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说的是人们由于害怕孤立,在公开表达时往往更容易随大流,即使自己赞同反方的观点,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更加强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沉默是舆论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视角。舆论是表达的,那么,沉默就是表达的反向(沉默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沉默来回避表达态度,第二种是用沉默的方式表达态度。第二种是特殊的表达,比如道路以目,本节采用第一种沉默含义)。
从何者在沉默可以反向看出舆论世界的规律与秩序。比如现实世界的强者在沉默,说明在舆论世界里他是弱势群体。如果不知道两个对立的当事人谁是强者,只要看在舆论场谁更大声、谁在沉默就可以分辨。
除了用沉默来观察舆论的主体,我们也可以用沉默来观察舆论的内容。两方对峙,那些沉默了的内容往往都是舆论世界的弱项。
在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光环耀眼的连胜文,竟被名不见经传的柯文哲打了个“落花流水”!连胜文不断在讲道理,而柯文哲则不断地在骂娘!7月8日,连胜文向媒体表示:“今天如果你只是为了要出一口气,你的确可以选择一个每天在骂的人,但是这样的人选上了,你很快会发现他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所以你可能必须再选一个更会骂的人,这样永远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看到这个新闻,我认定连胜文的选情堪忧。
以“解决问题”为竞选主轴的连胜文,发现没有多少人听他讲道理,经济、民生、两岸关系,民众耐不下性子来听你理性分析,娓娓道来。负面攻击、鸡毛蒜皮,人们满足于对权贵符号此起彼伏的发泄。“连胜文们”满脸的困惑:民众真的不想解决问题吗?他们真的敢把台北市的未来,交给一个从来没有从政经历的医师吗?
一方面,连胜文的确不了解台湾民众的性情。李敖说台湾人憨、厚道,否则,怎么能忍得住陈水扁“变变变”“骗骗骗”这么久?台湾人爱爽,“爽”就一下子,只要现在对味,不问前因,也不计后果。二十多年前,台湾开始全面开放公职人员“选举”。作为威权政治的逆反效应,当时只要有人敢于跳起来骂国民党,不管阿猫阿狗,民众都选他。今天历史再一次重演,在这个阶层固化、弥漫着仇官仇富情绪的时代,谁挑头骂权贵,谁就应者云集。
另一方面,连胜文更不懂得舆论学规律。选战就是舆论战,而舆论往往是不讲道理的。舆论不讲道理,并不是民众不懂道理,而是民众天生不太乐意听强者讲道理。况且讲道理往往是讲常识,常识是不容易成为舆论的。地球是圆的,广州是广东的省会,这些都是常识,但它无法成为广泛关注的舆论。当常识成为舆论,不是常识出了状况,就是社会出了问题。
舆论不擅长讲道理,舆论更喜欢博感情。
2013年年初,苏格兰闹独立,引发全民公投。苏格兰主打的舆论议题都是谈独立的好处,英国方面却不敢正面回应,大声斥责独立的坏处。谁都知道苏格兰独立有好处,也有坏处。可是对于独立的坏处,苏格兰不会说,英国更不会说。英国主打的舆论是强者示弱,是挽留,是回忆,是许诺,是恳求。英国首相卡梅伦哽咽地哀求苏格兰人民“救救英国”(请注意:不是“救救苏格兰”):“假如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假如你们不喜欢现在的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下去。但如果你们离开英国,那就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英国的情感牌是另一种形式的道理,最终英国留住了苏格兰。
在苏格兰独立这件事上,我们发现“双方的声音”并没有沉默,但“一方的道理”却已经沉默。
这就是“沉默的道理”现象。
为什么英国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道理?分裂国家不是历史的罪人吗?不是应该被“千夫所指”吗?统一的好处显而易见,符合主流。那为什么羞答答不敢发声呢?英国不是弱智的政府,它懂得舆论学的规律,它清楚只要和苏格兰唱对台戏,你说独立的好处,我说分裂的坏处,客观的结果就是把苏格兰往外推出去。
从某些国内网民的惯性思维来看,苏格兰独立气焰非常嚣张,反复在向民众灌输“苏独”的好处。但英国政府和反对苏格兰独立的组织,并没有义正词严地警告独立之后的恶果,也没有派出一支“远征军”把鼓吹苏格兰独立的政治人物网站与媒体攻陷,让他们看到“战旗美如画”。他们甚至没有像辩论赛的正方那样,针锋相对地驳斥反方的观点,而是诉诸情感。明白人都知道,如果英国这个时候公开与苏格兰独立分子打擂台,只会把苏格兰大量的中间民众推向独立的那一边。
在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无数类似的例子。念念叨叨、声嘶力竭的父母:“孩子,我是为你好呀!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听不进去呢?”神神道道、欲哭无泪的恋人:“亲爱的,我才是真正对你好呀!他(她)哪一点比我好呢?”这样讲道理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终相看两相厌,彼此都受伤。
“我是为你好”是传播失败的片尾曲,当这句话出来时,就宣告所有的说服到此结束。它堪称排名第一的无效传播句式,其无效根源是“讲道理”传播。在无法说服对方后,靠自我表白来讲最后一次道理,“我是为你好”收到的最多回复就是这五句:“才不是呢!”“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好有什么用?”“我不要你的好。”“你还是对我坏吧。”
“是不是对我好”,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所有的强者都应该学会“沉默的道理”传播,仅仅简单地“给好处+讲道理”,这样的模式是不够用的。小到家庭教育,大到国家认同,如果只会给好处,不懂得博感情,好处给得越多,道理讲得越多,人心可能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