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舆论世界反映现实世界的四组特点

2020年5月27日  来源:弱传播 作者:邹振东 提供人:yiju29......

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最好的比喻。人类的知识或者信息,存储在人类的“记忆硬盘”里。一个信息没有进入视窗,人们可以看到的信息载体充其量是一个硬盘物体,只有进入到视窗的信息,才是人们身处的舆论世界。否则,它们都在舆论世界之外。由此,我们可以从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出发,推导出舆论世界反映现实世界的四组特点。

● 舆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既是有限的,也是竞争的

舆论的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它就是人类一个个视窗的叠加。这个星球每天发生的事情难以计数,能进入人类历史记忆硬盘的为数不多,最终能够进行传播的记忆则是时代的传播内存,它与记忆硬盘相比,容量更少得可怜,而最后进入人们视窗的信息才是舆论的关注。

视窗就一个屏幕,而舆论关注的对象,并不仅限于这个星球每天发生的事情。宇宙的、思想的、虚拟的、历史的、未来的甚至永远不会发生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被舆论关注的。正在被关注的与尚未被关注的两者一相比,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何况这个“沧海一粟”的“一粟”自身也是无比庞大的。由人类关注聚集构成的舆论世界,好比佛教宇宙观的一个小世界,大千世界才是恒河沙数。

由于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能够进入“舆论视窗”的微乎其微,“舆论视窗”就是人类的兵家必争之地。注意力是人类的稀缺资源。

信息只有被传播,才有价值;传播只有被关注,才能实现价值。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只有被人关注了,才能影响他人的行为。注意力是影响力的前提,只有获得它,才能征服世界、统治世界、改变世界。注意力是人类的第一权力。

注意力既是最稀缺的资源,又是重要的权力,难怪舆论世界是有限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

● 舆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既是片面的,也是贴合的

电脑视窗的信息都来源于硬盘,即便是不断更新、海量选择,它都不能全面地反映硬盘,更不要说全球互联的网络了。尽管理论上,视窗信息可以调出硬盘里或互联网的任何信息,但任何信息不等于全面信息。

舆论世界也是如此,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永远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

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个关注聚集起来的。无数人的视窗聚集起来,就可能总体上反映现实的世界,可能是总体上反映现实世界的不一致,也可能总体上反映现实世界的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舆论世界可以大致地反映现实世界,甚至有时候可以充分地代表民意的背后机理。

● 舆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既是表象的,也是确定的

所有的东西,必须涌动到表面,才能被看到。我们的目光可以看到海平面,却看不到全部的大海。即使我们借助显微镜,看到的原子、电子仍然是其表象,而不是原子或电子的内部。即便是红外线、CT机的扫描,穿透到物体的内部,仍然是对内部表象的反射。因为任何的观察手段,得到的都是对一个表象的反映,即便其某种程度可以反映本质,但“映”本身,就是显示、表现与显现,其结果还是“像”,不过是用表象的方式映射出本质。无论观察手段可以深入到事物内部的哪个层次,在观察手段的折返点,就是被观察对象的表象。

舆论的世界是关注构筑的世界,舆论关注到的都是表象。因此,舆论是由表象建构的世界。

关注就是关注表面,思考才会思考背后。而思考要被关注,就必须把思考浮上表面来。

关注永远是在视窗里的东西,而视窗就是内存与硬盘的表面。

所有的舆论研究者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关注到它?或者说它是通过什么方法和路径让你关注的?

如果你不懂得舆论是表面的关注这个道理,就无法把握舆论真正的深刻性。

这里不得不提及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principle),准确地说,“测不准原理”应该翻译成“不确定性原理”。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于1927年发表论文指出,测量这一动作不可避免地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因为观察手段影响了观察对象,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精确地知道其中一个变量的同时,必定会更不精确地知道另外一个变量。

舆论是关注的聚集,一个事物一旦被关注,关注就影响到事物本身的确定性。舆论世界也同样如此,它无法一五一十地反映现实的世界,而是“测不准”。现实世界是由一种“被污染”“被干扰”或“被扭曲”的方式反映在舆论的世界里。

提及确定性,另一个物理学的实验值得重视,那就是“薛定谔的猫”。它是由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和毒药。之后,放射性物质有50%的概率将会衰变并触发毒药,毒死这只猫,同时放射性物质也有50%的概率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这个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这里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薛定谔的猫”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它对舆论学的直接启示就是:一个事物一旦被关注,那么,它就从本来的不确定,变成了确定。

舆论的世界是一个确定的世界。尽管它并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原,但是一个事物一旦被舆论关注,它就被“改变”成为确定的“被关注”。

舆论世界不能完全真实地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但却是一个可以“确定”地影响现实世界的世界!

● 舆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既是无序的,也是关联的

舆论世界是一个个关注自然的聚集,每一个关注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口令,没有预设的结构,这样的聚集是无序的。就像一个个视窗连在一起,有组织却没纪律,不管每一个视窗关注什么,最后的决定权仍然是兴趣,就连各个视窗的连接,也是兴趣自然的碰撞,一旦聚集在一起,也是不约而同的。那种期待舆论世界是理性的、有序的想法,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无序,是舆论世界的天性!

舆论世界虽然是无序的,但各个关注的聚集,却不是简单的堆积。就像一个个视窗,各自独立,但是还是有各种局域网、互联网的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舆论场。关注的连接,有一种特殊的方式,那就是链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舆论的运动”章节详细讨论)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关注聚集构成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

答案当然是不能!就像电脑视窗里的信息,不可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硬盘信息一样!

舆论的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偶尔是本质的,往往是片面的,永远是表象的。

[1][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2][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3][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4][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董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6页。

弱传播 / 舆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