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高等动物都擅长读心术

2020年6月19日  来源:共情的力量 作者:(美)亚瑟·乔拉米卡利;凯瑟琳·柯茜 提供人:yanjia82......

高等动物都擅长读心术

随着动物们进化发展出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它们的共情能力(既包括有益的,也包括有害的共情)也突飞猛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因为能够“读懂”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有所提高。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读心术”这一天赋绝对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事,但是更原始的(更准确地说,是进化上不一样的)物种似乎也能参读他者的感受和动机。

在《鸟喙》(The Beak of the Finch )一书中,科普作家乔纳生·威诺(Jonathan Weiner)采访了一位每天都给鸟儿喂食的女士,她讲述了一段自己与一只鸟之间发生的神奇故事。

那一天,我待在家里,坐在床上看书……一只雀鸟飞到我身边的枕头上。我能看到它的鸟喙有些问题,是长了禽痘。禽痘通常长在脚上,但有时也在鸟喙的里面疯长。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只鸟能做到这样——直接飞起来,注视着我的脸。虽然你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也会抬起头看着你,但这次很不一样。这次感觉就像——用一种拟人化的说法——一个求救的哭泣。当然你无法知道答案。也很有可能是它没法吃东西了,很饿,而我就是那个食物来源——提供米粒的人。谁知道呢?对我来说,那就像是在说:“救救我。”

我就帮它把禽痘擦掉,在长痘的地方涂了紫药水。我想尽力帮它处理好。

尽管我们无法知道那只鸟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如果我们猜测那只鸟当时知道自己快要饿死了,作为最后的尝试,它向一个善良的人类求助,这好像也不会太过分。不管这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还是一个侥幸的事件,那只鸟的非常规举动救了自己的命。

给动物赋以人类的感觉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科学。科学家都要求有证据,可又无法准确测定动物的感觉,因为它们并没有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能力。但很多聪明睿智的人们仍然相信其他物种也能体会到喜悦、悲伤,甚至是像内疚、羞耻、哀伤和嫉妒这类的高级情绪。用共情语言来说就是,动物们能领会到他者(包括人类)的这些情绪并能给予回应。

杰佛瑞·麦森(Jeffrey Masson)最初是学精神分析的。在他的《哭泣的大象》(When Elephants Weep )一书中,他讲述了一个在一对天生的敌人——大象和犀牛——之间产生共情的故事。

一个犀牛妈妈带着它的幼崽来到一片盐沼地,小犀牛陷进了泥潭里。犀牛妈妈用鼻子拱了拱小犀牛,确认它没有受伤,然后就到树林里觅食去了。随后,一群大象也来到这片盐沼地,犀牛妈妈就赶回来攻击那只领头象。象群被赶走了之后,犀牛妈妈又去树林中觅食了。麦森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一只象牙很大的成年大象走到小犀牛身边,从小犀牛身上跨过去。然后这只大象跪了下来,把象牙伸到小犀牛的身体下面,开始往上抬。这时,犀牛妈妈从树林里冲了回来,那只大象就离开了,回到了另一片盐沼地中。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每当犀牛妈妈返回树林里的时候,大象都过来想把小犀牛从泥潭里抬出来,但每一次犀牛妈妈都冲回来保护小犀牛,大象也只好撤退。最终,象群继续上路了,小犀牛仍然陷在泥潭里。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准备把小犀牛救出的时候,它自己竟然从变得有些干硬的泥潭中脱离出来,去跟等着它的妈妈会合了。

为什么大象会冒着受到犀牛妈妈攻击的风险帮小犀牛呢?虽然大多数科学家都很谨慎,不会给动物的行为赋以人类的情绪,但我还是觉得,如果不这么考虑就很难给出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很明显,那只大象意识到了小犀牛深处困境,一次又一次地想去帮忙——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善良的无私行为。如果认为共情是能准确地理解另一个个体的体验并能敏感地做出回应,那么说那只大象感受到并且表达出了共情会有什么不对吗?

不久前,一位动物园管理员刚好目睹一只受伤的小麻雀掉进了大猩猩的笼子里。一只大猩猩马上抓起了这只小鸟。但大猩猩并没有像动物园管理员以为的那样,会揪扯这只小鸟,或者把它当下午茶吃了。相反,大猩猩温柔地用手掌托起这只小鸟,盯着它看,好像着了迷一样。其他大猩猩也凑了过来,它们小心翼翼地依次把这只幼鸟传递下去。到了最后一只大猩猩手里时,它走到笼子的栅栏边上,把小鸟递给了在旁边惊呆了的动物园管理员。

是不是大猩猩意识到了小鸟的困境,才有了共情的反应,而这个反应又激发出想帮忙的愿望呢?没有什么能比看到他人有难更能拨动我们的心弦。一天下来,可能会有几百个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都不会去考虑他们的心情,但只要看到有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明显遇到了难处,我们就会强烈地想给出回应。

其实在其他物种中也同样会有这种基本的共情本能。如果那只小麻雀是健康活泼的,那大猩猩可能想都不想就把它给吃了,还可能会为自己能凭空抓到一只鸟而开心,然后用一嘴的鸟毛和鸟肉来炫耀自己的能力。但是,一只受伤的小鸟让大猩猩困惑了一下。然后共情就开始起效了,这使大猩猩的自发反应变成了用心的关照。大猩猩可能在想:这只鸟为什么会待在笼子里的地面上,而不是像其他鸟那样在天上飞?对这个奇怪的小东西,我应该怎么办呢?

琢磨这些问题会让事情慢下来一些,这给了大猩猩一点时间来观察这只幼鸟。或许大猩猩从小鸟的眼神中看出了它的恐惧,或许它感受到了小鸟的心跳过快,或注意到了它慌乱地想要逃跑。尽管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定大猩猩当时是怎么想的、感受到了什么,但我们有一点非常明确——在那个由痛苦、恐惧和非寻常状况而营造出来的与正常生活不同的空间里,发生了一个共情的故事。

下面是另一个跨物种的共情故事,这次是发生在大猩猩和人之间。75年前,一个在非洲工作的年轻人因为感染疟疾病倒了。他的名字叫杰瑞·柯通(Cherry Kearton),他家里养了一只叫托托(Toto)的大猩猩。托托从早到晚都陪在这位生病的朋友身边,日复一日。柯通想吃药时,托托就把奎宁的药瓶递给他;他要看书时,托托会一本一本地指着不同的书,直到柯通点头。然后托托就把对应的书拿出来,递给它卧病在床的朋友。在漫长的恢复期间,柯通有时会穿戴整齐地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托托已经帮他把靴子脱掉了。

柯通相信,托托的行为是源于他们之间的感情,而且大猩猩具有能明白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超强能力。柯通在1925年记录这些事情时也指出,有人听到这些故事时会表示怀疑。“很可能有人看这本书的时候会说,猿和人之间的友谊很荒诞,托托只是一个动物,并不能真正感受到我赋予它的那些感受,”柯通写道,“如果他们能像我当时那样,感受过它的体贴照顾,看到过它的关心,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了。”

因为大猩猩和其他的非人动物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确定它们的想法或感受。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行为、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对它们的情绪和想法加以推测。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对他人所做的事。尽管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我们一直都是这样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的:关注他们面部表情中的细微变化,注意他们撅起嘴唇、扬起眉毛或是咬紧牙关的方式,观察他们表达紧张、恐惧或厌恶时肌肉变化的方式,记住他们手插在口袋里的轻松站姿,或是紧张时两脚交替轮换的样子。通过仔细观察他人的非语言行为,我们可以准确推测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解读他人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是共情中遗传属性的一部分,是我们从敢于自我牺牲的黏菌、喜欢蚂蚁的毛毛虫、救小犀牛的大象和深爱人类的大猩猩身上传承下来的。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理解,也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如果没有理解对方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我们就读不懂他们的意愿。这样,所有的陌生人都会被当作敌人或者被无视,即使对待朋友和家人也会漠不关心。看到他人的痛苦和困境时,我们也会转身走开,不愿提供帮助。而且,我们理解不了其实他们的感受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想法,也无法知道他们的命运其实跟我们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

共情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