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早期记忆的影响

2019年1月29日  来源:超越自卑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最能展现人心灵秘密的是人的记忆,这点已经研究证实。记忆是一种能随身携带的载体,能让人记起自己的限制与环境。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记忆都记录着他心目中的重大事件,是从数万记忆中挑选出来的,并非偶然。因此可称记忆为人的“生活故事”,人能在记忆的推动下给自己宽慰、告诫,以此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时,也能以过去的经验和经过验证的方式作为依据。

个体借助记忆调整情绪的方式,并不那么难以发现。在困境中感到消沉的人,会回想起过去的相似经历。例如悲观者的记忆基本都是悲观的,乐观者的记忆却基本都是乐观的,会使其更加乐观,在困境中,他会利用记忆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因此梦能达成的目标,记忆也能达成。在关键的选择面前,有些人会梦到自己已摆脱艰难的处境。在他们看来,选择是一种磨炼,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感受的途径。所有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则,所以他们心情的构造与平衡会对个体心情的变动发挥作用。回忆自己过去的成功,能让抑郁者走出抑郁。而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悲剧的人,必然只会对悲惨的事留下记忆。记忆跟生活态度步骤统一。若在优越感目标的推动下,某人觉得别人都很轻视自己,那受辱的经历肯定会充斥他的记忆。生活态度的变动,会让其记忆也跟着变动。他的记忆会有不一样的事件,如若不然,记忆中同样一件事,在他那里便会有不一样的诠释角度。

早期记忆关键至极。首先,记忆会真实记录下人的生活态度源头和最简单的表现方式。记忆能作为判断以下问题的依据:某个孩子有没有被忽略,有没有被溺爱,他能不能跟其他人合作,他愿意跟什么人在一起,他遭遇了何种问题,解决方式如何。一个视力差、极力想看清楚的孩子,会有很多跟视觉有关的记忆。在谈到自己的记忆时,他也许会这样说:“我认真观察四周……”他可能会把各类形状、颜色都描述出来。一个行动不方便、迫切想要运动的孩子,也会在记忆中展现这种念头。童年时期便产生的深刻记忆,必然与本人的兴趣相符,所以要了解其兴趣,才能明白其目标与生活态度。从该结论可推断出,在心理治疗中,早期记忆占据的地位相当重要。不仅如此,孩子跟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关系如何,也能在早期记忆中得到体现。记忆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展现了人心底的思想:“我一早就这样了”,或是“我在童年时期就知道世界是这样了”。至于记忆是不是正确,却并不重要。

对最早发生的事情的记忆和描绘记忆的方式,是记忆中最重要的两点。人的人生观以最初记忆为基础,我们能从该基础上找到此人发展的起点。

在对人格进行研究时,务必要考虑最初记忆。就算是以下情况,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有人会表示自己不能确定事情的前后顺序,或是根本不复记忆。这些情况能作为判定其对该题目有无兴趣,或有无合作意愿的依据。一般说来,人的最初记忆都是没有特殊寓意的简单事实,人们很愿意谈到它们。对于自己的最初记忆,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人们通常会在记忆中表现出跟其他人的关系、生活目标、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我们要深入研究最初记忆,其中有大量可用信息。可让各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写出自己的最初记忆,明白了这些最初记忆,就获得了有效信息。

为证实该结论是正确的,接下来说几个案例。若我们只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最初记忆,对他们的其他状况一无所知,为验证我们从他们的性格中找到的有用信息,可对他们性格的其他表现方式加以利用,这可以算作提升我们判断能力的一种训练。我们要有能力分辨真伪,同时一定要明白该怎样进行比较,特别是以某个人受到的训练为依据,为以下几点做出判断:他是不是愿意合作,他是很胆怯还是很自信,他是不是独立,他是只想得到还是愿意付出。

案例一

一定要留意他的最初记忆中出现的人物:“因为我妹妹……”从这种描绘中能断定,他的妹妹曾带给他不快,他跟妹妹应该是像竞争对手一样的对立关系。这种关系给他带来了麻烦,因为孩子不会跟与自己存在对立关系的人合作。不过,他们也有可能是很好的朋友,上述推测不一定成立。

“因为我妹妹很小,我要想出门,一定要等她长大。”他们果然存在对立关系。不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做这样一番推测:“我一定要等现在还很年幼的妹妹长大后才能出去,我的自由被妹妹破坏了!”如果这种解释成立,研究对象的感受就很清楚了:“被人束缚相当于失去自由,这对我而言,堪称最恶劣的事。”由此可知,研究对象是女孩的概率比较高。

“我们之后站在相同的起点上。”对于女孩,这种教育并不科学,或许会让她觉得,自己一定要等妹妹,只因为妹妹年幼。由始至终,女孩都对该解释深信不疑。她认为自己很不受重视,总在让着妹妹。她很可能会把怒气发泄到母亲身上。除此之外,这还可能拉近她和父亲的关系。

“我还记得妈妈提到,我们第一天去上学,她觉得非常孤独,到了下午,她盼着我们能早点回家,隔一会儿就要去门口看一看。”我们能从这种描绘中发现女孩了解了母亲的忐忑,而母亲这样做并不理智。母亲很明显是位慈母,对此女孩也有体会,可女孩的安全感却如此匮乏。如果能跟她交流一番,我们可能会从她口中听到,她母亲对妹妹更加偏爱,的确有很多最年幼的子女在家里最受宠。我们能从所有对记忆的描绘中发现,对于妹妹,这位姐姐持敌对态度,觉得妹妹是自己的障碍,因为这个缘故,姐姐或许还会嫉妒妹妹,因此不必奇怪姐姐可能会对年轻女子心存厌恶。不少人都害怕变老,面对年轻的同性,有些女性还会产生嫉妒心理。

案例二

“爷爷的葬礼是我的最初记忆,当时我三岁。”一个女孩这样说起自己的记忆。从中能够看出,死亡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表示,她眼中最危险的事非死亡莫属。她从种种事实中得出结论:爷爷会死掉。从中还能推测出,她爷爷肯定非常宠她。祖父母只想通过孩子的依赖,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满足,这种心态跟父母不一样。从当前的文化中感知自己的价值,对老年人来说颇具难度,所以为表明自己的重要性,他们会借助暴躁易怒等方式。这个女孩难以接受爷爷的死,因为爷爷对她宠爱有加,这点不难理解。

“我还记得他睡在棺材里,面色惨白,肢体僵硬。”让三岁的孩子,而且是在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看见一具尸体,很不妥当。另有不少孩子也都表示,看见尸体的感受太难忘。为摆脱这种阴影,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很多孩子觉得医生能跟死亡对抗,便立志要做医生,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医生的最初记忆中都有死亡。女孩拥有敏锐的视觉,她将尸体留给自己的记忆描绘了出来。

她看到了这样一幕:“然后棺材被人放到墓穴里,有些绳索被拉出来。”可见,她的确拥有敏锐的视觉。“那一刻,我害怕极了。之后每回收到消息,有个熟人去了那个世界,我都会吓得哆嗦。”这还是死亡给她留下的记忆。

如果我有机会询问她的理想,她可能会说:“做医生。”她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我会问:“做医生或护士,你认为如何?”以此引导她。她惧怕死亡,为了弥补这种惧怕,才会把死亡说成“去那个世界”。她的描绘告诉我们,她跟爷爷十分亲近,她拥有相对敏锐的视觉,死亡给她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们都将死亡”是她记忆中的客观事实,但人不应只把兴趣放在死亡上,而应多关注其他事。

案例三

“我三岁那年,父亲……”她的最初记忆始于父亲,据此可推测对于父亲,她拥有比对母亲更浓厚的兴趣。人在发展期的第二阶段,才会对父亲产生兴趣。由于最初母亲和孩子的合作更多,因此孩子最早感兴趣的是母亲。孩子的心理活动本应以自己依靠的母亲为核心,若非做母亲的非常失败,这个女孩也不会把更多的兴趣放在父亲身上。这说明孩子对自己的境况很不满,这多半缘自弟弟妹妹的降生。要证明该结论,就要明确她的记忆中有没有婴儿诞生。

“爸爸给我们买了两匹矮种马。”女孩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这点一定要留意。“爸爸把马牵过来,大我三岁的姐姐……”要更正一下上述解释,我们误会这个女孩还有弟妹,结果她才是家里最年幼的孩子。她之所以会想起父亲买矮种马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姐姐在母亲那里更受宠。

“姐姐牵着马走在大路上,高兴极了。”这是一种非常自得的姿态。“我的马老跟在另外一匹马后头,跑得非常慢。”因为前头是她姐姐。“我被绊了一下,被马拖着跑。一开始那么高兴,最后却如此扫兴。”姐姐获胜了,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据此能推测出女孩的心声:“我一不小心,姐姐就会占据上风,打败我。我要获得安全感,只有一个法子,就是先发制人。”据此也能推断出,她对父亲感兴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母亲偏爱的是姐姐。

“尽管姐姐后来没有我骑术精良,但那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阴影。”我的推测已全部得到证实,姐姐和妹妹存在竞争关系,妹妹觉得:“我要赶超她,不能老让她领先。”我曾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多半会有竞争对手,且本身十分好胜的结论做过推导。这个女孩便是如此,她的经历再三告诫她:“落后于他人十分危险,我要时刻占据首位。”

案例四

“大我十八岁的姐姐带我参加各类宴会、社交活动,便是我的最初记忆。”这说明女孩对自己处在社会中有所感知。相较于其他人,她对合作更具热忱。大她十八岁的姐姐扮演着好像母亲的角色。姐姐是全家最宠爱她的人,并让她对身边的人产生了兴趣。

“我有五个哥哥姐姐,姐姐是唯一的女孩。我出生后,被她拿去卖弄,也很顺理成章。”我们的推测好像偏离了事实。相较于做贡献,被当成卖弄工具的孩子更感兴趣的是“获得别人的赞赏”。“因此姐姐带着当时还很小的我走遍了各个地方。姐姐总爱强迫我说话,如‘把你的名字说给这个小姐姐听’,这是我仅有的记忆。”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或许会让孩子变成口吃或遭遇语言方面的难题。对孩子讲话过度留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重压,让其对自身行为投入太多精力,期望得到别人的了解,最终变成结巴,再也不能跟人正常交流。

“我记得家人会在我无法说出自己的观点时责备我,我因此对外出或交流很是反感。”我们最初的推测错得相当彻底。她的记忆隐藏的真正意义是这样的:“我很反感姐姐带我参加社交活动,因为在此期间我有过太多不愉快的经历。”能够看出,时至今日,她还是很反感跟人交谈。不仅如此,她对这种事怀有厌憎情绪,对自身行为相当看重,不想承受太大压力,因此不愿变成别人卖弄的工具,这导致她成长为与众不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的人。

案例五

“我对四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念念不忘,当时曾祖母过来探望我们。”之前论述过祖父母往往对孙辈宠爱有加,但曾祖母会如何对待曾孙辈,尚未提及。“她过来后,我们会拍一张全家福的照片,把四代人都拍进去。”女孩应该是对家庭兴趣浓厚的爱家之人,否则不会对曾祖母过来探望他们、拍照片的事有这么深的记忆。如果这种推测成立,女孩可能会对家庭以外的合作感到手足无措。

“我清楚记得,我们开车来到一家照相馆,它位于另外一座镇上。之后我换了一件外衣,上面绣着白花。”这个女孩可能也有十分敏锐的视觉。“我跟弟弟先拍了一张合照,然后再拍全家福。”她对家的兴趣再度展现出来,弟弟也是家庭成员之一,姐弟二人肯定有很多交集。女孩又开始回想那时的情景:“弟弟坐在我旁边的椅子扶手上,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球。我站在一旁,手里什么都没有。”女孩的心理显现出来了,她在给自己暗示:“大人们对弟弟更加偏爱。”能够想象,弟弟会抢走原本属于她的爱,因此她对弟弟的出生很是反感。“大家叫我笑一笑。”她真正的意思是:“大家叫我笑,但我不认为哪里值得笑。他们安排弟弟拿着红色的球,坐着椅子,我却什么都没有。”

“拍照时,其他人都摆好了姿势,唯独我脸上没有笑容。”女孩在抗议家人对自己的不公。她在回忆期间,时刻不忘说明家人对她的态度。“弟弟很聪明,大家说要笑,他就笑得非常灿烂。而我对这张照片总也喜欢不起来。”我们能从她的案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总在尝试用自己相信的事为其他事做出解释。她从不喜欢拍照,就因为这段不快的拍照经历。从中还能看出,人往往会用自身经验解释自己厌恶某事的原因。我们从女孩的记忆中推断出两点:她有敏锐的视觉,她非常恋家,后者更加关键。家庭是她大部分最初记忆的源头,她可能会在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

案例六

“三岁半时,我遭遇了一起意外事件,这成了我的最初记忆。当时,我们都对苹果酒喜爱有加。为了取悦我,家里一名女雇工带我去了地窖。”发现苹果酒储藏在地窖中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因此那次经历就像一次探险。据此能推测出两种结论:一是这个女孩很愿意进入新环境,那很刺激,这说明她很有勇气;二是人们会因某些人的诱惑而堕落。我们会根据之后的记忆进一步推测。“我们自己动手,以便喝到更多苹果酒。”女孩的确很有勇气,很独立。“我们很快就觉得两腿发软,走不了路了。我们还碰倒了苹果酒,地窖变得湿漉漉的。”一名禁酒主义者的形象清晰呈现出来。

“我厌恶苹果酒和各类酒精饮料,可能就缘自这件事。”她的生活态度居然因一起意外事件发生了改变。这件事会引发这种结果,真让人难以想象,但女孩却是这么认为的。从中能够看出,这是个独立、愿意改正错误、擅长学习的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这样的人。她好像在说:“我犯过错误,又及时改正了错误。”若果真如此,她的生活态度便是这样的:独立,有勇气,一直坚持改正错误并改善自己。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记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