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察那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虽然看起来很聪明(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他们能给出正确的回答),但会流露出强烈的自卑感。聪明当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孩子有完全私人的心理态度,与神经衰弱者类似。例如,在强迫性神经症中,患者意识到强迫性的行为是无用的,却无法停止。私人理解和私人语言也是这种病症的特征,他们从不说代表高度社交兴趣的常识语言。
如果我们把常识的判断与私人逻辑相比较,会发现常识的判断通常更接近事实。我们用常识来区分好与坏,会在复杂的情况中犯错,而这些错误会自我修正。但是那些总是从私人兴趣出发的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区分对与错。事实上,他们总是显露这种无能,因为他们所有的行为对观察者而言都是透明的。
想想犯罪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们询问罪犯的智力、理解力和犯罪动机,就会发现,他们通常觉得自己的罪行是聪明的英雄举动。他们相信自己达到了优越的目标——也就是他们比警察更聪明,并能比其他人得到更多。因此他们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行为其实与英雄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他们缺乏社交兴趣,这使得他们的行为都是有害的,或是对社会无用的。这种社交兴趣的缺乏与缺乏勇气、性格懦弱直接相关,但他们并不知道。那些面向无用人生的人,通常害怕失败、黑暗和孤独;他们希望和其他人一起生活。这是怯懦,应该被贴上怯懦的标签。的确,阻止犯罪最好的办法是说服所有人,犯罪只不过是怯懦的表现。
众所周知,一些罪犯在接近三四十岁的时候,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找工作,结婚,变成好公民。为什么?想想窃贼。40岁的窃贼如何与20岁的后辈竞争?后者更迅速更有力。三四十岁时,罪犯被迫对以前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因为他们并没得到需要的东西,犯罪没有用了,他们发现金盆洗手更容易。
还要注意一个与罪犯相关的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给予更严厉的处罚,不但不能威慑犯罪者,反而会强化他们认为自己是英雄的想法。我们不应忘记,罪犯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找不到对真正的勇气、自信、社交感和共同价值的理解。这种情况下,人不能在社会中扮演有用的角色。神经衰弱者很少开俱乐部,这对有广场恐惧症的人和犯罪狂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举动。问题儿童很少交朋友,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早年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原型发展出错误的目标和私人逻辑系统。所以顺着这个方向他们走到了生活的消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