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由于青少年会因社交而分心,老师们正从“教育战场”上败下阵来。当然,学生们却不会这么看。他们实际上没有选择,只能看着老师们就一些似乎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主题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学生们非常希望在学校学到知识,但是他们迫切想了解的却是他们所在的这个社交圈。他们急于知道这个社交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样才能在社交圈中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奖赏,同时尽量减少社会痛苦。进化造就的大脑,使我们天生就会感受到强大的社会动机,并利用心智化系统帮助我们生活在社交圈中。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学生关注“社会利益”的倾向并不是他们“心有旁骛”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他们能够好好学习的最重要的事。
那么,学校又该怎样对这些强大的社会动机做出回应呢?目前,学校通常采取的立场是,把学生们的社会冲动关在校门外或教室之外。在课堂上说话、传递小纸条,或用手机发短信给同学,都是必须“严惩的罪行”。学生们接受的指令是,当你进入教室后,“请关闭你的社会脑”,因为我们要开始“学习”啦!这种做法与要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不要产生吃东西的欲望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处于“社会饥渴”状态,而这种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它将一直令学生们分心下去,因为我们的身体非常清楚,这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每节课腾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社交?让他们想发短信就发短信?我认为,真正的解决办法是,不要把社会脑看成课堂学习的“敌人”,而是要找到某种方法,让社会脑也参与进来,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社会脑在学习过程中帮助我们,而不是给我们制造麻烦。
课堂学习的效果通常取决于侧额叶区域和顶叶区域(与工作记忆和推理活动有关)以及海马和内侧颞叶(与将短期记忆[新知识]转录为长期记忆并让大脑记住的过程有关)。前面的章节已经讨论过,大脑的心智化系统往往与传统的学习系统“对着干”。但是,之前没有讨论的是,心智化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记忆系统发挥作用,甚至有可能比传统的学习系统更加强大。
社交天性实验室
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行为研究揭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在第一项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大卫·汉密尔顿(David Hamilton)请被试读一些描述各种常见动作的句子(如“看报纸”),并请他们尽可能地把所有信息都记下来,还告诉他们,不久之后还要进行记忆测试。与此同时,他又请另一些被试“对那些做出各种动作的人形成整体印象”,并明确地要求他们不需要记住有关的信息;而且,这些被试也不知道不久之后还要进行记忆测试,而是被告知以后需要在他们已经形成的这种整体印象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问题(这些被试以为,他们要回答的问题类似于:“请问这个人是比较喜欢看电影,还是比较喜欢登山?”)。后来,不管他们事先知不知道,所有被试都接受了记忆测试。读者不妨猜猜哪些被试在记忆测试中的得分更高:是那些被告之把有关信息记下来的被试,还是那些试图形成整体印象的被试?其实答案并不难猜,因为很显然,如果胜出的是前者,我肯定不会在这里讨论这项研究。无论如何,这个结果看上去依旧相当奇怪。类似的研究一再证明,那些给特定信息赋予社会意义的人,或者说,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特定信息的人,在记忆测试中的成绩总是比那些有意识地去记住特定信息的人更好。
多年来,上述这种“社会编码优势”(social encoding advantage)一直被认为是大脑内部传统的学习系统(即负责工作记忆的脑区和内侧颞叶)得到有效利用的结果。人们认为,社会编码过程运用这个系统的效率比死记硬背来得更高。从“奥卡姆剃刀”原则的角度来看,这确实不失为一个相当简洁的假说,但可惜它是错的。哈佛大学社会神经学家贾森·米切尔(Jason Mitchell)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社会编码优势进行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就像他之前完成的十几个研究一样,米切尔发现,当人们被要求记住一定信息时,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这两个脑区的激活程度预示着该信息被成功记住的程度。根据用来解释社会编码优势的标准理论,当人们在完成社会编码任务时,也应该出现同样的模式(甚至更加明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米切尔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学习网络对有效的社会编码过程并不敏感。恰恰相反,心智化系统的核心节点——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与社会编码过程中的学习密切相关。
对于我们正在反思的学校教育问题,这些研究结果意义重大。它们表明,心智化系统不仅用于社会思考,它还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记忆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心智化系统的记忆功能似乎比传统的记忆系统更加强大,因为上述研究显示,在社会编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记忆比“努力去记住”的效果可能更好。尽管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心智化系统有其局限性,但在展开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充分挖掘一下上述研究结果的深远意义吧。
除了传统的学习系统之外,大脑还有一个梦幻般的学习系统,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被当作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而得到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很可能会改变一切。当我们在运用传统的记忆系统时,通常都会抑制心智化系统。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跷跷板效应”。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所熟悉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导致这种以心智化系统为基础的学习系统被关闭。此外,课堂学习的整个制度和结构就是以防止心智化系统发挥作用为出发点的——在教室里,社会思考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我们要想出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让社会脑在课堂上为我们服务,而不给我们造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