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吝啬者
大脑具有可塑性,但是大脑也具有另外一个主要特征:大脑占人体重的2%,但运作时却要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因此,大脑的工作机制被设置成“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这个工作机制的原因,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指出,是由在能量的熵定定律的规范下,万物的演化与进化都必须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也就是大脑在其功能的构建上追求最省能且高效的特征,甚至是达到每一个细分功能的自动化处理。
在认知心理学上,把大脑的这个特征表达为“认知吝啬者”。
而这样一个特质却是大脑创造力调动的阻碍者,而它却是大脑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大脑的这个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特征,表达在其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会首先调用以本能意识为代表的系统一,进化自动化任务处理,而这种自动化的任务处理程序虽然能做到省能且高效,但它却由此存在一些无法跨越的缺陷。
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指出,大脑的主要用智方式是通过模型的模拟与类比来达成快速判断的,也就是事先在大脑里面存储一些模型,然后把眼前获取到的信息输入到大脑里面,大脑再调动模型对该信息进行类比与解释,然后输出指令。
而这种用智方式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它是被类比的对象所左右的,类比什么样的对象,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下面中间的字我们得出是13,此时类比了数字模型。
而再看如下这张图时,则是B了,此时类比了字母模型。
而如果单单是这个字时,你大脑里面调动什么背景模型对它进行解释,它就是什么。对一个小孩来说,它或者就是一个黑色的图形。
模型决定实在
大脑的这个认知方式,就会导致所有人看同一个东西时,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现象。本质上讲,没有任何2个人,可以看到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没有任何2个人,可以有完全相同的同一个神经元,更何况大脑有数百万亿神经元。
神经元对应模型,而模型解释人脑所看到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没有任何2个人,看同一个物体,可以看到完全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世界。而真正的对象,就是一个量子体,具有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各取所欢。
大脑的这个认知方式,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务虚经常碰到反应者与批评者,看着大家的评价,我只好苦笑,因为我深知,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片天,但是有太多人,喜欢把自己的那片天,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别人的天,然后把自己锁在那片理所当然的天里面,止步不前。
小务虚只想说一句:“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
大脑的这个认知特征,使得模型成为了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霍金会说:“模型决定实在”的原因。
于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模型来解读,成为了关键。
模型:选择不成立
小务虚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几个概念:先天模型,后天模型,强模型与弱模型。然后有读者评论说:“意思就是要在模型之间有意识的选择”,然而,选择不成立。
世界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模型在人脑上的运作,实质上是没得选择。
大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根据最小作用量的“偷懒原理”,在进行模拟与判断时,本能性的自动化选择模型进行类比。
我们一定会优先选择先天模型,因为先天模型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被打磨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化模型,因此,它一定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底层规定性。
比如看这个图的先天模型就是黑色所对应的光波波长打到我们视网膜上,在视中枢集合成一个黑色图形。然后大脑调动后天模型对这个黑色图形进行判断。
后天模型是在先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型的强弱对应的是背后神经元的强弱,这个认知与匹配的过程,基本是自动化进行的,因为这才符合大脑的原则。
如下图所示,只有当以本能为代表的系统1觉得自己无法处理时,才会提交给系统2处理。
而这是最难的,因为我们从来不会怀疑我们的本能,比如我们从来不会怀疑我们的五官,我们对我们眼前的一切事物深信不疑,然而当今一切现代化却是从否定我们的感官开始的。
小务虚经常碰到读者争论说:“物质与意识是两回事”,人类的主体以及所有的动物,一定都是唯物的,越是初级的认知,就越是唯物的,物明明就在那里,为什么就说意识决定物质了呢?
如果上面这个模型决定每个人不一样的世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来看下当今最前沿的量子力学,是如果看待物,在量子世界,所有东西都是个概率存在,所有东西只有当意识参与其中进行观测时,才表达为与该意识相匹配的存在。
心物不是两回事,心事是一回事,它们无法分割,而且对每一个实体人来说,模型决定实在,模型决定每个人的世界,每个人与每个人所说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区别大小而已,因此,争论无意义。
因此,只有我们不相信直觉,不相信眼前得出的一切,大脑才会提交给系统2的理性。
然而,即使进入了系统2,也并不完全理性。
强模型
进入系统2,大脑也是首先调动强模型来进行自动化处理的。
这里指后天强模型,包括一切我们没得选择的文化模型,以及我们后天自行习得的强模型,这些模型之所以强,是因为它不断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不断被我们用来认知与解释生活,甚至成就了我们,这些强模型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对应我们的大脑里面的那些强大的神经元。
这些后天形成的强大的神经元模型就是我们没得选择的原因。
比如文化模型,比如白人看到黑人时,其脑部的恐惧中心自动活化,背后的原理就是白人大脑里面事先存储了种族歧视的恐惧模型,比如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多次不断的提示黑人是危险人群的警告,也有可能是生活中不断重现的黑人暴利影视。
文化模型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它从小伴随我们长大,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于是也为了我们作为对外界反应的自动化对比模型,我们因此也不会怀疑文化模型所匹配给我们的世界。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不平等的等级模型,西方的神学模型以及佛学模型等等。
另一类强模型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习得的模型,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针对一个细分领域去专注,专注的目的与大脑的原则一致,就是为了达到最高效且省能的状态,一旦一个模型达到这种自动化的状态,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强模型。
强模型一旦形成,它于是成为我们解读眼前一切的不自觉模型,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在我们的强模型中解读,比如在一个信佛的人的眼里,世界的一切都被解读成与佛模型相关的。
表面上,是我们自己在选择强模型,而实质上,任何自发状态下,选择不成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本能的选择大脑里面已经存储的强模型。
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禁锢智慧的调动,大脑的创造力也因此无由发挥。
在认识到强模型的遮蔽力度后,能有意识的反自己的本能,主动的调动真正的理性逻辑,于是,我们开始能够进入大脑潜能的状态,但这还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