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教育的目的(4)

2020年6月17日  来源:教育的本质 作者:(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提供人:yanjia82......

对知识结构的了解属于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专业学习才能获得。我所说的对知识结构的了解,指的是对整体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掌握。只有专门学习才能让学生了解一般知识点的构成,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领悟生活。受过此类训练后,学生们应该既能进行抽象思维,也能进行具象思维;既能理解抽象概念,也能分析具体事实。

最后,学生们还需要具备最为难得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对风格的感受。这是一种美学感受,来自人们对以一种简单的、没有冗余的方式直接达成某种预见目标的欣赏。艺术风格、文学风格、科学风格、逻辑风格、实践风格,所有这些风格都有着相同的美学特质,那就是实现和约束。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本质的热爱,其实也是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学科风格的热爱,它不是那种不温不火如闲庭信步一般的爱。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即教育的实用性。准确来说,风格是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的最后的特质,也是最重要的特质。它能渗透人们的整个生命。具备风格感的管理者会厌恶浪费;具备风格感的工程师会节约材料;具备风格感的工匠则会青睐优秀的作品。风格是人类精神的根本道德。

然而,在风格与知识之上,还存在一种难以阐释的、超越希腊诸神命运的存在,那就是“力量”。风格形成和约束着力量。不过,达成既定目标的力量是最重要的。首先是达到你的目标。先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风格,应该先把问题解决——“向世人证明上帝之道”,管理好掌管的省份,或者解决眼前的任何问题。

那么,风格有何作用呢?在风格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专心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是只实现自己的目标。在风格的帮助下,你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而这种洞察力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后一件礼物。风格能提升你的力量,因为它能让你专心致志,不被不相干的事情打扰。风格是专家独有的品质。业余画家或业余诗人有何风格可言?风格从来都是专业学习的产物,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

当今的英国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而教育之外的机制也在扼杀教育的活力。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这方面,英国在两种观点面前犹豫不决——尚未决定是培养业余人士还是专业人士。19世纪的世界所经历的一大深远变化,就是知识的增长提升了人们的洞察力。业余人士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日常工作方面也能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华,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才能塑造的洞察力。本次演讲的目的就是阐述如何在塑造专业人才的同时,保留业余人才的核心品质。我们的中等教育在本该变通的方面不知变通,在本该严格的方面毫不严格。所有的学校都在痛苦不堪地训练学生应付特定的考试。校长无法根据学校的教职工情况、教学环境、学生专长和财政情况,自由地发展普通教育或专业教育。我认为,任何旨在考察单个学生的外部考试体系都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首先,接受考察的应该是学校而非学生。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颁发专属的毕业证书。政府应该对这些学校的毕业标准进行抽样调查,对其不足之处予以纠正。对于教育改革,首要之处是以学校为单位,让学校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由自己的教职工设计课程,然后得到政府批准。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从一种形式主义落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类惰性观点落入另一类无用的惰性观点。

陈述无论在何种国家体系下,学校都是确保效率的真正的教育单位时,我也设想过以考察单个学生的外部考试作为替代体系。但是,正如斯库拉总与卡律布狄斯相伴[14],教育改革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如果监察机构有权根据严格的标准将学校分成两三大类,并要求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类别采用规定的课程体系,那教育所受到的打击同样会是致命的。我所说的以学校为教育单位,指的是以之为单位,不存在比它更大或更小的单位。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有权考虑自己的特殊情况。出于某些原因,对学校进行分类的做法是必要的,但要给它们自主修改课程规划的权利。同理,大学院校和专业技术学院也应该有此权利。

当人们认真思考教育对国家年轻一代的重要性,意识到生活的失败、希望的破灭,乃至整个国家的败亡,都源自对教育的懈怠,试问谁不义愤填膺?现代社会有一条铁律——不重视智力教育的民族注定会走向灭亡。任何英雄主义、社会魅力、聪明才智或者军事胜利都无法阻止命运的脚步。如果今天我们故步自封,那么明天随着科学的进步,那些不重视教育的民族便无法获得命运的青睐。

教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