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孤独的生物,穷尽一生试图摆脱孤独。讲故事是我们摆脱孤独的古老方式之一,请听故事的人感受,发表评论:“没错就是这样,或者至少通过这个方式,你会感觉,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孤独。”
——约翰·斯坦贝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僧人,为了理解和追求真理,一直在寻找一位前辈,为他指点迷津,解释伟大智慧的真谛。他打听到一位大师就住在邻国,便启程了。
他不断跋涉,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后,在他穿过林中一块空地时,终于发现了一间小小的茅屋,当他走近时发现门是开着的。等待了许久后,他终于决定进屋了。
里面有一张小桌子、一个茶壶和两个杯子。他非常渴并且听说这位大师慷慨大方,就灌了一杯进肚子。就在这时大师出现在了门口,这是一位驼背的老者,眼中闪烁着着睿智又慈祥的眼神。老者看了看他,看了看那杯茶,摇摇头就走了。
他呆呆地等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离开了小茅屋,在树林里找了个地方就睡了。
第二天他又早早来到,还是只看到小茅屋、桌子、茶壶和几个杯子,不见大师,他还是等着。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之后,抬眼发现了老者。大师看了看他,看了看杯茶,摇摇头又走了。
如此反复几天后,他终于向老者开口了:“师父,我远道而来向您学习,请您今天不要再离开了,教教我吧。”这位老者停下脚步,转了过身来,走向桌子。他拿起茶壶,开始向僧人已经装满水的杯子里继续倒水。茶水像瀑布一样从杯沿溢到了桌子和地板上,僧人后退了好几步。
老者说:“你的脑子就像这杯茶,已经装满了,在新事物到来之前,你必须先把脑子清空。”
新的思维需要成长的空间。当旧的信仰挤出新思维,那么旧的思维就会枯萎、消失。倾听别人,帮助人们剔除一小部分现有的想法,使他们的大脑有空间接收新的思维。当你倾听另一个人说话时,对方也在听自己说话,有时候这已经足够让对方改变他们的想法了。
很多人认为自己懂得倾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或者他们并没有认真听。关于“听”,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定义,是一个客户告诉我的,他说:“听,就是等待轮到我们说的机会。”至少他是诚实的。
听,就要多听,要有技巧地听。但是在这个只看重看得到、可测量结果的世界描述“如何”是非常困难的,导致我们失去兴趣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听的技巧。
“积极聆听”强调的是有效聆听。但要将聆听视为一种行为技巧又过分强调了可观察行为,如眼神接触、点头、反馈性复述。所有我们所学的这些肤浅表现都是“伪聆听”。诚然,学会这些在聆听中的表现是很不错的技能,假装聆听也比什么都不试要好。
通常情况下,那些看得见的、可度量的技能,需要经过现代常用的各种考核形式和“结果导向型问责”。但是,真正的倾听是无法这样测量的,因为它要比其他可度量的技能深刻得多。
当我最近在布达佩斯谈及这个课题时,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女士举起手说:“聆听就像性爱。”成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后她继续说道:“如果有欲望,怎么会没技巧呢?”
如果你想感化某人,去改变他对某事的想法,真正地聆听比假装在听更有效。真实聆听有一种深层次、变革性的力量。尝试回忆一下从前,当某个人很认真地听你说话,你大概也会记起你慢慢地放松心理防御,最后完全信任对方吧。
被认真聆听所获得的安全感可能会让你真实地表达你做了什么,你不明白所处的状况和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真实聆听允许你大声地坦承你内心的不确定。当你到达人们隐藏不确定的内心深处,那就更易具有影响力了。固定的已知因素难以形成和塑造,未知因素却可延展和弯曲。根据你聆听时所反馈的态度,人们能感觉到是温暖、值得信任还是冷酷、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