最喜欢的乐队要来镇上演出,你想要说服你的朋友下个月和你一起去演唱会。然而,你的朋友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乐队,所以你遇到了一些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着急,不要匆忙地说出你的请求,相反,你可以在未来的几天里,简短地提一下演唱会的事情。
随着这个话题的不断被提及,你的朋友将会逐渐对演唱会产生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当你提出请求时他也不会很坚持了。同样地,因为概念流利性,当你最终提出请求时,陪你去演唱会的念头将会很容易进入他的思想,他将产生一种想要和你去演唱会的错觉。
利用重复性。除了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行为,重复曝光还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莫纳汉(Monahan)、墨菲(Murphy)和扎伊翁茨(Zajonc)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将25个中国象形文字用下意识曝光的方法暴露给一组实验对象,他们只有一次机会接触每一个象形文字。然而,另一组实验对象只接触5个象形文字,但是每个象形文字在他们面前曝光5次。很明显,和看到25个象形文字的那组实验对象相比,重复接触象形文字的实验对象的心情更好。
后来,研究者们让每组实验对象评估出不同的刺激程度,包括,相同的象形文字,类似的象形文字和无关联的多边形。和看到25个象形文字的实验对象相比,还有从未看过任何象形文字的实验对象,重复看到象形文字的实验对象给出的评价更积极正面,因为他们被增强的情绪。
结论:单纯地经历任何形式的重复曝光都能够改善我们的状态,从而让我们对受到的刺激产生积极的情绪。你注意到了吗,本书所有的章节前面都用了相似的措辞风格。每章题目使用一系列以动词开头的词组,并在每一章开头重复这种形式。每次你开始阅读一个新章节,这种重复的措辞会不断地暴露在你面前,这种易于接受的标题形式会让你有一种好心情,会让你更易于感知本章的内容。
创造更大距离。如果你和几百名学生一起在大学教室上课,学期结束后,你会记得每个人的样子吗?很可能不会。但是,即使你不记得某一个人,研究表明,仅仅是接近某人都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良好的感觉。两位实验者进行了一场实验来验证这种关联。研究者们让四位女学生在实验中扮演实验“卧底”,她们的任务是参加一个有固定人数(0人、5人、10人、15人)的心理课程。因为她们得到指示,不能和其他同学交流,因为这个教室是在一个很大的礼堂里,所以学生不出席也没人会注意。
在学期末,研究者给学生们看参与课程的实验“卧底”的照片,并让学生们评价这4位女性。尽管只有模糊的印象,如果非要说的话,学生们认为这4个人很像,而且对很多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当我们经常出现在某人周围,他就会认为我们越来越有吸引力。当然,你会思考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张照片之前曾出现在某人眼前,他也可能会喜欢照片里的人。真见鬼,人们也许会发现某人更有魅力,如果某人不断出现在他们眼前。但是这种效果是否足够强大到能影响我们实际的行为?这一个好问题。
重复曝光,即使发生在无意识阶段,依然能够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还记得进行几何形状实验的研究者吗?他们进行了后续实验,他们让一个实验对象阅读匿名的诗歌,让另外两个实验对象来判断诗歌作者的性别。然而,在这个实验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实验对象,即受试者,另外两个是研究者安排在实验中的“卧底”。研究者安排他们在实验中要反对对方的决定,从而强制真正的实验对象必须选择其中一个。
在讨论开始之前,有三张照片:空白照片、实验“卧底”A、实验“卧底”B,其中一张照片重复地从实验对象眼前闪过(和前面的实验类似,这些照片闪过的速度极快,以至于实验对象根本无法察觉)。研究者想要检验这种无意识曝光会怎样影响两个实验“卧底”之间的交流,而结果是惊人的。当实验对象眼前闪过空白图片时,他有50%的概率会选择实验“卧底”A,也有50%的概率会选择实验“卧底”B,结果是完全随机的。
如果在讨论开始前,实验对象眼前重复闪过实验“卧底”B的照片,有65%的可能他会选择B,只有35%的可能会选择A。但是当实验对象眼前重复闪过实验“卧底”A的照片时,就有71%的概率他会选择A,只有29%的概率,他会选择B。
重复曝光不但会影响我们对某一刺激的感知,如某人的魅力,而且能够影响我们的实际行动。在说服他人时,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