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怎样才算公平(2)

2020年7月17日  来源: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对公平的感知还有助于解释经济学领域中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在经济衰退期,公司为什么不降低工资,以便所有人都能保住饭碗?在经济人的世界里,如果经济不景气,人们对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而且公司的第一反应不会是简单的裁员。均衡理论指出,当需求下降时(在上述案例中是指劳动力),价格也应该随之下降,以使供求重新达到均衡。所以,在经济萧条期,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公司降低员工的工资,也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但仍保持获利。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此:薪金似乎不会变化。经济衰退时,要么工资一分不少,要么只减少一点儿,但减少的幅度无法保证人人都不失业。为什么呢?

其中一种解释是,降薪会让员工大为不满,所以公司认为保持既有薪资水平、裁掉多余的员工这种方法更好,毕竟被辞退的员工离开后就不会在公司里抱怨了。然而,在通货膨胀的帮助下,公司是有可能降低“实际”工资(即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的,同时员工也不会产生多少抵触情绪。下面这组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一家赢利较少的公司,且所在地区经济十分不景气,失业率很高,但没有通货膨胀。很多人都想在这家公司工作,公司决定今年降薪7%。

可以接受:38% 不公平:62%

有一家赢利较少的公司,且所在地区经济十分不景气,失业率很高,通货膨胀率为12%。公司决定今年仅加薪5%。

可以接受:78% 不公平:22%

请注意,在这两个情境中,员工的薪资水平是一样的,但人们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员工认为削减名义工资是一种损失,觉得这种做法不公平:但工资涨幅低于通货膨胀率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名义工资上涨了。这就是有些经济学家(包括我在内)认为金融危机后应该允许通货膨胀率高一点儿的原因之一。即使通货膨胀率仅为3%,公司也可以减少实际工资,从而加速恢复就业水平。

当然,找出公司的哪些行为会让人们气愤是一回事,调查公司是否遵守这些公平原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此做过系统性研究,但我猜测大多数成功企业从直觉上来说都明白这一原则,它们会尽量避免表现出不公平。

对于打算长期与同一批顾客打交道的公司来说,公平的价值应该更高,因为如果这些公司表现出不公平,损失将会更大。事实上,飓风过后,胶合板售价最便宜的地方往往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比如,新奥尔良遭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后,美国家得宝公司以及其他家居连锁店将一车车食品和瓶装水运到灾区,免费发放给受灾民众。与此同时,这样一场自然灾害也诱使临近新奥尔良的一些人装满一车车的胶合板,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其卖给灾民。在这个案例中,所有卖家都在追求最大的利润。家居连锁店通过公平的救援行为建立的声誉会使它们得到长期回报,而那些“发灾难财的人”很快就可以带着可观的利润回家,但同时他们要么很愧疚,要么因为提高了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具体是何种感受将因人而异。

但是,公司也不会永远都做对的事情。我的MBA学生认为,暴风雪过后雪铲涨价是合理的,这对所有的公司管理者而言应该是一种警告:他们直觉上认为对顾客和员工公平的事情,事实上也许是不公平的。

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案例。当时,这家银行是芝加哥市区内最大的银行。该银行高层认为,零售业务部门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对此表示担忧。为了削减成本,他们决定鼓励客户多使用刚刚推出的ATM机(自动取款机)。虽然大多数人都习惯从ATM机中取钱,但有些客户却不喜欢用它来存钱,他们会选择到柜台上办理此项业务。另外,排斥新科技的人就连取钱的业务也是在柜台上办理的(也许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柜员聊天)。银行规定,如果明明可以在ATM机上完成的交易,客户却选择到柜台上办理,需要付给银行3美元的服务费,希望以此促使客户使用ATM机。

银行为想出了这么有创意的方法而自豪,并且大肆宣传,但公众的愤怒却立竿见影。一家当地报纸的头条是“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要疏远人类”,这则新闻指出:“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今日宣布实施新的活期账户存取款规定,旨在与时俱进,提倡20世纪90年代人们期望的存取款方式。银行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客户期待是什么?向银行柜员支付3美元的服务费。”

竞争战很快就打响了。一家银行在位于当地一条高速公路出口的支行打出了“免费柜员”的广告;另一家银行在广播电台播放了一则广告:

男士:我检查了我的银行对账单,我想知道……

柜员:你是在问我问题吗?

男士:什么?哦,算是吧。

柜员:问我问题需要额外收费,6美元。

男士:什么?

柜员:9美元。

看懂了吧?就连喜剧明星杰·雷诺(Jay Leno)也在深夜秀节目中抖出了这个“包袱”:“如果你想和人说话,就要付给对方3美元。但有利的一面是,如果你支付3.95美元,就可以挑逗她了,所以也还可以吧。”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3美元收费规定造成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很少有人愿意支付3美元。但是,直到2002年12月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被另一家银行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才宣布放弃这一规定。“我们对自己在芝加哥的市场份额有些过度自信了,我们没有做对工作。”

可口可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艾夫斯特(Douglas Ivester)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才明白,违反公平原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当时,52岁的艾夫斯特即将当上董事会主席,但却在几位董事会成员(包括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在内)提出反对之后突然辞职。虽然导致他辞职的原因很多,但他在巴西的一次讲话却直接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可口可乐当时正在试行售货机自动定价策略,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记者询问艾夫斯特关于该策略的试行情况。他回答道:“可口可乐的效用时刻都在变化。如果是夏天,当人们在体育馆愉快地观看决赛时,冰镇可口可乐的效用非常高,所以涨价是公平的。售货机只是把提价过程变自动了。”《华尔街日报》有一篇关于艾夫斯特辞职的新闻,其中写道,艾夫斯特先生似乎“听力不佳”。一幅社论漫画形象地描述了公众的感受,漫画里一位顾客在售货机上买了一听可乐,他边走边回头,发现一只手正从售货机中伸向他的口袋。

公平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