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巴伦蒂内曾经说过:“人们可能根本记不住你都说了什么,但他们会记住你说话时候的样子。”
我一个朋友曾经给孩子报过一个儿童演讲培训班,老师总是在课上引导孩子做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比如,说到满天繁星,就让孩子抬头用手指着天空。说到自己是一名解放军,就让孩子站直,敬个军礼。汇报演讲的时候,他邀请我们一起去。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在想,这个肢体语言也太吓人了,生活中要都是这样那就是恐怖片了。所以这个朋友后来跟我们一起做了青少年演讲训练营,就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种假惺惺的表演。
不恰当的肢体语言会让你的可信度急剧下降。肢体语言是什么?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里会有一些特殊的区域,以图像的形式存储一些具有复杂逻辑的内容。这就好像你们家的大衣柜,每个格子里面都存放着不同的东西。肢体语言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和你的听众更加形象准确地定位并找到这些格子里的东西。
具体该怎么应用呢?
用肢体语言表示逻辑关系
最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是用来表达逻辑关系的。比如,你的演讲有三部分内容,那么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你面前有三个不同的格子,分别位于左、中、右。那么,当你在讲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地用手指向你的右侧(观众的左侧),这样做相当于你给内容在空间上下了一个定义。你在讲第二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指向你正对的方向。最后,就可以指向你的左侧(观众的右侧)。这样,你其实是在观众脑海里建立起了一个你演讲的内容和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这样一来,他们会更容易了解并记住你演讲中的逻辑关系。这里还有一个窍门,就是当你在最后做通篇总结时,或当你复述这三个分论点时,你还指着原来的三个位置。听众就会有一种,哦,原来是这里的感觉。
如果你的舞台足够大,你还可以通过身体位置的移动来表达你的三个论点。你可以让舞台的左侧、中间和右侧分别代表每个论点。你需要做的就是,站在舞台右侧位置上,表达你的第一个观点。再通过语言和身体移动过渡,走到你的下一个演讲点表达下一个观点,以此类推。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窍门,就是每说到一个观点,特别是当这个观点是你的“金句”或重点时,一定都要把目光锁定在一个观众身上,不要来回走动或左右乱看。目光锁定,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好像你在告诉观众,我接下来讲的很重要,你们可要认真听了哦。
用肢体语言表示形状
当我们表达一个事物的外形和大小时,肢体语言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如果你经常听评书,就会知道,每当一个新的人物出场时,评书表演者都会进行这样的描述:只见这大汉,紫微微的脸庞,身高八尺挂零(并用一只手举过头顶,比画出八尺的高度)。这样,你对这个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就有了概念。
Hubert在美国上高中时,经常被一个叫维克托的黑人男孩欺负。每次他跟大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说:“这个维克托比我高一头,还长了一脸胡子。”他一边说一边比画对方有多高多壮,我每次看现场都觉得维克托少说也有180斤。这么一描述,观众一下就知道,维克托一定不是好惹的。
用肢体语言表示位置
讲故事,三分讲,七分演。表演故事其实是一个场景重现的过程。因此,你演讲舞台上的每一个位置都是有代表意义的,都可以对应到你故事里的一个场景。比如,我们头马俱乐部的一位资深会员,有一次做了一个《集结号》的场景复原——老班长在牺牲战友的墓碑前哭诉。每次当她说到和墓碑里战友对话的场景时,她都会去舞台上的同一个地点,呆呆地看着那个空的地方,再说她的台词。我在下面坐着,感觉好像那里真的有墓碑一样,特别真实。
戴伦·勒克鲁瓦把这个演讲的特定位置叫“内心视像”,这就是场景定义。在你上场前,就要对你的舞台进行定义和设计。你的人物有多高,哪里有墓碑,哪里有台阶等,都已经在你的脑海里进行了还原。对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功,对演讲的人来说,这个技能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后掌握,从而极大地提高演讲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