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阿德勒
01 生活的意义
- 1、每个人的生活都受三大事实制约
1) 我们需要依靠地球提供的资源繁衍生息;
2)个体需要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
3)人类的延续,依赖于两种性别的结合。
- 2、与三大事实对应的三种问题
1) 职业:
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下得以生存;
2)社会:
如何在同类中获取地位,使我们互相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
3)性:
如何调整我们自身,以适应人类的延续和扩展。
- 3、正确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
1)增加对别人及社会的兴趣;
2)促进合作;
3)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做出的反应,都清楚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02 童年经验的影响
一个人在5岁左右,人格已经成形,决定了个体“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应该期待什么”。
- 1、生理缺陷
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会在和周围人的比较中感到气馁,同伴的怜悯、揶揄、逃避,也会加深其自卑,
产生自己被世界侮辱了的感觉。
这些因素会让孩子注意力更多的转向自己,丧失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希望。
需要有亲近的人的关注和引导,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
- 2、娇宠
娇宠养育的孩子,被训练的是只取不予,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命令,稍有不满便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
长大后会以“媚世”的柔术博取擅权的机会,暗中打压合作精神;或者在看不到顺从时,会觉得自己被出卖,再公开反叛以暴力实施报复。
他们的生活意义通常会是——独占鳌头,被认为是重要的人物,并获取心中想要的每件东西。
- 3、忽视
被忽视的儿童往往缺乏爱的能力,也很难发现值得他信赖的人。
会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也不信任自己,误以为社会永远都是冷漠的。
如果孩子的生命之初,他的感情、兴趣、合作没有被启发、被磨炼,这个孩子就很难发展出社会兴趣。
- 4、早期记忆
1)最早的事件记忆:
这是个体发展的起始点,能表现出个人的基本人生观,是态度的雏形:透露出生活目的、他们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看法。
2)最早记忆中出现的人:
是趋向合作还是反对合作,是支持照顾还是敌对、是忽略、还是限制、阻碍。
3)喜欢或讨厌的某件事:
现在喜欢或讨厌的事情,通常可以在记忆里找到对经验的解释。
讨厌拍照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最初记忆里,拍照时弟弟比自己多拿了一个红球,得出了弟弟更受宠爱的印象后,并用它来解释其他事情;
03 自卑情结
在个体心理学教育和治疗中,关注点不在行为的原因,在分辨行为的目的。
1、自卑情结的产生
当个体面对无法应对的问题,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和勇气,就会长久的停留在旧有的情境中,保留旧有的自卑感,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2、追求优越感的补偿动作
有自卑情结的人会在尝试的各种方法中,选出一种最能够获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
健康的优越感目标:具有弹性,包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利他。
不正确的优越感目标和错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生理和行为异常的原因。
害怕:吸引母亲的注意、想继续受宠、受抚慰;
软弱:把妈妈拖在身边、抗拒环境带来的要求;
愤怒:通过不服从和争执,赢取母亲注意
夜尿症:多属于被宠惯后又丧失唯我独尊地位的孩子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对所有生活问题都放弃了解决之道)
自杀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死者往往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
04 职业问题
每个成年人都要在人类的分工合作架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早一点确认孩子希望从事的行业大有益处。
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
1)母亲:
生命最初五年所受的训练,对成年后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影响。
2)学校:
训练孩子的眼、耳、手等官能技巧,摸索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视觉型、听觉型、还是操作型,增加儿童的经验、提高信心。
这时候最主要的工作是找出其潜能、发现努力的方向,推进前进的力量、确立他们优越感的目标,以及具体实现的方案。
3)12-14岁,大致清楚以后所从事职业,16岁高中结束时,确认。择业方向会透露他努力的主要方向,
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4)对于问题儿童,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找出他们主要的兴趣,可以贡献于人类的某种兴趣,训练并支持他,在分工制度的架构中安置好自己的兴趣,以此保持其不失自尊。
05 家庭的影响
- 1.母亲
假如一个女人对她的女性地位不满,她在家庭中的付出被贬低忽视时,她的生活目标会是希望证明个人的优越,很难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心、了解、同情。
母亲的关联:她的孩子、她的丈夫、围绕她的社会生活。不要过分强调某一项,而忽视其他方面。
一个母亲必须给予孩子信赖的最初经验,然后将这种友善扩展开,设法扩展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联系,
并教导他和环境中的其他人平等合作。
母亲的工作包括:
1)和孩子发生紧密联系:对孩子感兴趣、温暖照顾、保护孩子的利益;
2)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
3)把孩子的兴趣转向环绕他的社会生活(朋友、亲戚、普通人)
假如母亲只考虑和孩子的联系时,会使孩子很难发展出独立性和别人合作的能力。
俄狄浦斯情结发生在希望占有母亲全部注意力、被骄纵宠坏的孩子们身上。
这是孩子想要支配母亲、始终和母亲联系、完全控制母亲的欲望。
- 2.父亲
父亲需要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照顾并保护他的家庭,而不是做家庭中的统治者,应避免奴役关系或臣属关系。
做丈夫的要把妻子的幸福当作自己必须兼顾的目标,要避免因友谊的问题和妻子貌合神离。
不能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便是错误的教育。
妈妈的“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种惩罚特权会破坏父子关系。
父母不应在家庭中过分强调在行业的成功,孩子容易因泄气而受到阻碍。
父亲通过良好的方式应付生活的三个问题:职业、友情、爱情,就是以身作则的教给孩子社会感觉和合作之道。
- 3、出生顺序
只有孩子们觉得彼此是平等的,他们才会对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1)长子(问题儿童高发群体):
长子经历唯我独尊的时光,受到大量的关怀和宠爱,习惯成为家庭的重心。
面对和新生儿分享父母关怀时,如果受到冷落,会以粗野的方式找母亲的麻烦、
拒绝服从,并尝试把情感转移到父亲身上,以谴责母亲。
在争战中无法赢得情感后,会把自己变得孤立无助,易出现脾气乖张、保守畏缩、不能和人坦诚合作等特征。
成年后也往往更喜欢搬弄权势、夸张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
假如父母能让长子对关爱怀有信心,并学会帮忙照顾新娃娃,会帮助孩子发展出喜欢保护别人或帮助别人的特质,和善于组织的能力。
想要保护的努力,也有可能扩展出希望别人仰赖自己、统治别人的欲望。
2)次子:
因为始终有一个竞争者,次子往往对自己要求较高,比长子更容易合作。离开家庭氛围,也会找一个竞争对手、并想尽办法要超越他。
3)幼子:
常常是整个家庭的栋梁,一方面会有长辈兄长的帮助,会有很多事物激发他的野心和努力,同时也没有人在后面分散他的注意力。第二个问题儿童高发群体:容易被宠坏、野心勃勃、懒惰。
4)独生子:
易被母亲娇惯、对父亲有竞争感,喜欢和年长者相处。父母协力合作,让孩子对他们两人都感兴趣,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 4、婚姻
婚姻是一种非常高的理想,合作是永恒的主题。
孩子会在父母的婚姻中,形成对婚姻和伴侣的最初概念。在婚姻的冲突中,孩子会成为争执的焦点,他习得的就是在关系中求胜负;过分亲密的父母,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地位被威胁,产生忌妒之心;一个家庭中没有权威的存在,才有可能有真正的合作。
每一个配偶都应该关心对方超过自己,共同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孩子的幸福,这是婚姻成功的基础。
双方在平等中,诚心的奉献自己、努力使对方的生活安适和富裕,彼此都有价值感、觉得被需要、不可替代,这是婚姻的基本保证。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才能够以良好的教养、热诚奉献的姿态和异性交往,成为一夫一妻制忠实的拥护者,真实、忠诚、可靠、幸福。
06 超越自卑
1)确立有意义的目标
若想超越自卑和改变心理行为的异常,不能只治疗一种病症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个体赋予生活的意义中,找出其错误所在。把个体努力的方向从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转移到能够为众人所分享、所接受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利他倾向的具体目标上,改进他的目标后,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2)训练合作
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我们的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要求,都是应该有助于人类合作。心理治疗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的练习和合作的试验。假如无法找出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最初的错误,改进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励和训练他们,更合作及更有勇气面对生活。
3、改进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我们希望改进所处地位的时候,在困难面前犹疑、彷徨、退却,
采用自我设限的补偿方式麻木自己,只会让自卑感越积极多。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勇气,努力改进情境。脚踏实地的努力改进自己的处境、设法克服障碍,去解决问题。
小结
自卑感是个体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这既是一个过程,也是方向和目标,只是有些人在寻求优越感时指向了错误的方向。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教育和治疗的目的,在于重新肯定他们的力量,让个体鼓起勇气与他人合作,以更好的方式追求优越感,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