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姑娘注意了,这才是女孩儿该有的生活状态
这是分手后的第三天,外面阴雨蒙蒙,如同此刻的心情,万般的痛苦。
眼角的泪仿佛以被风干,成为了结痂,努力的去睁开眼看这个世界,却发现眼皮是那样的沉重。
在这段关系中,两个人都已经累了,累到都不想再去做一点点努力,不想再有一点点交集,哪怕要承受失去带来的疼痛,也比终日的担心与折磨要来得痛快。
她是一个不自信的女孩儿,只要男孩的身边出现任何异性的身影,她都觉得紧张和不安,于是她不断的让男孩去证明他对自己的爱,查他的手机、定位他的行踪。
在这样敏感和多疑中,她也在承受卑微的爱带来的伤痛。终于在不断的情感勒索中,她被男孩定义成为了“爱作”的女孩。
在亲密关系中,那个缺乏安全感的你,厌恶极了那个卑微的自己,和那一种若即若离的感受,于是你慢慢变得满身是刺,让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层,来把伤害降到最低。
女孩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
即使外界动荡不安,你要沉浮其中,也能处理好问题,调节好内心,正确看待得到与失去,那份安定和从容,安全与充实,是你自给自足的。
安全感,永远不是向他人乞讨而得来的。
01、为什么会这样不安,我们的安全感哪去了?
在原始社会,我们是时刻的保持警惕,以免被野兽侵袭。对于危险的预知,仿佛流淌在了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了一种本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安全的渴望是我们的一种内在需求。
所谓的安全感是人们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即对于未来在身体上或者心理上产生危险的一种预估。
安全感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来源就是重要他人,所谓的重要他人就是对于自己来说是珍惜的、重要的、依恋的,值得信任的人。在3岁之前的,孩子的依恋对象是父母,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就是重要他人。
婴儿出生初期,若是父母能够及时的察觉出婴儿的需求,并及时的去给予,他就会在这种满足和舒适的条件下,感受到安全感,由此对于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
从客体关系中看,安全感的给予对象集中在父母上,尤其是母亲,母亲在早期对于孩子心理世界的构造和以后对于关系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客体,若这个客体可以给予他持续的、合理的关爱,他就会感觉到安全。为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并且这个主观感受会让他对于自己以及他人都容易形成确定感和可控感。
也就是说若父母没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关注,就容易造成孩子在内形成爱的匮乏,形成安全感的匮乏。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情绪消极以及波动较大的时候,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退。
但是你的情绪的感受却留在你潜意识当中,当成长的过程中,若遇到与此前痛苦记忆类似的场景,你就会重新感受到危险感,这是我们所说的闪回现象,这也是造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之一。
02、缺乏安全感,在关系中会体验痛苦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消除内心的彷徨与不安而在努力,但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放大焦虑和空虚。在童年中的内心匮乏,会让我们在成年后,不断的去追求和补偿童年缺失的爱。
三个重要概念:
替代满足:就是用性质相似、心理唤醒水平相近的活动来代替原本想要的东西
延迟补偿:是指时间间隔比较长的替代满足,例如童年父爱的缺失,会造成在成年的时候在择偶的时候,倾向于大叔的选择。
情感勒索:在亲密的关系之间,利用对方的脆弱,而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成长之后的所有的延迟补偿都是替代满足,我们将情感的缺失,依附于爱人的给予,用一种情感勒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匮乏。
童年的伤痛在亲密关系中是可以得到修复的,前提是你们彼此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关系?
1、可以给予对方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愿意在这段关系中去修复童年时期感到的伤痛
3、愿意给予对方爱的确定,增加对于关系的可控感
在良好的亲密关系当中,我们可以修复安全感的匮乏,但是这良好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我爱你的前提下,但是爱情这个东西会变的,它并不能保证永远存在,因此我们心中应该有这个准备。
03、安全感是自给自足的
世间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自己,自给自足的安全感才是你的来源,带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洒脱去生活,你才会更勇敢。我们如何能够摆脱那种无力感的束缚呢?
自我觉知,感知自我价值
生活中我们常会观察他人,外貌啊、装扮呀,但是却不曾去欣赏过自己,我们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他人身上,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只是和自己没有真正的去联结。
这时候你需要去自我觉知,去感知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即使你发现自己的内心爱的匮乏,不要隐藏,就勇敢的去面对,当你敢于去承认自己内心隐秘的东西,你才有可能去改变。
自我疗愈
我们总是被负性的情绪所影响,但是我们同样会有快乐的时候,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心理能量的,我们需要调动起自己的心理能量,而这个心理能量在愉快体验时刻,也就是在你内心高峰体验的时候,最容易发挥作用。
当我们闪回到正向体验的时刻,也就是去感受到心流的时刻,去疗愈内心的创伤,把自己内心的爱箱填满,慢慢的就会感受到被爱了。
用积极的认知看待问题
认知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之所以显示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主要是你自己认知决定的。当你具有积极认知的时候,你看到的更多的是充满希望的。
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安全和温暖,在黑暗的时候,更多体验的是恐惧。当你内心变得阳光明媚的时候,你的危险预知感就会降低,也就会感受到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