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3、新媒体广告的视觉说服机制

2020年6月5日  来源:符号与传媒 作者: 提供人:xionghao59......

在当代,视觉信息的传播过程更强烈地表现为意义的译解过程。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机制本质上是图像叙事机制、符号操控机制、体验驱动机制的有机整合。

(1). 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是一种图像叙事机制

新媒体广告的一大特点是图像的丰富性,在传播过程中,视觉说服主要是依靠图像叙事来完成的,传播主体借助图像本身的视觉信息和符号性语言来传播信息、构建理想现实。自 20 世纪开始,伴随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广告叙事方式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向。与文字叙事侧重“转译”的功能不同,图像叙事省略了文字作为中介的抽象和指向过程,其叙事侧重于“呈现”,因为更加开放、分散、直观而便于阅读。

保罗·梅萨里在其《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一书中指出,形象性、标志性 ( 典型性) 和视觉结构的不确定性是探讨视觉说服所具有的鲜明特征的出发点。即,在广告视觉说服的过程中,对事件的呈现、描述,事件本身的代表性,以及受众对说服过程的接纳度,决定了视觉说服的效果。在广告图像叙事中,受到时间、空间等传播成本的限制,视觉说服过程必须经过精致的设计,优化图像叙事的内容、语言和逻辑,制造戏剧冲突,来凸显叙事的情节性和信息粘性。

在新媒体时代,广告的视觉语言得到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广告受众甚至可以依托视觉触发其他感官体验,实现不同感官之间的互通。直播平台的出现赋予了新媒体广告视觉语言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更戏剧化的叙事性,为广告受众带来超出传统视觉说服的感官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是对图像叙事理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

(2). 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是一种符号操控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中,新型的以符号个性化和传播集群化为特征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个人及其社会关系通过符号信息的交互行为而建构。广告视觉说服是通过视觉信息的传达来影响广告受众的活动。视觉信息的直观丰富性为符号的加工和传播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鲍德里亚指出,在以符号为中介的消费社会,“物品的消费不再是因为它首先具有物质的特征,而是因为它更显示出是一种‘符号—物’,是一种“个性化”的处于符号差异体系中的意义对象。”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具有“意义”的“符号”,消费过程实际上是译解、解码活动。广告符号操控机制就是通过对符号进行有意识的生产、加工、组合、传播,来影响广告受众的消费观念与认知结构,进而促成实际购买行为。

当前,人们从新媒体广告的视觉说服中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关于物的信息,而是更高层次的关于自身意义的联想。广告受众对产品品牌的认知、对消费情境的理想和对消费意识的引导都蕴含在符号化信息的传递过程之中。新媒体广告的视觉说服正是符号操控机制在图像叙事、视觉传达上的应用,其本质就是通过对图像符号的解构与重构,建立或改变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与态度。

(3). 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是一种体验驱动机制

英国学者施罗德写到,视觉消费是以注意力为核心的体验经济的核心要素。在当代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中,感性的、快乐的、当下即时的、无距离的体验成为主导形态。[2] 视觉说服过程是一种视觉快感的满足,是广告受众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意义实现的愉悦。新媒体广告视觉说服的关键,就是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到受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需求,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增强视觉体验。

传统的传播理念认为,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中最有效的方式,而互联网难以进行有效的人际传播。事实上,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说服通过图像、影像、视频等方式,已经有效化解了互联网非人际传播的虚幻感,尤其在直播类新媒体的助推下,具有相同兴趣的受众逐渐形成了基于网络空间的独特社会组织形式———数字化社群,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构建起真实的社会关系,甚至比传统的人际传播具有更强的垂直性和导向性。这种社群化,是亚文化、独立话语系统、动态封闭等特质的集合。只有使用与受众接近的话语系统,才能强化自身意见表达的话语势能。例如,抖音平台基于“音乐 + 视频 + 社交关系 + 个性化推荐”的模式,吸引追求潮流、有好奇心的年轻受众,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受众间进行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将直播平台发展成社交平台,增强了受众的精神体验,提高了用户粘性。

新媒体 / 广告 / 视觉说服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