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儿童
上节提到的后面那些儿童可能已经没了勇气,因此应当防止他们强烈的自卑感,这种感觉没有人能够承受太长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他们被学校里的问题压垮了而不遵守纪律,或者根本就不去想学校的这些事,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已经没有希望了,如果事情的确这样,我们应当认同他们的行为是一致的、合理的。但是个体心理学不能接受这类孩子没有希望,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有用的事情,虽然总会有错误出现,但是它们能够纠正,孩子们可以继续进步。
然而,他们处境中的问题通常没有被处理好。当孩子被学校的新困难压垮时,母亲的态度就开始变得谨慎和焦虑。所有考得差的成绩,在学校里面受到的批评和指责都被家人的反应放大。很多时候,那些在家里很乖的孩子因为在家里被宠爱,在学校的时候就会因为失去与家人的联系,并且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而表现得很差。此时,溺爱孩子的母亲就会被孩子讨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骗了,母亲的地位跟以前就不一样了——由于新环境引起的焦虑感,他们会忘记母亲以前的宠爱。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在家里很爱争吵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却很安静、平和,甚至很拘谨。有时母亲来学校说:“这个孩子占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总在打架。”老师回答说:“他在学校一整天都安静地坐着,一动不动。”这跟前者恰好相反: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了关注,因此很安静、很谦逊,在家的时候他不被关注,因此爱打架。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8岁的女孩,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并且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的父亲却找到医生,说:“这个孩子有暴力狂的倾向——实在是一个暴君。我们再也忍受不了了。”原因是什么呢?她是一个弱势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只有弱势的家庭才会害怕孩子的到来。当第二个孩子出生时,这个女孩觉得自己地位不保,并且她还希望像以前一样是被注意的焦点,她就开始变得好斗。在学校,她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欣赏,没有理由去打架,于是就发展得很好。
有些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遇到困难,家人跟学校的人都埋怨他们,结果这些孩子犯的错误越来越多。有些孩子在家里跟在学校里一样都是邋里邋遢,如果他们在家跟在学校的行为一样,我们就必须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原因。无论怎样,必须考虑这些孩子在家里跟学校里的所有行为,以形成对其问题的判断。如果想正确地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跟他们努力的方向,他们生活中的每个部分对我们来说都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那些社会适应能力相当好的孩子面临学校的新环境时,也许会不能应对,这通常会在他们来到一个老师和其他同学都非常敌对他们的学校时发生。例如,那些不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孩子被送到贵族学校时,会很痛苦,因为别人认为他们不是来自“对的”背景,并且同学们似乎都跟他们对立。这些孩子之前也是娇生惯养的,或者起码也是受到百般呵护的,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处于非常敌对的环境中;有时其他孩子的残忍程度也令人震惊。很多时候,有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家里不会提任何相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羞耻,他们默默地承受着这些痛苦的折磨。
通常,当这些孩子到了16~18岁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必须像个大人,并且要直面困难的时候——会突然停滞不前,因为他们没有了勇气和希望。除了适应社会的困难,他们还有人际关系的问题,因为他们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这种病例我们要做什么呢?他们的能量无处释放,他们与世隔绝,或者是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那种通过伤害自己来伤害他人的人可能会自杀;另一方面,也有想消失的那种人,他们会孤立自我,丢掉他们曾经仅有的些许社会能力,不以普通的方式与人交谈,不接近别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敌意——这种状况是急性的,我们称之为精神分裂症。如果遇到任何一个这样的人,必须想办法让他们重拾勇气,他们是很难处理的病例,但是可以被治愈。
由于儿童教育问题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其生活方式的诊断,在这里就需要回顾一下个体心理学为这种诊断所研究出来的方法。生活方式的诊断自然对除教育之外的很多其他事情非常有用,但是它在教育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对他们的直接研究外,个体心理学还用到询问儿童早期记忆和他们关于未来的职业计划,观察其姿势与动作,以及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中进行推理的方法。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些方法了,但是可能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因为它与教育成长的关系最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