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艺术或风格仅仅是表达宗教或思想的手段而已

2021年10月29日  来源:模仿律 作者:[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提供人:zhaotou97......

没有一种艺术能造就它自己的宗教,风格不可能造就支撑它的思想。然而,宗教或思想终究能造就艺术或风格,艺术或风格仅仅是表达宗教或思想的手段而已。难道契马布埃[11]或乔托[12]的绘画走在基督教的传播之前吗?我们的模仿律可以解释:为何信念的融合时时处处总是走在前,艺术或道德的融合却被远远甩在后面;为何即使在敌对的小国寡民时期,一个共同的宗教也能传遍辽阔的地区。我们知道,尽管古希腊那时被分裂为许多小国,但古希腊的运动和神谕,尤其是德尔斐神庙的神谕和奥林匹亚运动会,创造并加强了古希腊民族的感情。然而,早在运动会成为共同的中心之前,早在他们有机会从外部事物互相观摩、互相模仿之前,神谕的权威就已经成为他们全民族的共识了。神谕的起源消失在难以想象的远古时期。同理,在中世纪,支配整个欧洲的共同信仰走在了前面,其后过了很久,君主们才能逐步实现各国臣民在外表上的趋同,这个过程凭借的手段是辉煌的宫殿和富有传染性的奢侈品。与之相反的例子,我们一个也找不到。

我们知道,无论司法变革或立法变革多么具有活力,它们都不可能走在前面,而是只能隔着一段距离走在相应的思想变革和经济变革的后面。我们的模仿律命题要求这样的顺序。它还得出这样一个必然的结论:法律是社会的外部框架,它们体现希望和思想,由于内在的生存理由,在相应的希望和思想消失之后,法律还会遗存一段时间。法律来得晚,展开的速度又比较慢,所以它们必然或可能继续遗存一段时间。有些风俗也是这样的,我们的观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这个普遍的现象才能解释我提出的这种滞后现象。卢伯克[13]用了一个很好的术语“遗存”,借用这个术语就可以说,风俗的遗存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过去的风俗,实在不需要我们罗列许多例子。尽管如此,让我们回忆这两种情况:母系制被废止甚至是被遗忘之后,丈夫卧产床的“产翁”风俗就被遗存下来,这就是把虚拟的母亲功能转移到父亲身上;抢婚制被废止之后,婚礼保留了虚拟的抢婚风俗。直到路易十六成婚之时,婚礼现场支付13个德尼厄尔银币的风俗在法国一些省份仍然非常流行,这就是昔日买妻风俗的遗存。拒绝圣餐教义的教派仍然模拟领圣餐的仪式;反对婴儿受洗的自由思想家会举行一个类似洗礼的小公民仪式。此外,现存的各个宗教难道不是借用了某种已经消亡的宗教的仪轨、仪式和列队行进吗?“圣餐”这个词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有新的词义注入,但词根的原义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不是老器官适应新功能吗?我刚才讨论了司法遗存。我们的法典里充满了这样的遗存。虽然封建法律已经消亡了好几个世纪,但是我敢挑战法学权威:如果不用封建法,你能说清楚恢复占有权的诉讼[14]和确认所有权的诉讼[15]之间的区别吗?这正是我们治安法官的噩梦。最后要举的例子是艺术和诗歌。我们常常看见,一个流派已经过气,可是它的影子却遗存下来,进入一个新天才的作品之中。

这证明了什么呢?它首先证明,人模仿过去的倾向是非常顽强的。但是除了以审美、仪式或纯粹机械的形式模拟业已消失的希望和信念,我们还看见:如果模仿的内在成分比较古老或演变得比较快的话,那么它的内在成分消亡之后,它的外在成分却可能遗存下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

上文探讨的遗存给我们的法律提供了一个反证。以下一些观察结果将使一切残存的怀疑荡然无存。随着这些遗存的传播,尊称[先生(sieur)而不是老爷(seigneur)]、招呼(点头而不是封建时代的屈膝礼)、恭维等礼节会逐渐被缩短、淡化,变得简约。斯宾塞以如椽之笔把这一点表现得畅快淋漓。这个事实要求其他类似的例子可以确立相同的关系。经常使用的语词会变得紧缩并通俗化。它们像滚石一样失去了锋芒、被磨掉了棱角。宗教信仰会失去激情,艺术会退化,如此等等。这些事实说明:模仿必然使范本弱化,因此如果要振兴失去活力的社会,就必须要有新发明和全新的模仿源头。以后我们将会看到,这个道理很有意思。不过情况是否总是如此呢?不是的。这样的相似性只存在于我们刚才比较的各种进化的最后阶段之中。一个词紧缩之前,它一定经历了一连串处于上升阶段、尚未衰减的模仿,一定会经历形成、养成和放大的阶段。教义、仪式衰退之前,一定会在年轻的教徒中盛行并广泛传播。

这样的反差从何而来?难道不是来自以下事实吗?在第一阶段,模仿基本上是从内心开始的,而且它必然与信念或欲望的传播有关系。模仿的外在形式仅仅是信念或欲望的表达形式和次要的目标而已。由于自身的规律,信念或欲望在传播过程中逐渐闪光、交相辉映。与此相反,到第二阶段,虽然内在源头逐渐干涸而且必然会失去力量,但外在形式还是会继续传播下去——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解释模仿的现象:模仿的走向是从里到外的,是从模仿的对象走向模仿对象的抽象符号。到某一时刻,被复制的东西不再是范本内在的一面,不是言行中潜隐的信念或欲望,而是范本外在的一面。现在要问:为什么这样的时刻一定会到来呢?原因是这样的:另一种信念或欲望已经登场,并且和此前的那个信念或欲望是完全不可调和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调和的。此时,范本虽然表面上继续维持生存,但是它的内心已经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模仿对象继续以自我肢解和自杀的状态苟延残喘,直到某一个新的灵魂继之而起。[16];从德尔图良[17]的著作和考古发现,我们就可以知道,早期基督徒虽然有宗教热情和虔诚,但是他们的外在生活、衣着还是像异教徒,他们的娱乐也像异教徒——尽管这些衣服和娱乐含有反基督教的不雅成分。

在结束模仿从里到外走向的探讨之前,我必须提请读者注意:在它这个走向方面和其他方面,模仿与其他重复形式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

模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