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2019年1月24日  来源:译言网 作者: 提供人:salepalo8......

yee君说——

最近一篇名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网络,引人关注,该文认为百度搜索名存实亡,已沦为百家号站内搜索,百度股价大跌6%。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每天都被人们数以亿记次的使用,但真正了解搜索引擎的人少之又少。你还记得它最初的模样吗?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当“谷歌”“百度”已经成为互联网搜索时的常用词时,大多数人可能都忘记了在它们出现之前搜索引擎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回顾 ,认识一下在搜索引擎时代之前对互联网发展做出了最重要贡献之一的人:互联网搜索的发明者,艾伦·埃塔奇(Alan Emtage)。

1989年,埃塔奇还是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从家乡巴巴多斯搬到了学校。成为了该校信息技术系的一名系统管理员,他的工作是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寻找软件——当时还需要人工挖掘分布在新生的互联网上的各种FTP(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他便编写了一些代码帮助搜索,并将他的FTP搜索引擎命名为“ARCHIE”(以“archive”命名,没有“v”)。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你可以从1994年的一篇文章中清楚地感受到这一贡献究竟有多重要:

ARCHIE,被称为“互联网电子索引”,是麦吉尔大学开发的一组搜索工具,用于在互联网上电子搜索计算机目录。ARCHIE可以在几分钟内搜索全球1200多个站点的210万份文件。给定一个标题或主题,ARCHIE将搜索Internet并报告包含与关键字匹配的信息的文件的位置。ARCHIE在定位科学教育者可用的公共领域软件方面特别强大。因为文件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所以ARCHIE数据库大约每个月在国际上更新一次。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我们现在大概理所当然地认为搜索引擎在我们线上生活的随处可用——在互联网上,在我们本地的计算机桌面上,在我们的手机上都能应用。但是在互联网的早期则并非如此,人们仍然需要靠那种搜索来对问题的出一个清晰的解释。正如1995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所解释的那样:

知道成千上万的文件可能在数千个匿名FTP站点上可以利用是一回事;当您甚至不知道存在这样的程序时,或者即使存在,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又是一回事,找到适合某个任务的程序和找到其他文件是完全不同的。您可以尝试浏览各种匿名FTP站点。然而,站点索引的好坏以及查找给定类型的应用程序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如果您知道要查找的文件的名称,那么就会变得易如反掌,这要感谢一个名为Archie的实用程序。Archie由Internet上的一组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不断搜索全世界所有的匿名FTP站点,然后将结果编译成一个可搜索的数据库。

近三十年后,我们可以看到,Emtage的贡献不仅改变了我们查找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在索引良好的新互联网上的力量平衡。不仅仅表现在强大的谷歌算法和网站之间的力量平衡,还有搜索和搜索者之间的力量平衡。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一篇文章中指出,“仆人-主人”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谷歌搜索的内涵所在:

如果仆人知道的比主人多,而内部消息适合于下级,那么谁来统治谁呢?在谷歌或Askjeeves的例子中,这个问题在很久以前就解决了:假设在搜索引擎的用户界面中输入查询时,没有人声称自己是master。如果用户和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分析、准备和分发,那么权力早已传递给了事物的主人。

如果说搜索改变了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本身之间的力量平衡,那么它无疑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内在素质——我们要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2010年,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报道了一项研究:

对72名参与者的搜索习惯进行研究,共进行了426项搜索任务。研究人员发现,搜索引擎主要用于核实用户自身的内部知识,这意味着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信息的来源。

与此类似Sparrow et al.也以同样的方式研究了搜索对我们认知过程的影响。他们注意到:

我们很少离线,除非出于自愿,而且我们很难记得在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之前,究竟是如何找到信息的。互联网,以及搜索引擎(如谷歌)和数据库(如IMDB)和存储在那里的信息,已经成为我们可以随时访问的外部内存源。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作者做了几个实验来测试互联网搜索和“传递性”记忆之间的关系。“传递性”记忆是由个人直接拥有的记忆存储和他们可以访问的记忆存储的组合,因为他们知道某人知道这些信息。”这些实验提供了“初步证据,证明当人们希望信息持续可用时(比如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访问),他们更有可能记住在哪里找到信息,而不是记住其它的细节。”文章的结论是:

这些结果表明,人类的记忆过程正在适应新的计算和通信技术的到来……我们正在学习的都是计算机“知道”的东西,以及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注意在基于计算机的记忆中存储信息的位置。我们正与计算机工具共生,成长为相互关联的系统,这些系统不是通过了解信息,而是通过知道信息可以在哪里找到来记住信息的。

从“电子索引”到“百度已死”,搜索引擎最初的模样究竟如何?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但如果你是那种一但想要记下电影名字的那一刻就伸手拿起手机的人,或者是好奇海淀到通州之间的距离也要搜一下的人,又或者是常保存“大学生最常读的十本小说”的名单的人,那么这个论断就不得不让人信服。搜索已经钻进了我们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记住那个把它放进去的人:艾伦·埃姆塔格(Alan Emtage)。

大家对搜索引擎有哪些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搜索引擎 / 电子索引 / 百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