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艺瑾
编辑 | 韩洪刚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昨日的“海盐计划”发布会上通过视频宣布,知乎已完成 2.7 亿美元 E 轮融资。 “找投资不是找钱,而是找队友。”周源在全员邮件中说。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再到每个普通人,“缺钱”几乎是共同的感受。而此时,知乎依然能拿到大笔融资,尤其难得。
知乎未公布其“队友”名单,但据36氪此前报道,此次融资领投方为尚珹资本,而腾讯、高盛、阳光保险、今日资本和光源资本则选择跟投。根据天眼查的公开数据,知乎获此轮融资后,估值达到25亿美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与此不同的是“美国版的知乎” Quora。早成立一年的Quora被认为是知乎效仿的对象。但Quora最近的C、D两轮融资金额都不高,分别是8000万和8500万美元,D轮融资后的估值为18亿美元。Quora 的CEO Adam D’Angelo曾对TechCrunch说,募资金额少是为了保持Quora长期的独立性。
据知乎公布的资料,截至今年6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达到1.8亿。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今年6月,知乎应用端的月均DAU(日活跃用户)达到821.53万。而Quora官网上称,其在全球的月独立访客超过2亿。
同样专注知识分享、针对精英人群、注重厚积薄发,但两家公司在起步后却选择了不同的商业模型。与硅谷的创业生态不同,中国目前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独立性”对一家初创公司的吸引力,远不及背后有巨型资本加持。
“互联网是个固定成本很高,可变成本很低的行业,互联网公司是没有中间状态的,要么做大,要么出局。”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昨日在知乎发帖说。今日资本在2016年1月领投了知乎的D轮投资,因为对知乎过去两年的成绩“很满意”,所以这次E轮又追加投资。
“要么做大,要么出局” —— 这可能是此类问答平台商业化的最大困境。
为了“做大”,而去寻求融资,就不免要迎合投资人对回报率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知识分享平台丧失其“社区”属性,流失原有用户,而与其他大众娱乐平台无异。
昨日该融资消息发布后,多个投资机构负责人在知乎上针对此事回帖,徐新是其中之一。他们历数了知乎的佳绩,却很少提到它的不足。
知乎是创新工场一手孵化的明星项目,在C、D两轮融资时也得到创新工场的加投。创新工场的联合创始人汪华发帖说,知乎所针对的中国这5亿城市用户“不像下沉用户那样,能通过直播、打赏、娱乐这些简单的方式商业化”。而针对这类用户,知乎必须给他们提供稳定而高质量的知识内容。这是商业化的保障。
“稳定而高质量的知识内容”,这通常被看做是知乎最重要的护城河。
硅谷知名风投机构Greylock的合伙人Sarah Guo曾提到创业公司通常需要打造6种护城河(moat),包括技术、生态系统(ecosystem)、网络效应(network)、产品领导者和渠道。
不过徐新认为,知乎的护城河不在于内容,而在于生产内容的人以及这些人的连接。知乎从创立之初就构建了一个基于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态系统,并形成了网络效应。徐新说,这种网络效应构筑的“护城河”难以被竞争对手攻破。
但在“护城河”之外,还有叫做“木桶效应”的理论。
知乎的渠道和技术,也就是知乎APP和网站,其版面设计和推荐算法常常被一些用户所诟病。一个名为“钟晚”的知乎用户昨日在帖中抱怨说:“刷推荐页基本上刷不到自己想看的,而是大众想看的,和头条越来越像。”
现在消费者对“搜索”的期待,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搜索”到答案,而是搜索到优化、个性化的答案。昨日回帖的几位投资人都强调了“个性化推荐”对知乎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性。领投知乎B轮、加投E轮的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说,在提高用户个性化获取知识的效率方面,知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盛也是此次融资的参投方,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之后,认为市面上很难找到和知乎相似的同类对比产品。高盛董事总经理张凯勋昨日发帖说,与Quora相比,知乎在“聚集高质量专业人士问答内容的同时又拥有高度活跃的网络社区”;而与美国网络论坛社区Reddit相比,知乎“更侧重于提升内容的专业性”。
虽然知乎在全球范围内有其独特性,但在问答平台不断兴起的中国市场上,它仍然需要不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汪华在帖中说:“在整个中国互联网都在下沉,通过机器算法让用户认知边界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娱乐化的时候,知乎却通过汇聚聪明的头脑和知识,不断扩充用户的知识和眼界。”
汪华描述的这个知乎,更像是投资人理想中的知乎。事实上,如果你关掉知乎的账号,知乎的推送内容与头条并无太大区别,而且,知乎也在下沉,也在发展机器算法。
一些用户反映,近年来知乎的内容质量有所下降。一个名叫“TEST TEST”的用户在知乎发帖说:“现在优质作者优质内容流失越来越严重,脱离了精英光环就是一升级版百度百科吧。”
知乎目前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而变现方式过于依赖广告是不少投资人的担忧。华兴新经济基金合伙人杜永波在昨日回帖中称,在2017年投资知乎D+轮时,华兴希望知乎能在不损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货币化,并想看到知乎是否有除了广告以外的其他规模化变现方式。
广告可以说是互联网免费的基础。Quora CEO D’Angelo 对《硅谷商业杂志》(Si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说:“我认为广告是让我们的生意可持续,并保持现金流充裕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提供免费服务,而这与我们的目标相匹配。”
但对于知乎而言,从它巨额融资开始商业化的那一刻起,像Quora一样依赖广告赚钱,已经不可能。和国外类似,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越来越被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单凭广告难以支撑起一个25亿美元的巨头。投资人希望知乎有多元的盈利模式。
“正好这个时候,知识付费的市场潜力开始被激活,而知乎也适时推出了‘知乎Live’,这让我们眼前一亮。”杜永波说。
但这个在知识付费浪潮下兴起的实时语音问答产品“知乎Live”的市场反响似乎没有投资人预期中那么好。
千鸟传媒的创始人曹伟鹏是知乎的深度用户,他昨日发帖说知乎Live的局限性太大,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教育产品。“比如无法监督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的信息有限,噱头远远大于真的收获 …… 课程筛选存在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复购率无法得到保障。”他说。
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如下图),今年5月到6月,“知乎热榜”的月活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但“知乎Live ”对用户的吸引力却持续下降,月活用户只有大约16万人,居于该榜单末位。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根据知乎提供给36氪的资料,由于“知乎Live”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在知乎APP,而“知乎热榜”能够被用户转发到微信和QQ,实现二次消费,所以“知乎热榜”的月活用户规模大大高于“知乎Live”。而这也说明,微信或许可以为知乎提供进一步掘金的可能。
除了知乎Live以外,知乎也开发了其他知识付费产品,包括音频读书会和视频私家课,等等。根据知乎公布的资料,截至今年6月6日,知乎付费用户有6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100万。
一些用户认为知乎在商业化发力之后,不断跨越自己的边界、开发多元产品和扩宽用户规模是在违背当初建立问答“社区”的初衷。但其实早在2012年,周源就在知乎发帖称,问答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社区也不能完全定义知乎。于是你可以看到,现在的知乎更像是一个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而不再具备其最初“高冷”的小众社区属性。
知乎拿到这笔高额融资后,“问答社区”商业化的潜在风险被提到更醒目的位置:它是否会为了迎合投资人而弱化社区氛围,是否会为了扩大用户规模而降低内容质量。总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好这笔巨资修砌更高的护城河,可能决定了它能否化解这些潜在风险。
周源在昨日的“海盐计划”发布会视频中表示,他们会用这次E轮融资“加速全民知识内容平台的建设,加大在 AI 、内容生态、知识服务和商业化等多个维度的投入”。
“海盐计划”是知乎在本轮融资后上线的新项目,包括搭建“盐值系统”和“创作者中心”。其目的是解决知乎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如何保障社区的良性讨论氛围、如何兼顾内容的质和量、以及如何让优秀创作者获得收益。而这三个难题也是知乎构筑“护城河”的关键所在。
“希望知乎拿了这笔资金,胆子更大一些,步伐更快一些,在内容的丰富度和精准推荐上做得更好一点。”徐新说。而此次参投的阳光保险的宋文雷在回帖中说,“我们不担心未来什么样的方式会是知乎主要的商业化路径,只要知乎本身作为社区的价值能够持续增长,内容平台的价值一定会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