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有些断言不证自立,无论从何种途径获得这类信息我们都能接受它。但与我们的观察或背景信息相冲突的断言却值得质疑,下面将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形。
该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我们自己的观察提供了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的最可靠来源。因此,对与我们的观察相冲突的判断提出质疑,是最为合理的。假如摩尔看到朋友马奎斯买了一辆新的红色迷你库珀,但帕克告诉摩尔,“听说马奎斯买了一辆天蓝色迷你库珀”,摩尔并不需要经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就可以指出帕克所说的车的颜色有误,因为这和他本人观察到的颜色相冲突。
但观察或记忆并非不可错。有各种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观察或记忆。注意力不集中、牵挂着其他事件或情绪不宁等都可能引起观察的种种偏差;物理条件的限制也会导致观察的误差,如光线昏暗、环境嘈杂、速度过快等;度量工具的不精确、不稳定或不准确也会导致观察结果的偏误。帕克就曾因为车胎压力表的瑕疵而导致在高速行驶时爆胎了(他现在带两个车胎压力表)。
现实生活 观察错误将……
据纽约某调查错误判决的社团“无罪工程”提供的消息,在过去10年里,207名获得宽免的被监禁者中,有75%是因为证人的错误指认而导致了错判。
——《纽约时报》2007.10.1
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观察力。有些人具有超群的视力、听力或记忆力,这些人在相应方面的观察能力就超于常人。
我们的信念、希望、担忧和期望也会影响我们的观察。告诉某人某间屋子里鼠患成灾,他就可能认为他看到了有老鼠的证据。告诉相信鬼魂的人某间屋子里有鬼魂出没,她就很可能相信她看到了有鬼的证据。在心灵研究会为测试人们的观察力而举办的降神会上,有些观察者坚持认为他们看到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当被告知某班的学生比普通班级的学生更聪明后,老师就很可能相信这些学生做的作业优于平均水平,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在第6章,我们将谈到一厢情愿的思维(wishfulthinking)的谬误(谬误就是推理的错误)。任由希望和愿望影响我们的判断、粉饰我们的信念时,就犯了一厢情愿的谬误。“现实生活”专栏“尼日利亚预付款4-1-9诈骗”中,所提到的许多人既是诈骗者的受害人,也是一厢情愿的思维的受害者。通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仅仅因为你拥有账号就有人给你支付大笔钱财,而对方所需要的只是转款的准备金。最容易受骗上当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但似乎唾手可得的大笔钱财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个人兴趣和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对于我们喜爱的人,我们难以发现其斤斤计较或自私自利的行为;对于我们痴迷的人,则看他的一切都完美无缺。与之相反,对于我们讨厌的人,则总能发现他的斤斤计较或自私自利。我们如果迫切希望某项计划获得成功,就能超乎实际地看到其成功的迹象。而我们如果希望某项计划归于失败,就会不自觉地夸大其中的缺陷,甚至想象出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不足。如果一项工作、日常事务或者一个决定是我们不愿面对的,我们就会倾向于从中得出最糟糕的暗示,并以之为借口迟延不决。但如果我们事先就倾向于做这项工作或想做该决定,我们就更有可能关注它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洞察 不可信但真实
上图的两张桌子看起来不同,但其实大小形状都完全相同。这幅幻觉图由罗杰·谢泼德于1990年设计。该图表明我们的观察很可能出错,这里仅仅是因为视角不同而导致错觉。正文中提到,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观察。
最后要说的是,记忆像观察一样并不完全可靠,除非我们以可控的手段记录了我们的观察。正如多数人所了解的:记忆也可能具有欺骗性。批判性思维者总要保持如下警觉:他们记忆中所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是他们曾真正观察到的。
然而,尽管第一手观察并非绝对可靠,但它们仍然是我们最好的信息来源。任何与我们自己的直接观察相冲突的报道,都要经受我们严格的质疑。
该断言和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我们总是基于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大量已被证明的信念,包括我们从自己的直接观察中学到的事实和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事实)来评价各种报道。这样的信息之所以被称为“背景”,是因为不像我们今早亲眼目睹的事情,我们也许无法具体说明自己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在我们的背景信息中,有很多是被各种材料充分证实了的。背景信息充当着我们的知识储备的信息库。当遇到与背景信息相冲突的各种报道时,即使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反驳它,我们通常也会拒斥它。对于报道“北极附近有繁茂的棕榈树”,即便我们没有机会通过直接观察证实或反驳这一陈述,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接受它。
媒体 沃比冈湖效应(有时候实际上没有人可信!)
幽默作家加里森·凯勒在电台里虚构了一个城市沃比冈湖城,其中,女人强壮,男人俊俏,孩子也都非常出色。这个城市的名字被用来指代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人们都相信自己在许多方面优于他人。大多数人相信自己比一般人更聪明、更公正、少偏见,是更好的司机。
不久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完成了一项针对高中12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收回问卷100万份。70%的人认为他们的领导力高于平均水平。只有2%的人认为他们低于平均水平。在评价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时,100%的人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其中,60%的人认为自己处于前10%,25%的人认为自己处于前1%。
在许多方面,人们更愿意(渴望)相信自己比客观证据所显示的要好。这种倾向可能给我们招来种种麻烦,如成为行骗者的行骗对象,过高估计我们在特定领域的能力从而导致损失。
——摘自托马斯·吉洛维奇《我们如何知道并非如此》
通常情况下,在最初面对一个断言时,我们首先赋予该断言一个特定的初信度(initialplausibility),即粗略评判一个断言对我们而言是否可信。这一评判取决于该断言和我们的背景信息有多大程度的一致性——它和背景信息“吻合”得如何。如果较为吻合,我们就赋予它较高的初信度;我们倾向于接受它。但如果该断言和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我们就会赋予它较低的初信度,除非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它,否则我们倾向于拒斥它,如“在美国,去年吉他的销路比萨克斯风要好”。这个断言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背景信息很相符,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证据就可以接受它。但是“查利87岁的祖母在隆冬时节游泳横渡密歇根湖”这个断言的初信度就不高,因为它明显和我们关于87岁老人、密歇根湖、在冰水中游泳等背景信息相冲突。事实上,除了亲眼目睹这一冬泳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能说服我们接受这一断言。即便看到了这一冬泳的场面,我们也应该考虑自己被假象欺骗或愚弄的可能性。
现实生活 你是招风耳、短脖子吗
据心理图形学(又称相面术,作者更认可这个名称)专家比尔·科定勒称,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多彩地揭示了他的需求和能力。他不是说可以从面带微笑或一筹莫展中看出一个人的情绪。而是说可以通过你与生俱来的面部特征来解读你基本的个性特征。
你是招风耳吗?说明你表现欲强。招风耳越明显的人表现欲越强。你的脖子短而细吗?说明你固执、说话强势。你嘴唇厚吗?说明你喜欢引人注目。由于下巴的长短、眉毛的位置、耳朵的大小、脖子的长短都能准确地表现人的个性特征,专家就可以由此断定两个人之间能否成功地相处。
前总统卡特的这张照片说明他喜欢引人注目,而布什总统则内向(嘴唇薄)且控制欲强(眉眼距离近)。
你们自己来判断上述说法是否可信(作者觉得这不太可信)。科定勒是加州圣安瑟尔摩市的前市长,这一事实会让他所说的更可信吗?
现实生活 识谎天赋
旧金山大学的沙利文教授就人们识别欺骗的能力对1.3万人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有31人具有超常的能力。被沙利文教授称为“天赋”的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稍纵即逝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敏感。说话迟疑、声音发颤之类都是说谎的线索。具有识谎天赋的人依据这些线索就能发现那些说谎的人。
沙利文教授教心理学,她和同事希望通过研究这种“天赋”从而更能了解泄露谎言的行为。她在全美医学会的第23届科学报告会议上提交了这份研究报告。
或许有极少数人能可信地指出谁在说谎,但被视为有这个能力的人远远多于实际有这个能力的人。
——来自出版学会的报告
并不是每个可疑的断言都像关于查利的祖母渡湖那样地离奇。最近有一篇关于得克萨斯州林代尔发生了一起房子被盗走的报道,初看起来这个报道不大可能为真——谁能把房子偷走呢?但有可信的材料证明这真的发生了。甚至有更加鲜为人知的事件最终也被证明是真实的。这说明,针对与我们利益相关的报道,即使初信度较低的,也值得我们去审查它究竟是否为真。
遗憾的是,对于解决已相信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冲突,并无简明的公式可以套用。作为一名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你要做的就是在考量与背景信息相冲突的断言(初信度低的断言)时,信任你的背景信息,但与此同时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并意识到更进一步的信息有可能会让你放弃原被视为真实的断言。这是艰难的权衡,但也是值得探究的活动。例如,设想你最近一直经受头疼的折磨,你尝试了医生给你开的各种药物都无济于事。正好你的一个朋友说她和你症状相似,用通常的药物也是久治不愈,后来她尝试芳香疗法很快奏效。本书作者并不太相信精油能治疗头疼,因而对芳香疗法并不寄予多大希望。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芳香疗法能让人舒缓放松,而紧张是头疼的原因之一。
关键在于初信度有程度的区分,有的断言相当可信,有的断言只是勉强可信。如,有可能为真的(实际上为真)断言:帕克和比尔·克林顿是高中同学;不大可能为真的断言:帕里斯·希尔顿是物理学博士。上述关于芳香疗法的可信度介于这两个断言的可信度之间。
而背景信息对于适度评价断言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具备有关某主题的背景信息时去评价有关报道的可信度就是勉为其难。你的背景信息面越广,你就越能胜任对给定报告的评价。例如,若不具备经济学基本知识,就无法恰当地评价关于联邦赤字的风险的判断。要判断把社会保障称为储蓄账户的误区所在,有关社会保障是如何运作的背景信息就可帮你澄清要害。而扩展背景信息、丰富知识的不二法门是:广泛阅读,自由交谈,培养探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