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3章 真相还是推论:如何分开付账或挑选电影

2020年6月2日  来源:反常识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游戏 作者:史蒂夫·兰兹伯格 提供人:zhongzhi83......

如果你考虑买人寿险,而且是非吸烟人士,应该对香烟心存感激才是。因为它,你才得以少付些保费。

大体而言,世界上有两种人——实际上,世界上的人们千差万别,正如人口数量,但让我们先看得简单些,因为这样比较容易表达我想说的——一种人总是小心谨慎,另一种人总是有恃无恐。那些小心谨慎的人加入健身俱乐部,适量饮酒,留心开车,从不抽烟;而有恃无恐的人不停往嘴里塞棉花糖,熬夜,开摩托车不戴头盔,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如果保险公司无法区分两者,生性谨慎的人们就会被那些毫不知节制的粗心邻居埋没。有时,我们面临的正是这样的现实。

但是,如果保险公司可以为他们分别设计保费,不顾后果的那些人就要承担自身所选择生活方式造成的所有后果。保险公司的窍门是,判断谁是谁。

通过抽烟,能够迅速又简便地判断一个人大体上的健康状况。你是哪类人,因此一览无余。保险公司利用这个信息为非吸烟人士提供更低的保险费。如果你尝到了其中的好处,你享受的折扣不仅反映出不抽烟的健康优势,还反映出你可能比普通人更关心自己的胆固醇水平。

保险公司知道人们会作假,所以在为非吸烟人士设计保费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你真的不吸烟,可能因此多付了一点儿钱,因为有些“不抽烟的人”偷偷在保险公司面前藏起了香烟。然而,千万不要就此得出如果禁烟你的保费一定会降低的仓促结论。你真的不抽烟这件事,其实在暗中告诉保险公司,在许多他们无法观察到的方面,你都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如果世界上全面禁烟,不抽烟的你根本不可能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到时,所有人都要付一样的保费。

提倡为骑摩托车戴头盔立法的人辩称,不戴头盔的驾驶员提高了所有人的保费。实际上,应该完全反过来说才对。那些选择戴头盔的人释放出他们在意安全的信息,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保费。强制戴头盔的做法剥夺了安全骑车的人们显露他们特质的机会。

如果保险公司愿意为戴头盔的驾驶员提供保费上的折扣,那些优惠不仅因为头盔本身体现的安全特质,更是因为驾驶员所流露的重视安全的特质:他们不会在车流中任意穿梭,也不会酒后驾驶。如果法律规定所有驾驶员都必须戴头盔,设计保费时还是会考虑到这么做的好处,但驾驶员的谨慎性格就不会再起什么作用了。如果戴头盔成为一种强制措施,驾驶员的保费很可能会整体上涨。

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投保人总是比保险销售员知道得更多。如果你在自己的房间铺满电路,再盖上地板,只有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保险经纪人却完全被蒙在鼓里。他可能只会好奇,为什么你突然提出要买3份火灾险。信息不对称常常引发出人意料的后果,其中一方总在费尽心思猜测另一方究竟隐瞒了什么。

有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甚至可能威胁到整个保险行业的存亡。我们将投保人的风险等级分为1到10级,5级为平均水平。如果保险公司设计的保费反应的是平均风险水平,那么风险等级为1级、2级、3级的投保人会感觉自己被多收了钱,或者干脆弃保。那么好吧,现在的平均风险不是5级而是7级了。保险公司提高保费试图做出补偿,就会导致风险等级为4级、5级的投保人弃保。保险公司再将平均风险水平提高到8级,于是引发另一轮保费上涨,这么恶性循环下去,总有一天根本没人会来投保。

如果保险公司可以正确判断每个人所处的风险等级,就可以分别向他们收取相应的合理保费。这么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投保人无法判断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那么风险等级为1级、2级、3级的投保人就不会弃保。同样,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投保人总比保险经纪人掌握更多情报——整个行业才存在崩盘的风险。

还有令事情更加糟糕的情况。人们可能在投保后甘愿冒额外风险,比如,房屋主人投保后不再使用警报系统,买了保险的司机反而开快车。如果了解所有信息,保险公司可以阻止类似行为,甚至中止继续为他们提供服务,但保险公司并非无所不知。它们只能寻找其他方式。

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保险公司协助客户规避风险。汽车保险公司可能很愿意补贴你的防盗装置,医疗保险公司毫无疑问将乐意为你提供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的资讯,火灾保险公司会免费赠送你灭火器。然而,能做的事其实很有限。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买灭火器,保险公司送给你一台,你可能也会将它拿去旧货市场出售。

雇主往往不太清楚员工在忙什么。如果你没有观察的方法,就无法对业绩做出正确的奖励。

劳动力市场充斥解决激励问题的各种机制。我任教的大学“提供”给我一间办公室,但不允许我将办公室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很多情况下,这种规定是没有“效率”(efficient)的。我有些同事完全在家里或者图书馆工作,他们一定很乐意收取一些报酬,将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汉堡王(BurgerKing)餐厅(如果汉堡王的客人太吵而令提案无法获得批准,改造成电脑专卖店也可以)。这么一来,学校可以省钱,教授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可以说皆大欢喜,但除了一点小瑕疵:即使身为教授,有些人的品行也并非无可挑剔。比如他们本来的确使用办公室,但出于金钱利益,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工作效率。如果大学可以分辨他们,以及对工作效率降低做出惩罚,就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信息是不对称的——我们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埋头干活,但决不会告诉院长——因此,我们就只能接受不完美的办公室规定。

许多公司都为员工购买超出法律规定额度的医疗保险。公司常常愿意支付500美元购买医疗保险,却不会直接给你涨500美元工资。一开始,这种做法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给员工现金呢?他们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呗。部分原因可能是员工比较喜欢获得不用纳税的好处,而工资需要纳税。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医疗保险能够提高生产力。如果雇主很容易观察到员工的生产力并且对此做出奖励,员工就可以用奖金购买足够的医疗保险。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员工的福利待遇可能是奖励优异表现的最好方式。

比如你是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员工,你总会发现一些能够令公司省下100美元的地方。如果你需要为这件事付出小小的努力,而上司根本不可能留意到,你也许会想那就算了吧。

公司希望对员工的激励措施能够“对症下药”,因此不断寻找合适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利润共享。但是,在一家拥有50万名员工的公司,利润共享并不是一种好方法。如果公司将利润100%平均分配给员工,你只能得到五十万分之一。除非GE对自己的员工了如指掌,否则只有一种机制可以确保激励方式绝对正确:每位员工从公司利润中获得自己年薪100%的奖励。如果GE今年的利润是10亿美元,那么每个人——从董事会主席到值夜班的员工——恰好为公司赚到10亿美元。这么一来,你为公司节省的每一美元都进了自己兜里,于是就会采取每项成本合理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生产力。

这个方案有个小问题,只要公司的员工多于1人,就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但是,问题很容易解决。新年伊始,每位员工为自己的工作投资一笔大额预留款项[1](earmarked)来弥补公司利润与工资间的差异。每个岗位都有固定价值,因此每年都能实现收支平衡。长此以往,每个岗位获得的收益正好是利润与工资间的差额。

这种方法绝对是解决实质问题的理想做法,但每个人都认为它匪夷所思。为什么呢?实际上,没有任何一家大型公司如此操作,这就是它不具备可行性的最好证明。然而,这不足以令我们停止思考其中的缘由。如果我们在将来要设计一套更完善的机制,不是应该停下想一想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吗?

有一种解释显而易见——但它远远不够。通常而言,人们的第一个反对来自:“流水线上的工人怎么可能付得出10亿美元购买他的工作岗位?”我的回答是,他可以借钱。于是人们接着追问,他怎么可能拥有如此高的信贷额度?

乍一看,这个反问几乎无懈可击,但只要仔细思考一番,就会发现它完全站不住脚。如果工人没能借到10亿美元,他至少可以借到一部分钱。如果GE不愿意将你的工作岗位标价为10亿美元,并在年底分给你公司的全部利润,至少能够以某个(远低于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你的岗位,并在年底按照相应的比例分给你公司的利润。这种方法谈不上完美,但聊胜于无。

如果你的理论是借贷能力在阻碍计划实施,那么根据它应该能够预测员工将尽其所能地贷款,部分参与到这项计划中。实际上,员工并没有这么做。你的预测失败,因此理论也就不成立了。

还有另外一个难处,不怎么明显但同样难以忽略:“岗位承包计划”(buy-your-jobprogram)对员工的激励一针见血,对股东却不堪设想。由于拥有50万名员工,公司每赚到一美元就要付50万美元工资,但如果公司不赚钱,就不需要支付工资。

在股东影响公司决策的情况下,这种激励机制的后果简直是灾难。员工工资完全与利润挂钩,但管理层却在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利润。没有人会愿意购买这样的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采取新型公司结构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股东在任何层面插手管理决策。即便如此,有些寡廉鲜耻的股东还是可以收买核心员工,要求他们不必热心工作。

这其中有个教训:你因为解决一个问题而想出的办法却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产生。股东的确无法完全观察到工人的表现,但工人反过来也无法观察到股东的行为。在信息交换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出其不意的解决方法。

“岗位承包计划”与一种谜题存在异曲同工之处。10个人去餐厅用餐,而且这家餐厅无法出具分开支付的账单。餐厅的甜点很贵,没人认为它值那个价钱。如果要甜点,每个人都坚称只会付十分之一价格,给出的理由却各不相同。无论如何,他们按照各自的意思要了甜点。每个人都吃了甜点,因此每个人都为10份甜点的价格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但他们明明原来都不愿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悲剧性结果呢?

解决方式是,每个人都支付全价账单。现在,点一份价值10美元的甜点,你要付的不再是1美元而是10美元,除非你真的愿意出这么多钱,否则就别吃。当然,餐厅因此得到了十倍的利润。于是,经理会付钱让你来餐厅消费。这么一来,餐厅其实损失了它的超额利润[2]。(只要存在超额利润空间,其他餐厅就会向你提供更好的优惠。)

完美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呢?它堪称完美,但还不算。你的一位朋友从洗手间出来,经理悄悄把他带到一边,塞给他20美元让他要了甜点。

真相 / 推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