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人设的现实代价
观摩朋友圈完美人生的我们收获着焦虑,那些建构完美人设的朋友圈达人又是何种状态?前几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寻人启事”,想找出一位敢于直面人生、剖开自己人设的勇士。朋友Y小姐留下了一条评论:“我应该算是朋友圈表演艺术家了吧。”
我和Y小姐相识多年,我们偶有走动,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往来依然是围绕朋友圈进行的。多年来,Y小姐的朋友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一份热情甜蜜的恋爱生活;有一份可以满世界跑的编剧工作;有一群喝酒吃肉推心置腹的朋友;还有常常摆满鲜花,有猫出没的完美居室。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知道她谈了一场新的恋爱。有一阵,我看他们在柏林看展,在汉堡的港口边享受新鲜弹牙的海鲜,留言问:“你俩为啥永远都在一起游山玩水?”她常在朋友圈发情侣照片,或是男朋友拍下的她。和很多遭人反感的自拍相比,她的照片充满了似乎触手可及的真诚的柔情蜜意,我曾忍不住赞叹:Y小姐,你有一张未婚妻的脸!她曾有一次记录两人在微信上拌嘴:“他着急半天,写: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喜欢你才好,重了轻了都不对。真想变成一幅画一朵花或者一只猫(都是我喜欢的东西),可能就没那么多烦恼了。刚才还得理不饶人雄赳赳气昂昂的我,刷地眼泪就下来了。”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啧啧赞叹:“恋爱啊,你的恋爱真美。”
通过朋友圈,我得知去年的下半年,她跟着创业的男友去了上海生活。上海的生活似乎极其适合她。她拍居所洒满阳光的客厅,铺着木地板摆满绿植的阳台。树荫把整个阳台映满绿色,“伸手就能摸到法国梧桐的叶子。”她的楼下还有一大棵桂花树,整个家都飘着自然的桂花香。通过几乎没人上来的公共露台,能爬上棕红色瓦片层叠的屋顶,夕阳、雨水和明月都开阔地展现在眼前,瓦间和废弃的砖头上都长着晶莹绵软的青苔。
我在朋友圈见证了她的沪上生活。在这间公寓里,她享用由香蕉桃子薄荷奶昔、煎蛋与谷物酸奶组成的早餐。下楼买菜时她遇到只猫掌柜。公寓周围被梧桐树荫覆盖的街道上有很多靠谱的咖啡馆,提供20多块的拿铁,还有20种以上可口的简餐。好吃的小餐馆一天吃一家半年不重样。讲究的上海日料小馆子,配烤牛舌的干碟是用甜椒磨粉掺杂花生碎做的。我还“跟”着她去黄埔江边跑步,在外滩三号听过爵士音乐节。
这一切当然都是真实的,包括她记录下的每一件事情和那些时刻的所有情感。然而,勇于剖开自己完美人设的Y小姐对我翻开了硬币的另一面,那一面几乎从未在朋友圈露面。今年年三十晚上,在家里的年夜饭桌上,Y小姐喝得酩酊大醉,吐了四五次。“不是因为亲戚们劝酒,是我自己想把自己灌醉。据说我醉了以后,不停地说:‘爸妈对不起。’”
Y小姐心里压着一块石头:去年过年的时候,她曾特别笃定地告诉父母,今年会带回去一个男朋友。宿醉醒来的第二天,Y小姐问在一起两年的男朋友:“你和你妈妈说过我吗?”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她提到婚姻,他明确地告诉她:不想结婚。“我一直相信我们最后会结婚。我们甚至还在一起讨论过以后要是有一个女儿,要给她起个什么名字。”于是,就在大年初四,Y小姐买了一大早的机票从老家飞回了北京。“我和我爸妈说我要回去工作。其实是怕自己在家里哭被他们看到——我和男朋友说分手了。”
这段分手的痛心疾首自然没有出现在朋友圈里。“从朋友圈看,我在上海确实过得很不错哦。其实我自己明白,那是很不舒服的半年。”Y小姐告诉我:“就像我在上海的家,我拍出来它最漂亮的一面,但其实那是一个很小的房子,在一栋很老旧的居民楼里。每走一级楼梯都感觉要摔下去。那栋楼有公共卫生间,第一次进去我觉得自己像到了‘生化危机’的现场。”
“我们的感情也并不像朋友圈呈现的那么甜蜜。在上海,我们之间已经缺乏真正的交流。他忙于创业,每天很早出门,晚上很晚回来。我则留在家里写作。最开始,我试图扮演一个贤惠的女主人,就像在朋友圈里晒的一样,我会做精致的早餐,但事实上,他并不习惯吃那样的早餐。一开始,我强迫性地装饰了我们在上海的房子。我觉得我必须把这个家布置得很棒、很酷,但实际上,他也不在乎这件事。我们的生活重心完全不再同步,几乎没有交集。”
“上海的生活并不活色生香,相反,我很孤独。我在上海没有朋友。我每天一个人待在家里。每到日落之前,大概下午4点钟的时候,我就觉得像是有一块石头压在身上,闷得不行,于是我就开始犹豫要不要一个人出门走走。往往,在犹犹豫豫中天就黑了下来。我开始问他什么时候回家。等他到家了,我们可能出门吃个饭,但在饭桌上也没什么可聊的。”
这些年来,Y小姐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感情波动,经历过每天写的戏都被删掉的尴尬窘迫,经历过接踵而至的各种病痛。但这些“丧”,在她的朋友圈越来越少见,乃至于销声匿迹。她担心没有人愿意看这些东西。从前她关注一个拍照片很酷的女孩,后来忍不住把她的朋友圈屏蔽了,“因为每次她和她先生吵架,都要在朋友圈里指桑骂槐。我直觉地感到这个人麻烦、不成熟、生活一团糟。你说你发一个生病,别人能看出什么呢?自怜?不够勇敢?大惊小怪?而且没人陪!谁愿意让人这样看在眼里?还有谁会愿意负担别人的坏情绪呢?”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的人设对她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Y小姐对自己人设的定位是成熟、自知、自信、乐观、健康、漂亮……“说到底就是要告诉别人:我没有走你们的那条路,没有结婚生子,没有买房买车,但我也活得很好。”更进一步地讲:“经济上的不稳定,背离主流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得我憋着一口气,要至少扮演出自己过得还不错的模样。那口气无论好赖都要一直提着,否则,进退失据。”那口气并不只憋给别人看,那是Y小姐北漂多年的骄傲和自尊,是她的最后防线。
多年来,Y小姐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人设。每当有新认识的、她希望能留下好印象的人加好友,她会首先检查一下朋友圈,把不适合的信息锁定起来。她的朋友圈有许多分组。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组别,“他们是比我‘高级’的一群人,有些人比我有文化、有自制力,有些人可能是潜在的客户,我会向他们屏蔽我的负面情绪,我把这称作‘不要用自恋烦你生命的客户’”。
一个人设完美的朋友圈,确实可以带来红利。Y小姐通过朋友圈得到到过工作机会。“有一次有个甲方说:这姑娘特别适合写都市爱情剧,她一直在用生命谈恋爱啊!”她还为此收获了许多新朋友。“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个40岁的男性朋友。刚加上他微信的时候我正在忙着工作,没空和他聊天。没想到过了几个小时,他突然发来信息:对不起,我刚刚看了你的朋友圈,实在忍不住说一句,你太可爱。我也感叹,我的朋友圈还真是经营得挺成功的。”
被完美人设蒙蔽的并不只是观众。欧文·戈夫曼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说:在一个极端上,人们发现,表演者可能完全为自己的行动所欺骗;他能真诚地相信,他所表演的现实印象就是真正的现实。美国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专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曾评价Facebook:它给了人们塑造一个“虚拟模范”的机会,因为我们不必经历在现实中表现自我时可能会遇到的尴尬——说话卡壳、发挥失常、仪态不佳、妆容脱落等等。我们可以精心地修饰每一张照片,编辑每一段文字,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但正是这种对于塑造完美自己的需求,使人们被“囚禁”在自我表现的牢笼中。
事实上,即使观众极少能看到后台,完美人设也永远伴随着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巨大落差。在朋友圈的自拍里,Y小姐非常擅长把自己拍得漂亮。但她逐渐发现这变成了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你是要见人的。”最近,有两个新认识的男性朋友直白地向她表示:你和你照片里看上去不太一样。“我以前不觉得自己是个好看的女孩,但很多人夸我朋友圈里的照片以后,我还真有了偶像包袱。”Y小姐说,“我有些无法面对镜子里蓬头垢面的自己。在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也会自问:他不喜欢我了,是不是因为看到了我的真面目?我推高了别人的期待,有时候也会让自己感到尴尬、心虚。”
有时候,Y小姐的现实生活和完美人设似乎模糊成了一片。她不得不用戏剧性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分手:“我在朋友圈秀恩爱,时间长了,我也知道自己好像在写一个故事。一方面,我觉得在我的剧本里,分手以后的坏情绪是不该出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必须在朋友圈里把分手的事情广而告之一下——既然大家看了那么久的剧,结局是什么,总该有个交代。理想的剧本是,我只发了一条朋友圈,云淡风轻:我们已经分手了,好聚好散,一路走好。”可有的时候,她又感到现实的残酷已经压倒了“剧本”:“可是,如果我的恋爱不得善终,我的人设不也还是崩了吗?”
社交媒体上的五种“秀”法
英国作家坎迪·阿奈穆甘(Khandee Ahnaimu-gan)指出,很多人认为自己混迹于社交媒体,是出于一些很体面的理由,比如改变世界、拓展生意,或者和一些很少碰面的人保持联系。但事实上,理由只有一个:透露出某些信号。
“一个有钱人如果想让你知道他很有钱,并不会拿着百元大钞在你面前晃,而是佩戴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这样比拿着等值的钱在你面前晃雅致得多。如果你是一位精英人士,除了告诉别人‘我很优秀’这句没有人会在意的废话之外,该如何让其他人知道这一点呢?答案就是,透露出一些信号,让别人去发现你的优秀。这些信号更能够证明你的品格和特质,而社交媒体正是你发出这类信号的最佳选择。”他指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想透露出的信号,不外乎以下五种:
财富、生活方式。
比如:发布乘坐商务舱的照片,照片里不经意地出现托盘上的香槟杯。发布海滩躺椅视角的风景照,且这些照片中很少有坏天气——从不下雨,连多云天气都很罕见。
健康、力量、旺盛的精力。
比如:让大家看看自己在健身房展现出来的臂力。发布刚刚完成锻炼的信息,重点是这个锻炼过程配备私教。
智商、洞察力、幽默感。
比如:分享几篇标题看上去很高级的论文,虽然发布者甚至都没有真正读完这些论文。评论当下的热点议题来表现自己有多么的机智。
地位、身份。
比如:我和很酷的一群人在开派对。我在TED做演讲。
某个圈子中的一员。
比如:分享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很可能会赢得发布者所属的某个社会群体的人们的赞同,尽管这些文章可能有些自以为是。(编译: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