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自我价值信念缺陷使学习系统全面崩溃

2019年6月5日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 提供人:sici18......

三、自我价值信念缺陷使学习系统全面崩溃

如果你留意周边的孩子,就会发现,每当孩子做出良好表现时,大人们总是喜欢夸奖三类语句:

  1. 你好棒
  2. 你好聪明
  3. 你好努力

你觉得哪种鼓励更好?

同样是鼓励,这三句“反馈”对孩子的影响略有不同。

其中:“你好棒”是鼓励行为,即小孩会认为他做的这件事(无论是什么)都是“好事”。

“你好聪明”、“你好努力”强化的是主体(小孩)人格,两者的区别在于:

  • “你好聪明”暗示的是“能做好这件事靠的是天赋”;
  • “你好努力”暗示的却是“能做好这件事靠的是付诸行动”。

尽管两者都能够增进孩子的自尊(自我价值的肯定),但鼓励天赋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即在学习动力模型中新增一条反馈回路:规避失败

自毁简史:对一切“学习问题”来一次总清算

如此,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这是必然的),很容易不尝试就直接放弃(因为“天赋”不在此)。因此,当我们面临各类学习内容的选择时,我们会优先选择“容易”,而更倾向于规避“挑战”类内容。

在学习策略上,也更追求“技巧”等能带来“可见反馈”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我们更追求“表象进步”(容易量化)而不是“实质进步”(难以量化且需要时间才能体现)。

但是,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已经明确:对于有价值的学习而言,面临必要的困难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能力天赋”观也是一种被强加的错误信念。

规避失败或许会让人倾向于“避重就轻”,略微削弱学习潜力,但还不至于让人停止“进步”。但是,我们的“信念及认知系统”还会接收到其他一些环境反馈。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太多“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非线性反应,比如:去北极旅游不会死,裸奔也不会死,但是去北极旅游时裸奔基本上必死无疑。

这正是“学习能力被摧毁”的元凶藏的很隐蔽的原因——不相关事物累加的协同效应。

还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行为会跟“能力天赋观”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攀比——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万恶的攀比。

我们看下,当“攀比”遇上“能力天生”的信念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以数学成绩为例。

老师、家长拿好成绩跟差成绩的学生进行比较(希望鞭策成绩差的学生),当我不存在“能力天赋”的信念时:我数学比小李差是因为“努力不足”。那很简单,更努力就行了。

但是,加上“能力天赋”信念后:我数学不如小李是因为“毫无数学天赋”,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领悟啊。

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情况,让我们回到学校环境中。

这里我提醒下大家,请千万注意回到孩子视角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世界中,学校定义的东西就是孩子们的全部世界,学校(权威)已经定义了“有价值的知识范围”(典型就是语数英)。

此时,我们看下“能力天生”+“攀比”+“狭小的价值知识范围”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如果我数学不如小李,但我画画比小李好看,唱歌比小李好听,体育比小李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弥补自信的不足,但是,在常年“语数英才有价值”的环境中——考试无关的“事物”都被忽视了(学生会认为没有价值)。

因此,学校重视的科目,除了那些成绩排名约前20%的孩子,其他80%的孩子已经逃无可逃(你的其他天赋,比如洞察、同理心、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会被粗暴的“学这些没用”予以否认)。

这80%的孩子必然会处于——“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的无限心理暗示中,讽刺的是,越是升学率高的“好”学校,教学成绩抓的越严,因而“成绩反馈”对于学生的信念影响就越强

对于读到大学的孩子来说,这种“脑回路”可能一持续就是十八年啊!

注意,在排名次的教学体系下,无论孩子们整体多么优秀,必然有80%的学生名次是“不优秀”的。

自毁简史:对一切“学习问题”来一次总清算

至此,我想你已经深刻意识到“缺乏内在自信”是多少问题的根源了:

  • 当你取得些许成就时,你会认为只是运气;当你犯下些许错误时,你会盯着自己的“性格缺陷”不放,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 你面对些许的挫折(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总会责怪自己,而不是客观分析环境因素;
  • 你面对好的职场机会没有勇气接受,是因为没自信,认为自己竞争不过他人;
  • 你渐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因为没自信,因为探索不确定性需要冒险精神;
  • 你学习时总喜欢确认“学到了什么”,是因为没自信,担心自己什么也没学到,以至于彻底丢失了求知本身的乐趣;
  • 你与外界产生冲突,在职场被人欺负,总是尽量委曲求全,因为没自信能在冲突中获胜;
  • ……

所有这一切,今天我都要盯着你的双眼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的错

而改变,就是从今天开始。

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塑“脑回路”以使大脑回归自然人性(健康信念),恢复出色的“原生”学习能力呢?

事实上,当你看到这里,接受上述观点,那么最难的门槛已经迈过——隐藏的很深的“元凶”已经逮捕。

下面,我们要做只是“付诸行动”:为自己的“信念及认知系统”中逐步添加新的“反馈”,用新的反馈取代之前的“问题环境反馈(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反馈)”。

我们只需牢牢记住下述四个原则,每当你需要进行任何的“学习”(广义)行为时,用下述原则取代之前的“习惯反馈”(点击图片可放大):

自毁简史:对一切“学习问题”来一次总清算

1. 规避外部竞争原则

每当你萌发“比较”心态时,只需记住一点,这个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竞争者——你自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充分表明,强调自我进步的反馈最为有效

实际上,强调“与自己竞争”恰恰是人之为人的本性——自我实现的天生需求,这本身就是自然人属性,只是很多人被“社会文化”抑制了。

2. 庆贺错误原则

东亚社会有个特点,对失败很不宽容,这种成人社会的逻辑自上而下的影响了我们的本能。

我们习惯了“庆贺成功,惩罚失败”,但就学习这事的“成功”,比如做对了一道题,只是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手段。但你想要取得进步,成功无足轻重,错误却必不可少

错误,意味着深刻意识到“旧知识”中存在的缺陷,意味着“进步的契机”。换句话说,发现错误,或者现实碰壁,就好比找到了“新的进步”的宝藏,这当然更值得庆贺。

具体实施很简单,比如每次犯错、受挫时给自己买点爱吃的、喜欢的东西,或者设定一个“错误基金”,这些基金的钱你大可尽力挥霍,像庆贺成功一样庆贺失败。

3.“尽力-免责”原则

如上面描述,在“能力天生+攀比+学校限定知识价值”的常年反馈中,除了“尖子生”,多数人都变得“内在不自信”。而内在不自信的人有个特点,一旦负面事件发生,都喜欢“自我谴责”,这是一股会把自己拖向黑暗深渊的暗示。

因此,我们需要与自己定下一个合情合理的契约:尽力-免责。

什么意思呢?

就是做任何事情,只要你主观尽力了,那么结果(客观因素)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给自己任何精神负担了。

这其实才符合真实世界——真实世界本就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因此,牢牢记住:如果你尽全力了,那么全世界都不能怪你

4. 具身认知

实际上,当你实施上述原则时会发现,很容易中途放弃。这很寻常,因为所谓的“意志力”本身就跟“自我价值认可程度”呈正相关。

那么,如何提升“意志力”?

我们可以采取“由外而内”的方法,通过外在活动来改变内在性格(认知心理学前沿分支具身认知有大量实验证实)。

提升意志力、重建自信的外在活动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跑步、练习俯卧撑等各类低门槛且能明显体验到进步的运动。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内分泌等各类激素都会显著影响心态),多跟阳光健康的人打交道,都能协助消解思想的阴暗面。

我们也必须客观认识到,整个重塑回路的过程特别需要耐心。稍不留意,我们很容易回归习惯的学习动力系统来左右“学习行为”,比如害怕挑战,追求简单、快速反馈,追求技巧、捷径等等。

因此,请特别注意,上述内容并非“看看就行”、“明白就行”,而是每次“触发这些事件”(害怕挑战、犯错、攀比、自我谴责)时,需要与上述原则建立关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与耐心,慢慢重塑信念及认知系统。

最严重情况:如果你已长期遵循上述原则,仍无法改变“自我价值否定”倾向(通常源于童年时期遭受严重虐待或忽视的孩子),那么,我建议你积极面对,去做些心理咨询,比如精神分析、叙事疗法、心理剧疗法等等。

目前,我们谈到的主要是“自我价值的信念”对学习动力的影响,那么,你可能会问,我们对“知识本身的信念”是否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呢?

会。而且影响很大。

(温馨提醒:本专题较长,目前已看完80%,可休息下回复状态后再继续。)

滚雪球效应 / 学习能力 / 信念 / 反馈 / 动力系统 / 元知识 / 事实性知识 / 主观信息 / 书呆子 / 错误 / 天赋 / 努力 / 规避失败 / 攀比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