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规模-规模+01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能量、新陈代谢和熵-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公司与商业+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举重与验证伽利略-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创新与增长的极限-“大东方号” 、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代谢率和自然选择-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 的由来-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第四维-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衰老和死亡-黎明并重返阳光-白昼-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从人类世到城市世: 一个由城市主导的地球-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马尔萨斯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一切都是能源,笨蛋+城市科学的序曲-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圣·简和巨龙-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中段总结和结论+走向城市科学-城市的按比例缩放-城市与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什么?-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你有多少亲密的朋友?邓巴和他的数字-词语与城市-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从流动性和生活节奏到社会联系、多样化、新陈代谢和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通勤时间和城市规模-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表现过度和表现不佳-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可持续性序曲:有关水的短暂离题-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迈向公司科学-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开放式增长的神话-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安息吧-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3)-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2)+后记-21世纪的科学-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2)-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3)-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2)-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3)+附言和致谢-附言和致谢(2)-附言和致谢(3)+混沌与分形:命运无常,是天意还是混沌的力量?-混沌与分形(二):分形的奇迹——分数维的曲线-混沌与分形(三):人体竟是分形的杰作?-混沌与分形(四):分形是天使,混沌是魔鬼?-混沌与分形(大结局):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当感受涌现时-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第一部分:导论-01 走到聚光灯下-意识游离-意识的问题-心智、行为和脑-对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寻找自我-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意识的开始-应对神秘-隐藏与探索-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3 核心意识-行为的音乐与意识的外部表现-觉醒-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04 半遮半掩的提示-如果你有那么多钱-记忆与意识-戴维的意识-总结一些事实-半遮半掩的提示-02 情绪和感受-题外史话-脑所知晓的比有意识心智所揭示的要多-有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的题外话-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生物学功能-诱发情绪-情绪的机制-没有恐惧-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关明确情绪定义的题外话-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05 有机体与客体-关于内环境的进一步讨论-管理生命-身体信号的映射-神经自我-有待知晓的事物-那肯定是我,因为我在这儿-个体视角、所有权与代理的根源-06 核心意识的形成-只要乐曲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组装核心意识-二级神经模式在哪儿-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本质-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07 扩展意识-评估扩展意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病觉缺失-躯体失认-瞬间与永恒-自传体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自传体自我、同一性与个性-自传体自我与无意识-自然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08 意识的神经病学-评估陈述1: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它看起来像昏迷-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相关性的思考-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安静的谜-经典实验视角下的原始自我剖析-使事实与解释相符-评估陈述2: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评估其他陈述-结论-“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当感受涌现时”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 术语和脑图-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09 对感受的感受-情绪感受的基础-感受是为了什么-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来自闭锁综合征的教训-10 使用意识-意识的价值-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意识在这个宏大计划中处于什么地位-11 聚光灯下-聚光灯下-致谢-附录 术语和脑图-新的术语+涌现-序言:写一本普通读者能看懂的书-第一章:神秘的涌现现象-理解涌现-模型的作用-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第2章:理解科学建模的游戏与数字-模型中的奥秘-抽象且具体的计算机模型-第3章:地图、博弈论与计算机模型-博弈论-初露端倪的涌现-动态模型-动态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涌现的利器-第4章:会学习的国际跳棋程序-机器学习的困难-评估棋局-机器棋手的学习过程-改变权重,涌现能力的核心-权重改变引起的涌现结果-国际跳棋程序的启示-第5章: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的特征-为神经元建模-固定阈值的神经元网络-有关神经元的更多特征-无限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涌现-关于神经网络模型涌现问题的主要观点-第6章:普适理论框架-基于主体的模型-计算机模型的优势-普适理论框架的基本要求-第7章: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机制的状态-机制的相互作用与连接-作为受限生成过程的元胞自动机-第8章:国际跳棋程序与其他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国际跳棋程序的受限生成过程-主体间的信号传播-小结-神经网络模型的受限生成过程-Copycat模型-第9章:受限生成过程模型的扩展-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小结-受限生成过程的模拟示例-遗传算法与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理解-第10章:涌现中的还原论思想-受限生成过程中的新层次-重组元胞自动机-从康威自动机中引出的宏观规律-第11章:隐喻与创新-科学中的创新和创造-对隐喻的初步探讨-隐喻与模型的关系-创新的培养-没有捷径的创新-结语:不能停止的涌现研究-作为总结的结束语-摘要重述-作为研究起点的结束语-关于建模的两个警告-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研究-涌现研究的几个关键阶段-涌现研究的长远目标-译后记:涌现的意义和作用——《涌现》重译后记-参与本书《涌现》翻译的译者有

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

2018年12月18日 字数:2579 来源:规模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 提供人:看见那......

9. 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排名

我们能够期望一座城市多富有、多创新或多安全?我们如何能够确定哪一座城市最具创新能力、暴力事件发生率最高或者创造财富的效率最高?如何根据经济活动、生活成本、犯罪率、艾滋病病例数量和居民幸福度等指标对城市进行排名?

传统的答案是利用简单的人均值作为表现优劣的指数,并据此对城市进行排名。几乎所有关于工资、收入、GDP、犯罪率、失业率、创新率、生活成本指数、患病率、死亡率以及贫困率的官方数据和政策文件,都是由政府机构和国际机构根据总量和人均量编纂而来。此外,有关城市表现和生活质量的知名综合指数主要依赖对这些数量进行单纯的线性综合,如世界经济论坛和《财富》《福布斯》《经济学人》等杂志所编纂的综合指数。[6]

因为上述多数城市特点都有相应的量化比例曲线和理论框架来理解其潜在的动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评估城市表现和对城市进行排名的科学基础。

利用人均指数来排名和对比城市的普遍做法十分拙劣,因为它的隐含假定是:任何城市特点的基线或零假设(null hypothesis)是它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而按线性比例变化。换句话说,这种做法假定了一座理想化的城市只是所有城市居民行为的线性总和,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特点和其存在的本质,即城市是非线性社会和组织互动所产生的集聚。城市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它绝不仅仅是其组成个体的简单线性总和,无论是建筑物、道路、居民还是金钱。这表现为超线性规模法则,其指数为1.15,而非1.00。人口总数增长一倍,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总数近似增长15%,而这与政府、政治家、规划者、历史、地理位置和文化没有关系。

为了评估一座特定城市的表现,我们需要用因人口规模变化而产生的表现与过去曾取得的成就相对比。与决定实力最强的举重冠军相类似,我们要看每位选手与身体强度成理想比例的预期表现相差多少。人们也可以据此量化一座城市的表现,只需要看其多个指标与根据理想化的规模法则所得出的预期值相差多少。这一策略将一座城市的机制和动力学的独特性质与所有城市共同的动力学和结构分隔开来。如此一来,有关个体城市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便得到了解答,例如,一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多独特;一座城市的本土政策需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当地的经济发展、犯罪率和创新有何关系;一座城市在多大程度上独特无比,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类似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员。

我的同事路易斯、何塞和黛比对360个都市统计区组成的美国城市系统进行了分析,以找出一系列指标。[7] 图8–9显示了他们的一个分析成果样例,纵轴为美国城市2003年个人收入和专利数量比例曲线的偏离值,横轴则为每座城市的排名。我们把这些偏离值称作“比例调整的城市指标”。图中央的横向虚线则代表了比例调整的城市指标为0,与城市规模所得出的预期值没有任何偏离。正如人们所见,每座城市都与预期值存在偏差。左侧的城市代表超过平均水平的表现,而右侧的城市则代表不及平均水平的表现。这为城市个性和独特性排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法,而不再仅依靠城市规模来进行排名。我在这里不会详细阐释这一分析的细节,而是想要阐述一些分析结果的要点。

图8–9 城市创新:与比例预期值相对的专利数量

图8–10

图8–9是2003年美国城市的专利数量与根据城市规模法则预测值之间的偏离值,与城市排名的对数绘制图。左侧城市为表现超出预期值的城市,科瓦利斯市位列第一,而右侧城市则是表现不及预期值的城市,麦卡伦市排名垫底。图8–10表明了这些偏离值的时间演变情况,展示出排名的持续时间。

首先,按照传统的人均指标,20座最大城市中的7座城市因为其GDP而位列前20名。而根据我们的科学指标,这些城市无一跻身前20名。换句话说,一旦数据根据人口规模的一般性超线性效应进行调整,这些城市的表现就不突出了。这些城市的市长因为城市人均GDP排名靠前而获得好评,并吹嘘自己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成功,他们其实是在误导外界。

从这一观点出发,有趣的是,纽约成为一个十分普通的城市,仅比其城市规模所预期的略富裕(收入排名第88,GDP排名第184),不那么有创造力(专利数量排名第178),但出人意料得安全(犯罪率排名第267)。旧金山则是最杰出的大城市,富有(收入排名第11),有创造力(专利数量排名第19),相对安全(犯罪率排名第181)。真正出色的城市通常都是小城市,如布里奇波特的收入排名(因为来自纽约市的银行家和避险基金经理都住在这个郊区小城),科瓦利斯市(惠普研究实验室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所在地),圣何塞市的专利数量排名(硅谷在此,还用多说吗?)以及在安全程度排名靠前的洛根县(受摩门主义影响?)和班戈市(有谁知道这个城市吗?)。

这只是2003年一年的数据,人们很自然地会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会有改变吗?不幸的是,很难获取1960年前有关这些指标的数据。然而,对于覆盖过去40~50年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正如图8–10所显示,几座典型城市的个人收入水平的偏离值随时间发生了变化。或许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根本性变化的发生速度有多么缓慢。在20世纪60年代表现超出预期的城市,如布里奇波特和圣何塞市,到今天依然富有、有创造力。而在20世纪60年代表现不及预期的城市,如布朗斯维尔依旧排名靠后。因此,即使人口在增长,城市GDP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相对而言,城市各自的表现依然没有太大改变。大体说来,所有城市都一同进退,或者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一座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表现突出,很可能现在依然表现突出;如果一座城市当时表现不佳,很可能现在依然表现不佳。

一旦一座城市获得了相对于比例曲线预期值的优势或弱势,这可能将会持续数十年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好是坏,城市都会保持强大和富有韧性,很难被改变,也不可能被摧毁。想一想底特律和新奥尔良,或者更为极端的德累斯顿、广岛和长崎,所有这些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从外界所认为的重大生存威胁中幸存了下来。事实上,所有城市都表现不错,仍将存在很长时间。

一个存在持续优势的城市的例子是圣何塞市,硅谷就在此,这是每个人都想去的地方。

丝毫不出人意料的是,圣何塞市在财富创造和创新领域的表现都超过预期。但令人惊讶的是,圣何塞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经超乎预期,至今依然如此,就像图8–10所显示的那样。这同时还表明,这一超乎预期的表现已经持续了超过40年时间,并且还在不断强化,尽管曾在1999—2000年间遭遇短暂的技术和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圣何塞市最终又回到了长期的基本趋势。换句话说,除了在20世纪90年代末遭遇小波折之外,圣何塞市的持续成功早在硅谷出现之前便已经固定下来。因此,不要认为硅谷催生了圣何塞市的成功,并提升了其在传统的社会经济的排名,而是圣何塞市的文化和城市基因中的无形因素催生了硅谷的巨大成功。[8]

巨大的改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这对于城市政策和领导层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就城市未来做出决定的政治进程的时间框架最长只有几年时间,但对于大多数政治家而言,两年的时间便是无限。现在,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快速的回报和持续的满足,以符合政治压力和选举进程的需求。很少有市长能够用20~50年的时间框架去思考,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推动真正会留下长期成就的战略。

联系 / 多样化 / 新陈代谢 / 增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