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不要“人造”典型,不能为了典型而典型

2020年2月21日  来源:科技生活快报 作者: 提供人:kangtao76......

作者:曹句文

在微信圈,有不少好友对上报防疫典型发牢骚。有的地方防疫工作刚刚进行,还没有眉目,就在前期快速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有的说从春节后,就一直被单位领导要求上报典型,“一天一个典型材料,没有也得搞出来”;有的说自己本就在家办公,还没有弄清楚防疫咋回事,就被上级催要典型,有的甚至下面报了一个名字,“围绕这个人编一个事迹”,等等。

防疫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白衣天使、疫线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等等,典型可谓唾手可得,只要走下去俯首皆是。坐在电脑前、敲键盘,闭门造车,焉能“为了典型而典型”。殊不知,典型乃榜样和标杆,是奖励付出者的荣誉,也是引领防疫的旗帜。如斯“人造”典型为哪般,值得警惕与深思。今天,就聊聊典型这个话题。

一、英雄主义与小人物牺牲

喜欢好莱坞大片的人,知道绿巨人、蜘蛛侠、高能太空人等,(囿于幽闭恐惧症,本人极少看电影,且莫说国外大片),那些人造的英雄,异于常人,技能爆棚,总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让普罗大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理想中的典型,也是正确的英雄。

国外的英雄主义理念是对的,比如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脱轨,一车人即将丧命,什么样的人能够阻挡,当然是本领卓越、赋能異稟的人,若以普通的血肉之躯也只会是送人头,这个时候正要蜘蛛侠(在抖音看到的片段);再如,穿越星际拯救人类空间、保存胎胚,只能是高能宇航员牺牲自己进入黑洞,普通人恐怕连上太空舱的机会都没有。这与中国人所提倡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致,既英雄必然有超强的本领与术业的能力才能担任与之相应的职责。

然,澳洲一场大火就将理念上的英雄主义烧没了,没有人看到“救火侠”,甚至是蜘蛛侠、绿巨人等,正如有人提到美国飓风将沿海城市倾覆的时候,同样也没有看到所谓的救世主。所以说,理念的正确,不付诸于实践是很可悲的事。但,这种英雄主义的理念是值得汲取的。

防疫,我们很自然就会想起钟南山院士等一批科研专家,想到无数白衣天使的医务人员,想到逆行者,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教材。当一般人被告知“宅在”家里,就已经明显说明了英雄与常人本身的不一样,在专业上能发挥作用,有拯救的能力即承担艰苦的任务。否则,平常人冒出去,只会越添越乱。

在典型的甄别上,同样必然小心与审慎,尤其面对肉眼看不到的病毒敌人,一旦错误的导向贴给普通人,只会形成错误的结局,即小人物牺牲,一种没有价值的资源浪费,甚至是无辜的“送人头”,这点毋庸置疑。

不要“人造”典型,不能为了典型而典型

如,不少媒体曾经宣传过老人将一辈子的积蓄当善款捐出,在流量的怂恿下,老人被曝光捐出全部财产的新闻也陆陆续续出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热闹之后终归于理性。很快,公众意识到了如此过度宣扬,一来给基层老人造成捆绑伤害,他们本身就是弱者群体,是最应得到帮助的人;二来塑造这样的典型本身没有意义和价值,也无法持续、站不住脚。所以说,典型必然是名副其实、为民请命的英雄,并非小人物牺牲的悲情赞歌。

二、扭曲政绩观与形式主义典型

有个问题,为何各地不少领导如此钟爱于制造典型,甚至工作刚布置就要“典型”呢?

这其中,与价值观和政绩观分不开,如果直观来说,又是形式主义作风的一贯伎俩。比如,典型可以展示“我们做的多好”“本地工作多扎实”,一来可以轰轰烈烈让群众和上级知道“辛苦的付出”;二来不想默默无闻淹没在防疫大浪潮中,生怕“安安静静做美男子”。说来说去,还是相出风头、政绩攀比,以致“人无我有,人有我惨”的“怪胎典型”偶见报端。

如,“20天出生的双胞胎开口说话”“孕妇主动申请上一线”“刚下手术台就能战疫”等相悖人性和常识认知的新闻,堂而皇之于网络之中。尽管有解释“搞串了人物主线”,这个解释不知道公众能不能接受、合不合理。不过,到时能看出其中“为了典型而典型”的建立逻辑。

不要“人造”典型,不能为了典型而典型

可以说,不少小人物牺牲的典型,往往都是“材料上行走”的流程产品,有的上级要典型、给指标、下任务,下级挤破脑袋挖典型、造事迹;再如,有的下级为了展示“自我不一样”,热衷于请托、甚至动用资源多上稿有“典型”。这也说明,为何个别疫情根本为零的基层,竟然也能涌现一大批典型,那么他们究竟是跟谁在“战斗”。

唯有靠材料说话,蹲在文字里游戏,那么各种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典型就会出来,而这又不得不提到咬牙切齿的“形式主义”。扭曲价值观与政绩观滋生了形式主义典型,那么势必直接招来“有样学样”的实践防疫,导致少数地方防疫形式主义,然后又再轮回到衍生形式主义作风。所以说,人造典型的出现,是一个支点,让扭曲价值与形式主义找到同频的憩息。

在此,诸如表格防疫、扎堆督查、表演作秀等形式主义防疫不再重提。另外,不得不说,在形式主义防疫中找形式主义典型,两者真的剪不断、理还乱,归根结底于扭曲政绩观与价值观。

三、防疫“干什么”与舆论“看什么”

日常中,早有个苗头暴露出来,公众被小孩子公交车上让座、小伙子助人反被讹、环卫工捡到钱风雨中苦等多久多久等“营养品”喂养。诚然,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小节蕴藏了真善美、传送了人性淳朴。但引导社风向上、引领世道风尚,真的小修小补就行了吗?何况,那些本身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恭谦俭让、助人为乐等,何须以怨妇的口吻念叨呢。

此外,让传统精神、奉献理念与现代文明升华融合,必然离不开规则与规矩的底线思维,不能无故拔高、撕裂、烘衬,甚至是空洞的赞歌,而需要的是文明兑现的思考以及法律准则的维系。

平常时刻喂养什么,公众脑子里就有什么。那么毫无逻辑的猎奇与情绪带动的感慨,尽管在平时看不到它吞噬与偏激的一面,终究会在特殊时刻表现出来。

比如,当防疫“硬核手段”被无端抬高之际,咒骂条幅、冲砸扇打就立马突破规矩防线而来;当对英雄守护和助其一臂之力的事实被掩盖时,那些“最美光头”“包尿不湿”等看似正确且不乏猥琐的新闻就会粉墨登场。

不要“人造”典型,不能为了典型而典型

为何,是谁在推波助澜,又是谁在不断打脸?公众自觉的醒悟,会在特殊时刻凸显出来,他们需要的是实干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填塞的英雄主义,他们更关心英雄过得不好,我们的未来还能坚持多久?所见,人造典型搞不好就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何况踩在规矩的边延疯狂试探。那些正在做的事、努力的当下,才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并非一切都得向流量看齐。

为此,领导者放下冲动与心态,履职尽责,少些“抛头露脸”,多花时间在解决问题上;不要为了空洞的事务,忽视了问题本身,更不能为特殊时刻特别办法忘记了纪律篱笆。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实事求是、坦荡赤贞,放下对人造典型的执念,何不将精力花在为科研专家、医疗人员、一线基层干部等身上呢?

疫情 / 治理 / 人造典型 / 硬核手段 / 政绩观 / 形式主义 / 英雄主义 / 小人物牺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